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传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九章 决定胜负的战争
    协约国处于危机之中,战争结束的日子遥遥无期……美国为战胜发动战争的德国,就应当付出自己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英国海军基地的反潜艇安全网的出入口打开了,六艘饱经风霜的驱逐舰在大西洋一起一伏的波浪中从昆斯顿驶进了港口。军舰抛锚时,一片欢呼声、汽笛声在英国基地四周的上空回荡。1917年5月4日,第一批美舰驶抵欧洲海域,参加击溃德国潜艇的战斗。驱逐舰停泊稳当之后,约瑟夫·陶西格海军中校向指挥这支舰队的海军中将路易斯·巴利爵士报告。巴利向陶西格问到驱逐舰在什么时候能出海作战,陶西格肯定地回答:“长官,我们现在已经准备就绪了。”

    美军已做好参战准备这番话受到大西洋西岸人们的赞赏——富兰克林·罗斯福正好体现了这种精神。美国对德国正式宣战之后,罗斯福就立即着手执行动员海军的任务。他到处奔忙,征召大量海军人员,下令扩大海军训练营,为海军订购大量军用物资和装备。主动地提出意见。“找罗斯福谈谈吧”,这句话成了战时华盛顿的口头禅。罗斯福办事的这种高效能引起白宫的注意。宣战后不久,罗斯福应召去白宫觐见威尔逊总统和陆军参谋长休·斯科特上将。“助理部长先生,对不起,我不得不提醒你,你把能够买到的战备物资全买光啦”,威尔逊向罗斯福眨眨眼睛说。“你得把物资分一部分给陆军嘛!”

    罗斯福虽然有五个年幼的子女,他还是打算辞职,穿上军装,奔赴前线。

    这不仅仅是出于爱国心,而是因为西奥多·罗斯福就是沿着这条路登上总统宝座的。西奥多·罗斯福在美西战争中当过骑兵,他三番两次鼓励罗斯福参军,这使他妻子埃莉诺深为不满。而威尔逊和丹尼尔斯却劝告罗斯福,说什么继续担任助理海军部长也能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位三十五岁的助理海军部长所具备的优秀品质——有胆识、办事灵活、充满自信心、敢于冒风险——在这场战争中是十分可取的。威尔逊和丹尼尔斯不愿在此时失去具有优秀素质的人。伦纳德·伍德也要求罗斯福继续留在海军部。“富兰克林无论如何都不宜考虑利开军部的问题”,他说。“在目前情况下允许他利开海军部会是国家的灾难。”

    总统威尔逊向全国发出了战斗号召:“……武装起来,最大限度地武装起来!……”然而在波托马克河两岸,人们对美国为战胜德国到底要做多大贡献怀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一般想法是美国将给协约国提供财政和物质援助,也可能派遣一支不大的海军部队。谁也没想到在往后的一年半之中,美队的总人数增到了四百万,其中约一半驻扎在法国,同时美国的工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奇迹。美国参战时,海军部尚未制订作战计划。4月之中制定的计划也仅仅是派遣战列舰与驱逐舰在美国大西洋海岸巡逻,同时在太平洋保持一支强大的舰队监视日军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要使约瑟夫斯·丹尼尔斯与罗斯福之间较少地发生摩擦是不太现实的。两人谁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变成另外一个人。处事谨慎的丹尼尔斯要求采取克制态度,罗斯福则有所不同,他急于采取行动,并显然认为自己比丹尼尔斯更善于领导海军作战。

    威尔逊总统一旦作出派遣美国部队到欧洲作战的决定,海军就得承担运送部队的任务。运输部队需要大量船只。每运输一个陆军师的兵员,就要用四倍的船只运送其装备给养。由于美国几十年来对发展商船不十分重视,因此船只极少,几乎得从零开始。为大量营建商船成立了应急船舶公司。在新船造成之前,海军没收了1914年以来闲置于港口的大约60万吨德国船只,其中包括5.6万吨豪华邮船“发特兰号”,该船成为“海中巨兽号”运兵船。

    1917年6月,运送美国部队的第一支船队抵达法兰西。第二年夏天,每天有一万名美国士兵在布列斯特及其他法国海港登陆,在此期间美国未曾损失一只海船或一兵一卒。海军本身的力量也以惊人的速度增强了。1917年底,海军已有269000名官兵,而在宣战时海军只有6.7万。战争结束时,海军的兵力几乎达到50万男女。海军第一次接受11275名女兵,其中有埃莉诺·罗斯福的社交秘书露西·默塞尔,志愿当了海军“文书女军士”。

