张之洞评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二节 科举得志(2/2)

    十载栖蓬累,轮囷气不磨。

    殿中今负扆,江介尚称戈。

    一个虽微末,平生耻媕娿。

    心衔甄拔意,不唱感恩多。②

    四月复试,之洞得心应手,榜列一等一名。接下来是最后一关殿试对策,之洞洋洋洒洒,两千余言一挥而就。求才、纳言,本是士人的“常规”话题,之洞自然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但他意犹未尽,笔锋一转,指陈时弊:“今日人材之乏,资格太拘,科口太隘致之也”。“今世士大夫习为柔懦”,“殚精毕世但攻时文,一旦释褐从政,律令且不晓,何论致治勘乱之略哉!”“今天下大患在于贫,吏贫则黩,民贫则为盗。军贫则无以战,而其原自不俭始”。甚至当朝皇上,也受到批评:“陛下慎重名器之深心,而臣窃以为过计”。难得有这样直抒胸臆的机会,之洞又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任人者治,任法者乱,”“夫杀一贼不如使氏少增一贼之为功多也;求一良将不如选一良吏之为力易也,二者固宜深思而蚤计也。”③这样一份“不袭故套,指陈时政,直言无隐”的殿试对策,在读卷官中引起争议,多数人议置于三甲之末,独大学士宝鋆十分赏识,以为奇才,置二甲第一。试卷进呈两宫,西太后将之洞拔置一甲第三,中“探花”,赐进士及第。慈禧信用之洞,此肇其端。四月二十八日,从新进土中选拔庶吉士的朝考于保和殿举行。之洞是一甲第三,已取得翰林资格,不过循例陪考,因此毫不紧张,又考得一等第二。五月初八,引见两宫皇太后,授翰林院编修。同冶四年(1865年)四月,之洞参加庶吉士散馆考试,又列一等一名。五月,结发夫人石氏病卒于京师寓所。之洞回想十年来的患难恩爱,如今自己即将步入宦途,正待一展抱负,封妻荫子,夫人竟撒手而去,不禁潸然泪下:

    酒失常遭执友嗔,韬精岂效闭关人。

    今朝又共荆高醉,枕上何人谏伯伦。

    龙具凄凄惯忍寒,箧中敝布剩衣单,

    留教儿女知家训,莫作遗簪故镜看。①

    次年四月,之洞参加翰林大考,竟发生卷面脱字之误,这在他多年科考经历中是从未有过的。卷面脱字,乃科考大忌,之洞因此仅列二等第三十二名。尽管如此,他还是被选派出任浙江乡试副考官。十余年的科场奋斗,至此终结,从而开始了漫长的宦海生涯。综观之洞的科举之途,虽经坎坷,终成大器。十三岁成秀才,十五岁荣登解元,二十六岁题名探花,这是一份颇令士子歆羡的履历。相对于万千皓首穷经,亟亟科场功名而终生不可得者,之洞无疑是幸运者,可谓少年得志,因而荣膺对誉:“近日科名之早者,盛推南皮张香涛”①。

    ①《全集》,卷二百二十五,诗集二。

    ①李慈铭:《越缦堂日记》,光绪五年一月朔日。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

    ②此说据许编《年谱》及胡编《年谱》。但据张之洞幕僚宋绍锡著《庸庵书存卷》记载,之洞当时并未回籍应试,而是在广西百色直隶厅。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避嫌。

    ③《大清畿辅先哲传·张文襄公传》。

    ①韩超,字南溪。

    ②许编《年谱》卷一。

    ③《全集》,卷二百二十六诗集三。

    ④《全集》,卷二百二十四诗集一。

    ①许编《年谱》卷一。

    ②《全集》,卷二百二十四,诗集一。

    ①《全集》,卷二百二十四,诗集一。

    ①《全集》,卷二百二十四,诗集一。

    ②之洞死后,时人称其为”考钦显皇后手擢之人”(《张文襄公大事记·体仁阁大学士张公之洞事略》)。

    ①赵尔巽主编:《清史稿·张之万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

    ②胡编《年谱》,卷一。

    ①②《全集》,卷二百二十四,诗集一。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