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评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三、代表作(2/2)

    中秋,不复不得相,未复还,恸理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等大军。"《中秋帖》是从《十二月帖》临出,其中略去了一些文字。据米芾的《书史》记载,他曾以宝玩书画从苏激那里换来《十二月帖》作为自己的收藏。米芾收藏古代书画十分丰富,他临摩本领极高,所临作品可达到以假乱真的水平。米芾将其真迹自己保存起来,以节临《十二月帖》而成的《中秋帖》示人。这样《中秋帖》作为王献之的真迹流传下来。这种分析意见是可信的。虽然《中秋帖》与《十二月帖》存有一定差异,其结字神态、用笔习惯,留有米芾的书法痕迹:少方笔过圆骨,但仍接近于王献之的书风。这并不影响其艺术价值。

    《十二月帖》并不是纯粹的草书而是行草相杂。行书易识,草书流便,两者结合在一起,面貌一新,从而一改古质的旧体而成为今妍的新体。

    ① [唐]张怀瓘:《书断》。

    《中秋帖》字字相连,索回曲折,一笔直下,一气呵成,给人以潇洒飘逸之感。褚遂良曾题曰:"大令《十二月贴》";米芾称赞道:"运笔如火著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①这种一笔书对抒发情感特别适合,故一直为文人士大夫所赏识和推崇。

    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火箸画灰",今天不少论著都将它写成"火筋画灰",其原因是古籍所载为"火筯画灰","筋"是"箸"的异体字,"筯"少一笔就使人莫明其妙了。

    ① [宋]米芾:《书史》。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