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这两篇文章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更多的却是不同之处。
海伦的《霜的国王》开篇就对北方的那座“宫殿”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说这座宫殿“辉煌壮丽,简直无法形容”。她接着有序地、天真地将宫殿一层层地描绘开来。像如此丰富的神话般的想象力,如此优美的童话意境,在坎比小姐的“佳作”中,似乎是找不到的。
无论是从语言形象,还是从故事情节,都很难找到小海伦“抄袭”坎比小姐一文的证据。
12岁的小海伦,却在她的文章中,屡屡出现奇句。
霜王的形象在这里已是一个善良的、仗义疏财的义士。他有巨额的财产,但他要做件什么“好事”,他想把这些财宝送给圣诞老人。因为圣诞老人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财产。他知道穷苦人需要什么。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于是他召集了小仙女们……
在海伦的笔下,我们见到的是一颗多么宝贵而圣洁的童心!
坎比小姐也写了这个情节。
从这一点上看,坎比小姐的这个故事三年前讲给了小海伦听,小海伦却准确无误地将这个情节记下来了。这当然有一种“抄袭”之嫌。但是,聪明的读者自然会注意到,小海伦在她的文章中,又有了许多新意,即创新之处。
比如小仙女们的活动,她们藏宝的过程,还有霜王的警觉,他的宽恕。
通读了以上四篇文章之后,我们不难发现,12岁的盲女小海伦天资聪颖,模仿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十分地好。这为她日后走上当一名美国名作家之路,显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另外,从海伦这两篇文章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颗美丽、善良、天真、纯洁的童心。这样的不可泯灭的童心,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多么地重要。
不可否认,海伦已具有举世无双的记忆力。
也毫无疑问,海伦的智力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更进一步发展,她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写出优秀的作品来。
“海伦确实是一个神童。”坎比小姐说。
坎比小姐在信中这样写道:
海伦是1887年3月才开始接受启蒙教育的。照此推算,1888年7月的夏天里,海伦听到这个《冰霜仙女》的故事时,她还是一个不太懂事的、文化程度很低的学生。
也许,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一直就潜伏在她心底,在她的脑海中,直到3年后,她才有机会将它描述出来。
这是一种生理上的再现影像。
这是一种思维上的再创作现象。
海伦在1890年2月的一封信中提道过坎比小姐的这个故事。她说,那还是“很久很久以前,当她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做的一个梦”。
下面是海伦在1892年1月30日写的一篇日记。她在日记上谈到了她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今天早上我洗了个澡。老师上楼来给我梳头时告诉我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使我整天都不愉快。她说有人写信给安南库诺斯先生,告诉他,我自己写的,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的那篇故事,根本不是我的创作,而是一位小姐很久以前写的。那个人说,她的故事名叫《冰霜仙女》。我可以肯定,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个故事。一想到人们以为我们不老实、不道德,我就非常难过,我的心中充满了泪水,因为我全心全意地热爱美好的真理。
这使我非常不安。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我从来没有想到人们会犯这样的错误。我完全相信,这个故事是我自己的创作。安南库诺斯先生很不安。一想到我是使他不愉快的根源,我就很悲伤。不过,我当然不是有意使他不高兴的。
3. 她走向成熟
《霜的国王》事件的发生,使海伦经受了一次痛苦的考验,她逐渐走向成熟起来。
她开始思考写作。不久,她写的《我的生活故事》,发表在《妇女之家杂志》上。读到这篇文章的许多人都认识到,海伦在《霜的国王》事件中,她是无辜的。
当时负责调查《霜的国王》事件的8个人,4个盲人,4个明眼人。
其中4人认为,坎比小姐的故事念给她听过。另外4人持反对意见。
这年秋天,她在阿拉巴马州,与家人一起生活。
红叶缀满大地,葡萄挂满棚架,霜天已经到来。
她开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
开始,她顾虑重重,老是担心写不出来。她十分苦恼。
老师沙利文十分理解她。当一个新的思想突然闪现出来时,她在老师的手上拼写道:“我不能肯定,这是否是我自己的思想。”
她心有余悸。
老师说:“是你的,就是你自己的,要相信自己!”
