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评传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二、本末相权的用兵策略
    李觏力主重兵、强兵、武备,但并非主张穷兵黩武、扩张军备、耗尽民财,而是提倡建立仁义之师,用兵旨在安良禁暴,进而提出"本末相权"的治军用兵策略。

    我们知道,战争是敌我交战双方的活力、实力对抗、较量,是智力、勇力竞赛、斗争。由于战争所独具的特殊性,所以交战双方常常以诈用兵,制造假象,欺骗敌人,诱敌上当,诡诈取胜。

    中国历代的典籍,兵书战策,都对"兵以诈立","兵不厌诈","兵者诡道"的用兵之策,作了论述。

    对于"兵者诡道"的论述,以《孙子》为最详、最精、最确,被历代兵家奉为取胜之要道,用兵之要谋,制敌之良策。孙子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孙子的这一段话,中心是说"兵者,诡道也",论述了军事斗争的本质特性和用兵制胜的具体策略,因而受到历代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的服膺、推崇,并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和注释。曹操说:"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军事对抗,战争战势,变化多端,神妙莫测,但却以"诡诈"为其基本规律。李筌说:"军不厌诈。"战争就是要不厌其烦地使用诡诈手段欺迷敌人。梅尧臣说:"非谲不可以行权,非权不可以制敌。"战争的指挥者,没有狡猾的性格,就不会运用诡诈的权谋;不会运用诡诈的权谋,是不能够克敌制胜的。王皙说:"诡者,所以求胜敌;御众必以信也。"诡诈只是用以战胜敌人的手段;统帅自己的部队则必须讲信义。张预说:"用兵虽本于仁义,然其取胜必在诡诈。故曳柴扬尘,奕枝之谲也;万弩齐发,孙瞑之奇也;千牛俱奔,田单之权也;囊沙垂水,淮阴之诈也。此皆用诡道而制胜也。"①战争的主旨、目的,是为了除邪恶、兴仁义,但为了取胜,就要运用诡诈之策了。从孙子及各家注《孙子》的"兵者,诡道"之义来看,尽管说法不同,注释各异,但主要是指与常道相反之道,即诱敌、诈敌取胜之道。

    孙子之后的历代兵家,都注重诈敌取胜之道。诸如:吴起的"可诈而诱"②取胜;《六韬》的"妄张诈诱"③制敌;《三略》的"非谲奇无以破奸息寇,非阴谋无以成功"④的权谋;《淮南子》的以"诈谲之变"⑤取敌之略;曹操的"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①;李筌的"非诡谲不战"②的用兵之术,等等,都是对孙子"兵者,诡道也"的继承和发挥。于中可见历代兵家对诡诈用兵,① 《孙子·始计》。

    ① 上述引文均见《十一家注孙子·始计》。

    ② 《吴子·论将》。

    ③ 《豹韬·少众》。

    ④ 《三略·中略》。

    ⑤ 《淮南子·要略》。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