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评传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三、对后七子的批判
    以李攀龙(1514-1570)、王世贞(1526-1590)为首的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后七子在汤显祖出生前三年开始形成,统治文坛达四十年之久。他们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甚至公然以摹拟代替创作。李攀龙有一些作品简直是古代名作的拙劣改编。他们互相吹捧、排斥异己的宗派作风,为害之烈不下于他们的保守复古倾向。他们初结诗社时本来以布衣谢榛为首。后来李、王官声和文名蒸蒸日上,竟把谢榛排挤出七子之外。李攀龙有一封致谢氏的绝交信,仗势欺人,恶语中伤,格调极为卑下。他还有一首诗《寄谢茂秦(榛)》说:"老去长裾满泪痕,秋风又曳向何门?可知十载龙阳恨,不道前鱼亦主恩。"李攀龙以失欢的男宠龙阳君比谢榛。

    徐渭在万历四年客居南京时,写了一首诗《廿八日雪》。其中说:"昨见帙中大可诧,古人绝交宁不罢。谢榛既与为友朋,何事诗中显相骂。乃知朱毂华裾子,鱼肉布衣无顾忌。即令此辈忤谢榛,谢榛敢骂此辈未?回思世事发指冠,令我不酒亦不寒。"徐渭和谢榛一样同是布衣,因此对李氏痛加指责。这时李攀龙已去世六年,徐渭才偶然见到他的这类作品。

    在此之前,徐渭还有另外一首诗《拟寄白雪楼》。诗中说:"齐风大国谁其解,楚雪高张听者稀。"讥刺以阳春白雪自命的李诗得不到人们的赏识。徐渭的判断当时似乎失真,长久之后才为历史所证实。

    当时工世贞正在官运亨通、文名大起的盛时。徐渭在写作《廿八日雪》的次年又写了一首《九马国人图,二圉醉濒堕》诗。题目下自注:"王元美为太仆卿时刻穆王八骏图,形如蝘蜒"。这个比喻很挖苦。王世贞被人看作名公和文豪,徐渭在诗中却称之为"老王"。

    前面已经提到徐渭有一首诗《渔乐图》,刻意摹仿汤显祖的《芳树》。

    汤显祖另外有一首诗《秣陵寄徐天池渭》:"《百渔》咏罢首重回,小景西征次第闻。更乞天池半坳水,将公无死或能来。"汤集编校者沈际飞说,"或"一作"复"。作"复",是。《百渔》指的就是这首《渔乐图》。其中有一句说:"谁能写此百渔船。"这首诗大约作于万历十六年,当时徐渭过南京北上。汤显祖在事后听人说起,写了这首诗。两人没有见面。到徐渭去世之后,汤显祖还写信嘱托友人、山阴(今浙江绍兴)知县余懋孳(瑶圃),请他照料生活可能困难的徐家后人。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