为了恢复她的自信心,老师说服她,为《青年之友》写一篇关于她的生活经历的短文章 。那时,她刚好12岁。
在沙利文老师的热情鼓励下,她谨慎而胆怯地然而却是坚定不移地写下去。她将在思想上重新攀登高峰。
她开始翻阅自己过去写过的那些信。她全部都留下了底稿。那些信,从7岁到12岁,共有好几十封。
现在,她在翻阅10岁那年写的信。
亲爱的富勒小姐:
在今天,这美好的早晨,我心里充满了无限喜悦,因为我学会了好多生字,我能够发出这些字的音来了,我还会造一些句子哩。昨晚我独自到院子里跟月亮说话去了。我说:“啊,月亮光光,快来到我身旁。”你是否觉得月亮听见我和她说话该有多高兴呀。
我妈妈又会高兴成什么样子呢?我真等不及6月了,我渴望着回去跟妈妈和小宝贝娃娃开口说话哩。小妹妹米尔德利德不懂得我的手语,但现在我可以让她坐在我膝头上,给她讲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她听了一定会很高兴,我也会很高兴。一个人能使这么多人愉快、幸福,能不高兴吗?我想你是很慈祥、很耐心的人,我非常喜爱你。上星期二,老师对我说,你很想知道我是怎样产生用嘴和舌头说话的想法的,我愿意详细地告诉你,因为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全部想法。
……亲爱的诗人:
自从星期天和您告别后,无时不在思念中。此刻我想给您写信,就是因为我十分敬爱您。我很遗憾您没有孩子在身边随时跟您玩,但我想,您有很多书和朋友,您是非常愉快的。华盛顿诞辰①那一天,许多人到这里来看望盲儿们,我给来宾们朗读了您的诗,把美丽的贝壳拿给他们看,那是别人从帕洛斯的一个小岛上捡来送给我的。
① 美国第一任总统。
眼下我正在读一篇令人悲伤的小说《小杰克》。他是您想象中最叫人疼爱的小家伙。但是他又穷又瞎。我常常想,在我很小还不会识字的时候,我总以为人们都是无忧无虑的,这使我不能首先痛苦地感到人世间有许多忧伤悲苦;但是,现在我明白了,要是世界上只有快乐,人类就不可能有勇敢和坚毅的品德了。
我正在学习动物学中有关昆虫的这部分,我学到了许多关于蝴蝶的知识。它不像蜜蜂一样为人们酿蜜,可是有许多蝴蝶一如它们栖息其上的花朵那样美艳,把孩子们的心都给逗乐了。它们的一生是那么无忧无虑,成天在花丛中翩翩飞舞,吮吸蜜露,从来不为明天发愁,就像孩子们把书本和学习忘得一干二净,跑到田野采五颜六色的野花,下到池塘中摘芬芳秀丽的荷花,在明媚的阳光下尽情嬉游。
等我的小妹妹今夏到波士顿来时,我就带她来见您好么?她很可爱,您准会喜欢她的。
好吧,诗人,我得说“再见”了。我睡觉以前还要给家里写封信哩。
您心爱的小朋友,
海伦·a.凯勒
她的信件,逐渐完美。信中基本上概括了她的主要生活。因此,在写作《我的生活故事》时,她几乎不需要费多大的工夫,就一气呵成地写好了这篇文章 。
沙利文老师是第一个读者。
她脸上首先出现了欣慰的笑容。
她的心血没有白费。海伦开始成材了!
