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评传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二、墨子是工匠和学者的结合
    (一)诸子对墨子评价的分析

    墨学作为先秦显学,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必然会受到其他各家的评议,或褒或贬,见智见仁。作为一个反映侧面,这些评议对分析墨子思想和墨学具有较大的客观性。先秦诸子对墨子的评议没有因历史年代的差距而造成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隔阂和讹误。虽因观点、立场的不同而有失之偏颇之处,但因处于同一时代,所以失真度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墨子思想的基本倾向。孟子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①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①庄子说:(墨子)不侈於后世,不靡於万物,不晖於数度, 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②墨子汜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又好学而博, 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③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④(墨子)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 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⑤墨子称道曰:"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胧,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⑥(墨家)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①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②骈於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於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是也。③有儒、道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④《管子》说:寝兵之说胜,则险阻不守。兼爱之说胜,则士卒不战。⑤荀子说:(墨子)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大俭约而谩差等,曾不足以容辨异,具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墨翟、宋钘也。⑥役夫之道也,墨子之说也。⑦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有齐而无畸,则政令不施。①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②墨子??上功劳苦,与百姓均事业,齐功劳,若是则不威,不威则赏罚不行,??贤者不可得而进也,??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万物失宜,事变失应。③ 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将蹙然衣粗食恶,忧戚而非乐。若是则瘠,瘠则不足欲,不足欲则赏不行。④夫有余不足非天之公患也,特墨子之私忧过计也。⑤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的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⑥墨子之葬也,冬日冬服,夏日夏服,桐棺三寸,服丧三月,世主以为俭而礼之。①(墨子)大巧,巧为輗,拙为鸢。②博学辩智如孔墨。③今儒墨皆称先生兼爱天下,则视民如母。④《吕氏春秋》说: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木教导天下。⑤(墨子弟子)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⑥翟度身而衣,量腹而食,比于宾萌,未敢求仕。⑦孔、墨欲行大道于世而不成","孔、墨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之争士也。⑧以上摘录的是先秦诸子对墨子和墨学的基本评价,各家的出发点虽不同,但评价的基本面大致相似,不离墨子思想的主流和墨家学派的状况。

    其一,都肯定了墨子学说的影响相当广泛,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墨家学派鼎盛时期信徒众多,且显赫一时,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奠基人。

    其二,指出了艰苦奋斗,勤俭自苦是墨家的一贯之道,这点正是个体小生产者的一个基本特征。在生产工具水平低下的时代,没有吃苦耐芳的精神,要想从事各种相当劳累的手工艺生产是不可能的,而谋取生之需求,个体小生产者在繁重的劳动中磨炼出这种吃苦的意志。墨子本人会制造车輗,也是一个手工业工匠。墨家是一个以巨子为首的宗教式的组织集团。其成员具有赴汤蹈火,不怕牺牲,以利天下的精神。言必信,行必果是其行为道德的准则,对理想社会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虽枯槁不舍,至死不渝,所以"墨子真天下之好也"。

    其三,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内容的兼爱思想,反映了墨子从维护小生产者利益出发的阶级倾向,他反对君臣、社会等级,反对富贫不均,有余不足的社会不平等现象。非攻,反对战争是墨子兼爱思想的一个具体表现。

    其四,指出了墨子学派的禁欲自苦的行为准则和平均兼爱的政治主张既不适合社会对物质生活享受要求不断提高的心理,也有碍于现实社会对国家权威,等级秩序的需求和政治统治的建立,认为这是墨子欲行大道而于世不成的原因。

    其五,诸子对墨子的评议皆不论及《墨子》书中所存的天志、明鬼的思想。这说明天志、明鬼的思想对于墨子及墨家学派来说只是宣传主义,传播思想的一种形式,而且不是一种主要形式,主要形式是身体力行的榜样作用。

    所以,这一旁证也可说明天志、明鬼不是墨子的真实思想,更不是墨子思想的主流。

    分析一下诸子对墨子思想的评议,可以看出在先秦诸子眼里,墨子的学说是役夫之道,且墨子和墨家成员多数是手工匠出身。因此,他们所关心的首先是物质生产、农耕、织絍、工匠手艺是他们喜欢谈论的事情,也经常以农、织、工之事来喻证自己的学说、观点。对物质生产的重视是个体小生产者谋生的切身经验,他们自然明白不从事物质生产,衣食住行的生活资料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因此,重视生产的物质利益,强调功利,注重实用就自然成为墨子学说的核心和基础。

    劳逸不均,贫富不匀,劳者贫困,逸者富贵,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理象对个体小生产来说是最敏感,也是最感愤恨的事情。绝对平均主义自然成为小生产者所固有的思想特征,充满普遍的爱的大同世界是小生产者最易产生,也最易接收的社会理想。这种大同思想是损有余益不足的平均主义,是仅以满足温饱,节制享受的禁欲主义为基础的,这点和儒家的大同思想根本不同。

    墨子的理想社会是小生产劳动者的乌托邦,被称为役夫之道,至当不易。

    以小生产劳动者为主体,构成的墨家团体具有一种坚定的宗教献身精神,《淮南子·泰族训》说明的,"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化之所致也。"正是墨家艰苦奋斗精神的写照。这和墨家是社会下层小生产劳动者为主要成员的特征相关联,役夫之道正是靠役夫式的精神和行动才能履践。所以,贵族士大夫们才会感叹其道太俭,天下不堪。

    作为一派显学的墨子思想被贵族士大夫称为"役夫之道",说明墨子身上具有学者和工匠两种传统,是学者和工匠的结合。

    (二)墨子是小生产劳动者的代表

    墨子身上具有明显的工匠传统,他直接参加了手工匠的生产劳动,具有手工匠的专门技术,并以此为荣。

    《墨子·鲁问》、《墨子·公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淮南子·齐俗训》都记载了墨子输造技巧之事。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