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五章 战后的岁月(2/2)
    非洲之行使蒙哥马利对开发英属非洲殖民地的巨大价值,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这种开发可以用来使业已衰落的英帝国在日趋激烈的世界潮流中卓有成效地进行竞争。可惜的是,英国对开发英属非洲似乎没有“总体设想”。为此,他又同英国殖民大臣发生了一次不大不小的争执。

    非洲之行中,令蒙哥马利最为高兴的是他在南非遇见了史末资元帅。史末资是丘吉尔的密友,他的观点对丘吉尔影响颇大。战争期间,他曾在很多重要关头用自己的影响力为蒙哥马利帮了很多忙。蒙哥马利对他既感激,又钦佩。

    当蒙哥马利巡视到埃及运河区时,他突然收到了一封信,说戴维已通过了博文顿皇家装甲兵军官学校学员训练队的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被授予“荣誉武装带”。于是,蒙哥马利立即结束非洲之行,返回英国,及时地赶上了结业分列式,并亲自为自己的儿子戴上了“荣誉武装带”。

    在蒙哥马利任参谋总长期间,所经历的最重要的事件应该是巴勒斯坦问题。1946年6月以后,巴勒斯坦局势恶化。犹太人秘密武装组织不断发起对英军的袭击,而英军则采取了相应的反袭击措施,但局势向着失控的方向发展。工党政府采取怀柔政策,把一些被捕的犹太恐怖组织的负责人统统释放了,但是并未扭转局势。

    蒙哥马利对工党政府的做法不满,1946年11月,他飞赴巴勒斯坦,在那里,他认为对各种非法武装组织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打击。他的这一主张再次与殖民当局意见相左。这时,发生了犹太人绑架和鞭笞几名英国官兵的事件,英国国内群情激愤。在这种情况下,蒙哥马利的意见占了上风。

    在帝国参谋总长任内,最使蒙哥马利头痛的还是为不使陆军衰落而与政府的争执。这一争执,终于使他成为白厅里多数人所讨厌的对象。

    战争结束后,英国陆军由于大量复员造成兵员不足。蒙哥马利认为这是危险的,建议在和平时期实行国民兵役制。经过在政府内一番面红耳赤的争论,终于使政府通过了和平实行国民兵役制的法案,服役期为18个月。这一法案提交议会通过时,遭到抵制。为防止出现政治危机,已身为国务大臣的亚历山大提议将服役期减为12个月。结果法案获得通过。但蒙哥马利认为12个月服役期,在军事上是不妥当的。

    1948年,出现“柏林危机”,西方国家同苏联的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这时,鉴于兵力不足,英国政府提出暂停复员6个月。蒙哥马利认为,一面停止复员,一面又准备实施国民兵役法,显然不合逻辑。惟一的解决办法是把复员同服役两年的国民兵役制结合起来。

    1948年10月19日,为使自己的主张获得通过,蒙哥马利采取了非常行动。他召集陆军委员会的所有军方成员开会,问他们,如果政府作出的决定少于18个月,他们是否愿意在他带头之下集体辞职。众人一致同意。蒙哥马利立即以此向政府提出条件,结果他再次成功了。在他11月份离开英国出任西方盟事委员会主席后不久,他的继任者斯利姆终于获得政府批准18个月服役期。但是,蒙哥马利为此付出了代价,他在政府里得罪了许多人。

    这时期,蒙哥马利还同老朋友亚历山大交恶。为削减国防开支,国务大臣亚历山大决定压缩三军军费,遭到了三军的一致反对。陆军所受到的限制更为严重。为此,蒙哥马利同亚历山大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两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1948年7月15日,在一次令人特别恼怒的会议之后,蒙哥马利对第一海务大臣和空军参谋长说:“亚历山大是个不中用的人。”他要求他们同他一起去见首相,罢亚历山大的官。没想到,他们都一口答应了,但事后又觉得不妥,终于没有成行。于是,蒙哥马利就单枪匹马地去参亚历山大,这对老朋友终于成了死对头。