海伦在自传中记叙这段经历之后,她说,由于《霜的国王》事件,使她的个性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过去,她是过着一种天真烂漫的童稚生活,而今,她的思想变得内向了。她开始体察社会各种生活,她对生活的了解也更加真实了。
她过早地成熟起来。
4. 参观世界博览会
1893年,海伦开始了她的华盛顿之行。
当时,克利夫兰(1837—1908)总统宣布就职。他是美国22及24届总统。海伦在华盛顿参加了总统的就职大典。
与此同时,贝尔博士邀请海伦和沙利文老师观赏了尼加拉大瀑布和芝加哥的“世界博览会”。
贝尔博士是个大科学家、大发明家,他发明的电话,至今造福人类不浅。本书前已说过,第一个发现海伦的优异才能并热心关怀她的教育的人就是这个鼎鼎有名的贝尔博士。为了扩展海伦的见识,贝尔博士决定自己出钱邀请海伦及其老师出门参观,增加感性认识。
一般人总不邀请瞎子参观什么,因为他们看不见,但贝尔博士和沙利文老师不把她当普遍的瞎子看待,他们尽量让海伦多参观外部世界的东西,希望海伦能用敏锐的感觉去体验无法用眼睛观察的一切,沙利文老师每次去欣赏戏剧节目时必带海伦随行,而且都会领她到后台,让她用手去摸演员的脸及戏服。
尼加拉大瀑布位于密西根州与加拿大边境,是圣罗伦斯河呈马蹄形冲泻下来而形成的。这个一泻千里的瀑布是举世闻名的奇观。海伦站在悬崖边观赏之际,觉得天摇地动,似乎空气都在震动着,这种感觉令她永世难忘。
海伦是瞎子和聋子,她既看不见那种万马奔腾的波浪,又听不见瀑布冲击的巨响,但是,在她的内心中,确确实实能感觉到这瀑布的伟大和美丽,正如她心中仍可以体会到爱、信仰或喜悦一样。
但更让她难以忘怀的是参观世界博览会。
在芝加哥参观世界博览会,使海伦增加了不少见识。以往在家里,她只能靠读儿童故事和摸摸玩具来满足自己,而在这个博览会上,她接触了世界上许多美丽、珍贵的东西,看到了不少代表人类的智慧的令人惊叹的新发明。
在参观博览会的日子里,她的无数个童稚的幻想都变成了美好的现实。她每天都在想象中周游世界。她看见了许多来自天涯海角的奇迹:发明创造的奇珍、工业和技艺的异宝,以及人类生活中的种种活动。这一切,都通过她的指端,真实地展现出来。
她最喜欢参观万国馆。
那里,就像《天方夜谭》中的世界一样,到处充满了新奇和有趣的事物。其中有印度再天神(三大神中司破坏的神)和象神,有开罗城的模型,有金字塔,有清真寺,有长长的驼队。还有威尼斯的环礁湖。
每天晚上,这座博览会城市,灯火辉煌,喷泉晶亮,她们去湖上泛舟。海伦还登上了一艘北欧海盗船。
在离此船不远处,有一个圣大玛丽亚号的模型。这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时所乘的船。管理人员特别引领海伦参观了哥伦布的船长室及小小的沙漏计时器。海伦不免揣度哥伦布坐在船长室的心情,当时船夫们因不耐长期航海之苦,打算杀了哥伦布,而哥伦布在众怒难抑之下,坐在那儿,一面望着沙粒在沙漏计时器中一颗颗地落下,一面想着地球是圆的,抱定了为真理而牺牲的决心。
世界博览会主席金波撒姆先生对她十分友善,允许她触摸展品。她怀着急切的心情,触摸着展览会上一件又一件的奇珍异宝。
她惊叹西方这个白色城市真像个名副其实的万花筒。
法国制造的铜像,一个个栩栩如生,艺术家捉住了下凡的天仙。
贝尔博士陪着她们到处参观,并以他特有的令人愉快的方式,向她们介绍了那些最有趣的东西。
在陈列电器的大楼里,她们参观了电话机、留声机和其他一些发明。
贝尔博士使她明白,人们如何超越时空,用电线来传递信息。
这就像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火那样奇妙。
她们参观了人类学馆。
她对古墨西哥的文物很感兴趣。那些粗糙的石器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大自然的孩子们,那时候还没有创造文字。
在博览会上,她度过了3个愉快而激动的星期。