    在战争的最初阶段,富兰克林·罗斯福认为丹尼尔斯和本森过分地谨小慎微,因而未能对协约国面临的危机迅速地作出反应,为此罗斯福甚为恼火。

    他所发出的备忘录如果不是目空一切,也达到了鲁莽无礼的程度:“时间一天天,一周周,一月月地流逝,多么希望见到美国采取具体行动啊……我们若是还打算建造新式驱逐舰,不管建造哪种型号的军舰,现在就得提出预算来……很可惜,情况实际上并未好转,许多本来该做的事我们却没有做成……”1917年7月初,罗斯福对考尔斯上将说:“海军部里墨守成规,讨厌死了,我们的方针不是使海军具有攻击能力,只是由于侥幸取胜,全国就一直认为海军继承了优良传统。我觉得今后非得吃大亏不可。”罗斯福不仅在私人函件和政府内部文件中诉说自己的不满情绪,还在公开的讲话和文章中申明了这些观点。

    富兰克林·罗斯福当上总统以后,观察家常常提到他乐于采纳新政策或新计划,只要这些政策或计划看起来似乎可能成功;而当这些政策或计划不能发挥作用时,他又用更大胆的新计划去掩饰原计划的失败。罗斯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极力推行对付潜艇威胁的大胆计划时,人们就开始注意到罗斯福的这一特点。“他是一位敢于在失败中摸索前进的伟大人物”,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担任海军主要教官的埃默里·兰德上将这样说道。1917年,罗斯福想出了两个主意:采用一批小舰只进行反潜巡逻,在北海布雷,构成一个使德国潜艇不能进入航运线的巨大的防护带。专家们认为这两个建议都是不太现实的。但由于罗斯福的坚持,并且使用了巧妙的招数,这两个主张得到了实行,但其结果却是成败参半。

    1917年夏天,罗斯福确实担心德国潜艇随时有可能出没于美国沿海,来攻击商船或炮击没有设防的港口。“万一德国潜艇到达坎波贝洛湾开始炮轰伊斯特港或普尔港,我坚决要求你将孩子们带到森林中去”,罗斯福这样警告他住在坎波贝洛的妻子埃莉诺。“不要顽固地呆在原处不动。我可不是和你开玩笑,虽然这种可能性只有 1/5,但毕竟还有这么一点可能性……”为防范在驱逐舰造成之前发生某种紧急事件,罗斯福坚决要求建造长达110英尺的木壳驱潜船,藉以执行沿海巡逻任务。这种船一共造了四百多艘。由于这些船只质量极佳,其中许多都能摆渡大西洋。这支“木板船队”多半是由后备役人员驾驶。这些人员在乘船横渡大西洋前都没有航海经验,但在从摩尔曼斯克到地中海的水域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美国标志着行政权迅速向联邦政府集中的开始,这种集中到罗斯福执行“新政”时达到了顶点。富兰克林·罗斯福始终支持这种集中。德国的战争机器的效率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美国参战前就要求总统成立国防委员会以便制定工业动员计划。威尔逊当时不主张采取“战争恫吓”手段,直到宣战前夕他才接受这个建议。在国防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成立了一大批权力很大的机构,每一机构掌管某一经济部门,其权力之大是以往任何联邦机构所不能比拟的。战争结束前,威尔逊手中的权力比包括德皇在内的任何战时领导人的权力都更大。

    富兰克林·罗斯福也总是提倡锻炼身体,他请耶鲁大学足球教练沃尔特·坎普到华盛顿来,为海军部官员办了个训练班,自己每周四天在早上七点一刻就离开宅邸,去和海军部的其他官员以及国会领导人一起在坎普指导下进行训练。

    海军部经过整顿终于能够有效地指挥战斗了。这时,罗斯福提议由他或者丹尼尔斯去战区亲自视察海军的设施。“我们俩人中得有一个人去亲眼看看战区的实况”,他对丹尼尔斯说。“否则,就只能像摸着黑下棋一样指挥战斗。”威尔逊希望丹尼尔斯留在身边,随时听取他的指示,因此丹尼尔斯去不成了,就派罗斯福去视察战区。这正中他的下怀。罗斯福乘坐一艘新近下水服役的驱逐舰——“戴尔号”,于1918年6月9日跟着一支护航队驶离商业城纽约。这是罗斯福第二十一次横渡大西洋。

    在写给埃莉诺的很长的日记信件中,罗斯福描述了他的这次经历,从中可以看出他精力充沛,神采奕奕,充满着他对大海的热爱。出海的第一个夜晚,夕阳的余辉勾勒出五艘大运输舰的轮廓“影影绰绰,像静止一般毫无生气。然而,军舰载着它的人员,前进着……明天清晨,军舰会从黑夜的掩盖下重新出现,破浪前进。去迎接新的一天。上千名海军官兵将在前甲板列队——如果敌人的潜艇不在黎明时分乘机捣乱……”但驱逐舰毕竟不是游艇,“戴尔号”很快就遇到风浪了,前后左右颠簸起来。而富兰克林对此却洋洋 自得。“军舰内,人们随时随地都得抓住一点东西才能保持平衡,走路时也必须一手抓牢后另一只手才能松开。不少陶瓷器皿都摔碎了。大伙儿无法在餐桌旁就餐……不得不用绳子将自己联在艉肋钣上,然后才能坐下来腾出手来端住盘子。舰上有三名军官晕船,到现在为止,我一切尚可。”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