    亚历山大被蒙哥马利气得七窍生烟,他决定反击。他说,他要撤掉蒙哥马利。这样,亚历山大积极倡议西方联盟5国国防大臣在巴黎开会。这次会上,提出成立西欧联盟各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委员会,蒙哥马利被任命为常任主席。这是一项蒙哥马利不可拒绝的任命。但蒙哥马利还是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他仍是一名英官,他的名字仍留在陆军部花名册上;二是如果爆发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他将不担任最高统帅。他的条件得到了满足。亚历山大终于挤走了蒙哥马利,可算眼不见为净了。

    但蒙哥马利不让他耳根清净,在10月份,即蒙哥马利参谋总长任期的最后一个月里,他继续同亚历山大争吵,而且吵得比以往更厉害。最后,他带着余音未绝的争吵结束了任期。多年以后,他在回忆这一段历史时,不无遗憾地说:“白厅是我最不愉快的一个战场。”“在我离开白厅成为国际军人的时候,我已是一个非常不受欢迎的人了。”

    3. 军人生涯的最后10年

    西欧联盟各国总司令委员会的总部(简称“联总”)设在法国枫丹白露。1948年11月,蒙哥马利来到这里,正式就任联总常务主席,这是他最后10年军人生涯的开始,这时候,他已经62岁了。

    如果说他同贝蒂共同生活的10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10年,那么这个10年则是他一生中最为轻松的10年。尽管他头上有着各种金光闪闪的头衔,但实际上他已远离了权力中心,因此,尽管他那至死难改的个性使他仍不断同其他人发生摩擦,但却很少惹起大的纠纷。

    在担任联总主席期间,蒙哥马利所做的重要的一件事是提出吸收西德加入西欧联盟。他的这一建议因法国的激烈反对,一直拖到1955年才付诸实现,西德在那一年成为北约正式成员国。

    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签订,联总被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取代,艾森豪威尔再次成了他的上司,担任了总司令,蒙哥马利则为副总司令,但他的这一职务实际是个虚职,名义上总司令不在时,由副总司令负责,但实际上参谋长履行真正的副总司令的职责。蒙哥马利显然无意去为自己争点什么,这一方面是由于他对这种非纯军事领域的权力不感兴趣,另一方面他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抓训练。而训练正是他的拿手好戏,他也乐此不疲。此外,他发现自己现在所处的这个无关紧要的位置,可以使他毫无顾忌地对任何事进行批评而不致引起什么风波,倒也一身轻松。这期间,他最过头的言行,是他提出的核威慑战略。他提出,在下一次战争中,对于核武器,他将会“首先使用它们,然后再提问题”。这一度在英国工党政府里引起了恐慌。

    由于北约组织机构臃肿,存在严重的“文山会海”现象,一向不能容忍效率低下的蒙哥马利在司令部内进行了一些革新,鼓励简单明了的做法,反对长篇大论的文章 。有一次,他收到一份冗长而无内容的报告,在转交参谋长时,他附上了一张语言极为尖刻讥诮的便条,他在便条上这样写道:

    一、您拜读过这份大作吗?

    如果我们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有大奖,我将给它一等奖和一枚奥林匹克金质奖章 ,以表彰它如此大量的陈词滥调、陈腐思想、绕来绕去的长句子、许多人都不明白的生僻词汇以及冗长和累赘。

    二、毋需多言,为北约委员会写的文件必须表达清晰,语言简洁,紧扣主题。我们必须讲事实,并用事实来说明某种道理。重要的是文件内容的质量,而不是文件的页数。

    三、当讨论这份文件时,我希望上帝能出席我们的会议。特别是剩下的465页如果也像这35页,我们肯定需要他的帮助。

    蒙哥马利元帅

    由于蒙哥马利的主要精力扑在训练和演习上,他不得不经常来回奔走,穿梭于北约成员国之间。他同这些国家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包括美国。惟一的一次例外是他当着美国人的面说“航空母舰已经过时”,引起了美国人的一些不满,但很快也就忘得一干二净。

    蒙哥马利的穿梭访问,使他事实上成了某种非官方使节,而他本人也喜欢以这种非官方使节的身份推行北约重要政策。1953年和1954年,他曾两度作为铁托的客人访问了南斯拉夫。后来,他还打算去访问西班牙,但因北约对西班牙态度复杂,最终没有获准成行。