这3个星期,使她的思想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她开始告别小孩感兴趣的神话和玩具。她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而严肃的事物已经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5. 随心所欲地自学
在海伦13岁之前,她虽然已经学习过许多课程,但都是随兴致所至学习的,并没有接受正统的教育。
一直到参观世界博览会的那年10月,她才开始有规则、有系统地学习专门学科。
1893年,她已经13岁。她读了希腊、罗马、美国的历史。
她已经学了一点法语。她有一本盲文版法语。碰到新单词时,她常常在脑海里做些小练习,以此为娱乐。她很少注意语法规则和某些细节。
她开始试着不要别人帮助,按书本指导学习法语的发音。
这样一来,无论晴天雨天,她都要忙个不停了。
这使她的法语终于达到了这样的水平:她能够欣赏拉·封丹的《寓言集》《屈打成医》①的一些选段。
① 法国作家莫里哀的一个喜剧。
这段时间,她和老师沙利文正在宾夕法尼亚州休尔顿的威廉韦德家做客。他们的邻居是一位很有造诣的拉丁文学者。
他叫艾恩斯。这是一个秉性温和、阅历广博的人。他主教海伦的拉丁文语法,也常帮她学习算术。他十分欣赏英国诗人丁尼生的《悼诗》,也读给海伦听。
在他的帮助下,海伦开始随心所欲地自学。拉丁文优美的语言令人陶醉。她自得其乐,独自朗读。当她动身回亚拉巴马州时,她已经开始读关于罗马政治家、将帅(公元前100—44)事迹的《高卢战纪》了。
1894年夏天,在纽约州的修特克瓦,举行了聋哑教育大会,海伦也前往参加,就在那时,她决定进入纽约市的雷特·休玛森聋哑学校。这一年的10月,沙利文老师带她入学。据说这所学校对于发声法与读唇法的教法,有其独到之处,这也是她入学的主要原因。聋哑人掌握了读唇法,就可以用手指尖代替耳朵,懂得别人说话的内容,从而与别人交流,这种方法日后对海伦帮助很大。
读了14岁时海伦写的信,感觉到她更加成熟,思想更趋深刻,文辞更加流畅了。
看,她致卡洛琳·德比小姐的信①写得多好!
① 以下信的内容均摘自《海伦一生·信札》。
其一:
……这所学校环境优美,一切都很新颖。我学的功课有数学、英国文学和美国史。去冬学的也是这些。我还坚持写日记,跟休玛森博士学唱歌,这使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不久我还要学弹钢琴哩。
上星期六,学校的老师组织了一次愉快的旅游,带我们到伯洛岛去参观了巴索尔第塑造的高举火炬照亮全球的那尊自由女神像……和那尊威武雄壮的向着海面的大炮,看上去杀气腾腾,但我纳闷这些早已生锈的炮膛里未必还隐藏着什么杀机。
自由女神是一个巨大的身穿希腊服饰的妇女形象,右手擎着一个火炬……一条螺旋形通道从底座一直通向顶端的火炬。我们爬到女神的头部,上面可容40个人。从那儿可以一眼收尽女神日夜注视着的尘寰,多么美妙壮观呀!这位法国艺术家认为在这个地方竖立自由神像最合适,是不难理解的。瞧,在一片十月的金色阳光照耀下的海湾,显得多么平静、美丽!来往的船只似在梦中漂荡;那些正在出航的船只,就像朵朵云彩,从金色慢慢变成灰色,渐渐地消失在远方;而那些从海上归来的船只却像雀鸟归林一样向着海湾疾驶而来……
其二:
……我觉得在唇读法上我似乎已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要“听”懂别人很快地说话还很困难。不过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学下去,终有一天会成功的。休玛森博士一直在帮助改善我的发声和说话。卡利,要是我也能和别人一样开口说话,该多好呀。只要能开口说话,哪怕叫我没日没夜地学我也愿意。想想,当朋友们一旦听见我很自然地说出话来,他们又该多么高兴呀!我不明白为什么别人那么轻而易举就学会了说话,而一个耳聋的小孩学说话却如此困难。但我深信,不管怎样,只要有耐心,有朝一日我也一定能学会说话的……
眼下虽忙,我还是挤时间看了不少书……最近我读了席勒的《威廉·特尔》《失踪的童贞女》……现在正在读莱辛的《智者拿但》、莫拉克女士的《阿瑟王》。
……这儿的老师们常常带我们去参观许多她们认为我们会感兴趣的事物,我们从这种有趣的活动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华盛顿生日那一天,我们来到麦迪逊广场公园看“狗展”,尽管人群拥挤,狗的合唱队又发出强大的噪声,使听力正常的人也觉刺耳。但我们这些人整个下午都自得其乐,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叭儿狗。谁要是向它们表示一下亲热,它们就拥到你跟前,几乎是扑到你胳臂上,到处舔起来。它们显然没意识到这是否恰当。这种轻率无礼的表现有时会叫人无可奈何。天哪,这些小动物长得真难看,可是它们却那么温顺、热情,叫谁都不会不抚爱的。
看“狗展”的中途,“大都会俱乐部”的人来把休玛森博士、老师和我邀去座谈……那儿有时被称为“百万富翁俱乐部”。房子富丽堂皇,全是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的,一间间宽敞的大房间装饰得极为豪华阔气……
6. 在盲人学校
在沙利文小姐陪同下,海伦继续在休玛森聋哑人学校学习。
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唇读能力,还兼学自然地理、算术、法语和德语。
德语老师叫莉米小姐。她懂得手语。海伦跟她学会少量德语词汇后,只要一有机会,她就用德语和莉米交谈。几个月下来,莉米小姐说,海伦你差不多什么都懂得了。第一学期结束,她就能够流利讲德语。到学年底,她便津津有味地读起德语著作席勒的《威廉·特尔》来。
法语老师叫奥利弗女士,她不懂手语,上课时只能口授。海伦很难凭她的嘴唇动作来理解她的意思。她的法语进步不大。尽管进步不大,她还是努力地读了一遍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屈打成医》。
对于自然地理,海伦兴趣很大。她说,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是一种很好的享受。用文词优美的《旧约全书》中的话来说,自然地理告诉我们,风是怎样从天涯四角吹来的;雾是怎样从大地的末端冉冉升起的;江河是怎样从山岩之间夺路而下的;山岳是怎样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迁的;人类是怎样才能战胜比他本身强大得多的自然界的。
纽约两年,海伦过得十分愉快。
她和沙利文小姐每天都去中心公园散步。
这个公园是纽约市惟一使她感到心旷神怡的地方。每次跨进公园,她总喜欢别人给她描绘一番。变化多端的美丽景色俯拾皆是。
春天,她们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
她们泛舟于哈得逊河上,漫步于绿草如茵的河岸。诗人用诗赋歌颂它的美丽。而海伦则欣赏它的峭壁的淳朴、粗犷和宏伟。
她还去过西点和塔里敦。塔里敦是华盛顿·欧文的故乡。她们游览了那里的“睡谷”。
赖特——休玛森学校的学习生活在愉快中结束了。
在这期间,海伦写了很多信。下面选取的是其中的片段。
致乔治·h.布雷德福夫人的信:
我该说些什么才能表达我和老师对你的感激之情呢?你想得这么周到,把我们第一次会见这位心肠最好、为人善良的朋友住的那间房子的纪念品送给我们。的确,你无法想象你给了我们多么大的安慰。我们已把那张照片放在壁炉架上,我们房间里每天都能见到的地方。我还常常走过去抚摩一番,不知什么原因,我总觉得这位老朋友就在我身边……我们想要像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一样上课、做作业,那是太困难了。但是,幸好功课是规定了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完成这些任务也可以让我们至少暂时摆脱一下那种哀伤的心情……
致卡洛琳·德比小姐的信:
……我们以无限哀痛的心情怀念亲爱的老朋友斯波尔丁先生。他是我们最好的最和蔼可亲的朋友。他的去世使我们十分难过。我不知道没有他,我们可怎么办……
我们参观了一次“禽展”,那儿的工作人员十分友好,让我们触摸各种禽鸟,都是些捧在手心也不扑打一下的驯禽。我还参观了火鸡、鹅、珍珠鸡、鸭子等和很多别的禽鸟。