    由于是个闲职,蒙哥马利日子过得轻松自在,无忧无虑。他已经老了,也无心谋求什么提升,而且他收入颇丰,衣食无愁,人生到了这一步还有什么不满意呢?他所想的惟一的事就是服满50年役,成为英队中服役期最长的人。

    1953年,有消息说蒙哥马利将要退休,但是蒙哥马利表示坚决拒绝退休。他的拒绝带来一点小麻烦。为了能够接替他的职务,英国驻莱茵河军总指挥理查德·盖尔特地延长了他的任期。蒙哥马利看起来似乎要永远干下去,眼见无望,盖尔便于1957年3月先蒙哥马利退休,回到自己在英国的牧场养老去了。蒙哥马利这时却宣布,他将于1年内退休。这下算是给了盖尔机会,他被请了回来,任命为蒙哥马利的继任者。

    1958年,蒙哥马利已是71岁高龄了,但依然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在他正式退休以前,他以充沛的精力组织了一场代号“cpx8”的军事演习,而后频频出访各国,表达告别之意。从5月份到9月份,他先后访问了加拿大、西德、荷兰、葡萄牙、挪威、南斯拉夫和法国。9月14日,他还到尼斯参加了丘吉尔的金婚纪念活动。4天以后,即9月18日,他正式告别了军队。英国陆军委员会为他在切尔西举行了盛大的告别宴会。

    从1907年进入桑赫斯特军校学习,到1958年退役,蒙哥马利的戎马生涯长达52年。在英国陆军历史上,只有上个世纪的罗伯茨将军的服役年限可以和他媲美,但罗伯茨中间曾有一段离开军队。这令蒙哥马利非常自豪,不无得意地说:“据我所知,我的服役时间超过了威灵顿、马尔巴勒和蒙克。”这3位都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将领。

    4. 人生的尽头

    蒙哥马利退出现役后,并没有退出公众生活,他还不打算这么早就躺在家里养老,靠侍弄些花草鸟木了此余生。这不是他的风格,他是永远不会安分的,除非他不得不如此。

    1958年至1968年,是蒙哥马利生命中又一个特别的10年。这10年里,退休的陆军元帅的活动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一、撰写著作和去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向观众演讲。这期间,他先后撰写的著作有:《蒙哥马利元帅大战回忆录》(1958)、《正确判断的方法》(1959)、《领导艺术之路》(1961)、《三个大陆》(1962)和《战争史》(1968)。

    二、周游世界各国,并以一个有影响力的局外人身份发表见解。在这些活动中,他表现出了一个高龄老人所罕见的充沛精力和敏捷思维。1959年4月,他访问苏联,同年11月,访问南非。1960年,访问印度、中国。1961年,二访中国,随后访问加拿大和中美洲。从1962年到1966年,他每年初都要去南非访问。1967年,他去埃及凭吊了旧战场,这是他最后一次海外之行。

    需要指出的是,蒙哥马利对中国进行的两次访问非常有意义。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对当时大多数西方人来说,中国是非常神秘的。蒙哥马利本人当时也一度对新中国抱有敌视和怀疑的态度,他在1958年撰写的《回忆录》中曾说:“在远东,倘各国恐惧外来威胁的话,那是中国而非俄国。”1960年,蒙哥马利访问印度时,突然心血来潮想瞧瞧中国这个他眼里神秘的国度,于是从新德里向北京发出了访问请求,中国政府热情地接受了。

    1960年5月24日,蒙哥马利由香港抵达广州,在人民国防体育协会主席李达上将陪同下,于当日中午乘机抵达首都北京。下午,他分别参观了北京站、民族文化宫和北京其他一些新建筑。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元帅接见了他,并设晚宴盛情款待远道贵宾。25日白天,周恩来总理同对外贸易部部长叶季壮分别接见了蒙哥马利。这一天,蒙哥马利还观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跳伞表演和滑翔机飞行表演,参观了北京第二棉纺织厂。