早两个星期,我们去看望胡顿先生一家,在那儿玩得很痛快。我们经常出门访友。我们会见过作家瓦勒、《展望》杂志的编辑梅比先生,和一些令人喜爱的人们。我相信你一定很愿意结识胡顿夫妇的。他们是那么善良可爱,我无法形容他们给我带来了多大的人生乐趣。
没过几天,瓦勒先生和博物学家巴勒斯先生来看我们。我们谈得很投机,这两位都非常和蔼可亲。巴勒斯先生谈到他在哈德逊河附近的家,那一定是个妙不可言的去处,我希望有一天能去那儿玩玩。老师把描写巴勒斯童年的生动故事读给我听,真是越听越喜欢。你读过《等候》这首美丽的诗吗?我读过这首诗,它那些美妙的想法叫人爱不释手。瓦勒先生给我看一枚饰有甲虫的领带别针,那是公元前1500年埃及人制作的。他说那时候的埃及人把甲虫视为永生的象征……
7. 去女校求学
为进入雷德克利夫学院做准备,1896年6月,海伦决定进坎布里奇女校学习。
海伦在她是小姑娘时,曾去威尔斯利大学参观。她对朋友们宣称:我总有一天要上大学!她说,我要进哈佛大学。
她的老师不会手语。她要听懂他们的讲话,全凭手指去摸他们的嘴唇。
第一学年,她学习的科目是:英国历史、英国文学、德语、拉丁文、算术、拉丁文作文,另外再加上临时安排的学习内容。
她的英语,在沙利文老师的辅导下,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
学校老师说,她不必再上英语课了。
她的学习困难重重。沙利文小姐无法在她手上把课本抄下来,她的友人也无法及时将盲文课本送达。一段时间,她只好用盲文把拉丁文抄下来。
不久,老师熟悉了她那些不完整的话语,能够随时回答她的提问,并纠正她的错误。
在课堂上,她无法做练习,只能在家里用打字机来做作业、做作文。
沙利文小姐每天陪她上课,她以无限的耐心,将老师讲课的内容全部拼写在海伦的手上。
在自学时间,她还要帮海伦查生词,给海伦反复念书的内容和注解。
海伦老师格勒特夫人、校长吉尔曼先生,学着手语给她上课,上得很辛苦。
她学完了算术,复习了拉丁语法,读了3章凯撒的《高卢战纪》;在德语方面,她一半靠手指,一半靠沙利文小姐的帮助,读了德国大诗人席勒的《大钟歌》和他的《潜水者》,著名诗人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歌德的《我的生活片断》等名著。
她特别喜欢席勒精彩的抒情诗和记载菲特烈大帝丰功伟绩的历史,以及关于歌德生平的记述。她读完了《哈尔茨山游记》,真想再重读一遍。书中妙语连篇,描述引人入胜。
在女校求学期间,她写了不少信,试择两封:致威廉·韶夫人的信:
……由于每个字都得由老师在我的手掌心拼写出来,所以我用于预习功课的时间花得是很多的……但是,老师的困难比我更大,因为她的眼睛也有毛病,受不了这么大的劳累,我不禁为她的视力担忧。有时也确有些怀疑我们为自己安排下的这份学习任务是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实际能力,可更多的时候仍然是我对我的工作有着说不出的喜悦之情。
和这些女同学相处在一起,做她们所做的一切,这叫人多么心情舒畅啊!除了数学之外,别的每一门功课我都很喜欢,我就怕自己没有数学头脑,因为我老是把数的位数搞错。
致劳伦斯·胡顿夫人的信:
……我正在全力以赴地为6月份的考试做准备,加上平时布置的作业也得按时完成,所以我真是忙得不可开交了。但是,无论是约翰逊也罢,“大瘟疫”也罢,或是发生了什么天大的事也罢,我今天下午都得撂下不管了,拿起笔来给您写信:
“谢谢您,胡顿夫人……”
这次在“演员俱乐部”过得真有意思。往常我对俱乐部的印象是不好的,总认为那些地方沉闷、烟雾熏天,人们高谈阔论政治,讲些没完没了的故事,摆他们的功劳,夸他们的经历,可是现在我才明白我大错特错了。
在坎布里奇学校,海伦第一次享受到和她一般年纪、听觉和视觉都正常的姑娘们的友谊。她和其他几个女孩子一起住在一所与校舍相连的很舒适的房子里。豪威尔斯先生曾在那里住过。她们享受着家庭生活的乐趣。她们一起做游戏,捉迷藏,在雪地嬉戏,她们在一起散步,讨论学习中的问题。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