    两天的访问参观,新中国给蒙哥马利留下了深刻印象,改变了他原来的敌意和怀疑。25日晚,在周恩来总理举行的欢迎宴会上,他表示,回国后将尽个人所能促使英国政府同新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并说,他将努力纠正西方世界普遍存在的对新中国的错误认识。

    5月27日,蒙哥马利离开北京前往上海访问。在上海,蒙哥马利就台湾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作为一名理智的军人,他一贯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政府在北京,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当天晚上,正在上海视察工作的主席接见了蒙哥马利并共进晚餐。

    28日,蒙哥马利在李达上将和国家体委副主任荣高棠陪同下乘机南下广州,而后取道香港回国。临行前,他愉快地接受了1961年9月再次访问中国的邀请。

    1961年9月,蒙哥马利再次来到中国。这一次访问时间比上一次更长,访问地方比上一次更多,对中国的了解也更加深刻。从9月9日起,他先后参观访问了包头、延安、西安、三门峡、洛阳、郑州和武汉等地,受到各地党政军负责人热烈欢迎和亲切会见。9月20日,他返回北京,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陈毅元帅为他举行宴会并陪同参观故宫;周恩来总理两次接见他;9月22日,国家主席同他会见;9月23日和24日,主席又两次接见了他。半个多月的访问,加深了他同中国人民的感情。他真诚地说,中国人民已经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他们是坚强团结的,他们12年来在的领导下,在国家建设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这一次访问中,蒙哥马利提出了著名的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三项原则,即:大家都应当承认一个中国、承认两个德国、一切地方的一切武装部队都撤退到他们自己的国土上去。他还特别补充说,他所指的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一向认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这是蒙哥马利对战后国际问题看法的一大发展。在那个时代,作为一名西方有影响的人物,他的这一认识是难得的真知灼见。

    晚年蒙哥马利所积极从事的第三方面活动是参与国内政治。在他职业军人生涯里,他只关心军事问题,对政治事务一向漠不关心。从军界退出后,他可能感到自己的经验是一笔财富,决心利用它在国内政治中发挥作用。1958年,他同保守党结盟,并成为上议院议员。在上议院里,他讲话从来都无所顾忌,成了引人注目的人物。但遗憾的是,他同政治无缘,多数人认为,在严肃的政治问题方面,蒙哥马利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

    退出军界和高龄似乎并未使蒙哥马利古怪的性格有所变化。私生活中,他依然是那样我行我素,远离人群。他的大多数闲暇时间,被用来观看各种体育比赛,尤其是球类。这是他孩提时代就养成的兴趣,也是他少得可怜的爱好之一。他一个人住在伊辛顿庄园,拒绝家人来照顾他,只有儿子戴维是少数几个来访者之一。他隐士般的平静生活,只有两次被打断:一次是1960年,洪水光顾了他住宅的一楼;另一次是1967年,一伙小偷趁他不在“拜访”了他的家,洗劫一空,连他的元帅权杖也被偷走。只有吕讷堡荒原投降文件逃过此劫,蒙哥马利于是把它捐给了大英博物馆。

    1964年以后,蒙哥马利的身体状况开始变坏。这一年做的背部手术,使77岁的蒙哥马利开始变得虚弱。第二年,他因身体不适,没有参加每年必到的阿拉曼联欢会。这以后,医生诊断他患有轻微的心脏病。1967年,埃及之行使他的老态再也不能掩盖。1968年初,不甘寂寞的蒙哥马利终于在健康状况面前低下了头,被迫放弃了大部分公职,并宣布不再参与公共事务。在参加完当年的英国国会开幕仪式后,他退出了公共生活,在人群中消失了。

    1976年3月35日,年届90的蒙哥马利与世长辞。

    这个世界不再有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了。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曾经有个人名叫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参考书目

    《蒙哥马利元帅回忆录》,(英)蒙哥马利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蒙哥马利》,(英)罗纳德·卢因著,解放军出版社。

    《蒙哥马利:一个将军的诞生》,(英)尼格尔·汉密尔顿著,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稳扎稳打——蒙哥马利》,樊高月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