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附录(2/2)

    夏天,观赏来莫斯科访问的美国著名女舞蹈家邓肯的演出。

    7月,应邀代表莫斯科艺术剧院到德国巴登威勒参加契诃夫纪念碑揭幕式,并发表演讲。

    9月30日,执导演出《青鸟》。

    秋天,英国著名戏剧导演克雷,应莫斯科艺术剧院邀请来执导排演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1909年46岁

    执导排演屠格涅夫的《村居一月》,并扮演主角,作为第一次运用“体系”的实验。

    12月9日,《村居一月》演出成功。

    1910年47岁

    3月11日,演出奥斯特罗夫斯基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扮演主角,获得轰动性成功,被评论界誉为是“伟大的演员”。

    8月,在高加索度假期间患严重的伤寒病。

    11月7日,列夫·托尔斯泰逝世。噩耗传来,使大病初愈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悲痛万分。

    1911年48岁

    2月,去意大利卡普利岛休养,会见高尔基,高尔基建议创办一个即兴演出的剧院。

    夏天,和妻子儿女在法国布列塔尼半岛休假,遇到著名戏剧评论家埃夫罗斯和他的妻子——小剧院著名女演员斯米尔诺娃。与埃夫罗斯畅谈他的“体系”,帮助斯米尔诺娃研究她将扮演的角色——麦克白夫人。

    1912年49岁

    筹备建立研究所(后称“第一研究所”)用以实验其“体系”。

    10月,高尔基再次来信建议创办即兴演出的剧院。

    1913年50岁

    1月,第一研究所开幕。

    1月15日,研究所演出《希望号的沉没》。

    1914年51岁

    夏天,与莉琳娜在奥地利疗养地马里昂巴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一度成为德国俘虏。

    战争使莫斯科艺术剧院产生剧目危机,选择排演普希金的三个小型悲剧——《石客》《瘟疫期中的宴会》《莫扎特和萨利耶里》。

    9月,研究所演出由苏列尔日茨基导演、根据狄更斯同名小说改编的《炉边蟋蟀》。这个剧体现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系”的精神。

    1915年52岁

    3月26日,执导演出《瘟疫期中的宴会》《莫扎特和萨利耶里》,并扮演后一剧的主角。

    继续探讨研究“体系”,发现了把所有元素紧密连结起来的元素——“贯串动作”。

    1916年53岁

    战争的延续造成莫斯科艺术剧院工作的巨大困难,大多数演员都有应征入伍的可能。

    1917年54岁

    排演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斯切潘奇科沃村及其居民》,与丹钦柯共同执导,并扮演主角,因同丹钦柯意见不一致,被丹钦柯取消演出资格,不仅使二人关系破裂,而且大大伤害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自信心,从此不再演新角色。

    10月25日,十月革命爆发。

    1918年55岁

    革命胜利初期,物质生活艰难。

    莫斯科大剧院与莫斯科艺术剧院联合组成歌剧研究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领导人,他作着将“体系”运用到歌剧中的实验。

    1919年56岁

    6月,莫斯科艺术剧院以克尼碧尔和卡恰洛夫为首的演员到乌克兰的哈尔科夫演出,被邓尼金军队隔断不能回莫斯科。莫斯科艺术剧院少了一半演员,工作更加困难。

    20年代初约57岁

    政府将莫斯科里昂特耶夫大街的一所大房子赠给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他对如此贵重的馈赠不忍接受,将二层让给歌剧研究所使用。

    1921年58岁

    5月1日,梅耶荷德与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合作,上演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剧《宗教滑稽剧》,充满创新精神,引起文艺界的争论。

    6月9日,在歌剧研究所举行介绍李姆斯基—柯萨科夫创作晚会。

    7月14日,在歌剧研究所举行介绍普希金创作晚会。

    8月2日,在歌剧研究所执导演出马斯奈的歌剧《维特》。

    1922年59岁

    6月15日,在歌剧研究所与任研究所教师的妹妹季娜共同导演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叶夫根尼·奥涅金》。

    9月14日,莫斯科艺术剧院出国演出。

    1923年60岁

    3月,接受美国某出版公司建议开始撰写总结舞台生涯的著作——《我的艺术生活》。

    1924年61岁

    5月,《我的艺术生活》在美国出版了英译本。秋季,莫斯科艺术剧院回国。

    1925年62岁

    开始撰写《演员自我修养》。

    1926年63岁

    1月23日,执导演出奥斯特罗夫斯基的《炽热的心》,是冲出莫斯科艺术剧院“契诃夫传统”的标志。

    4月25日,梅耶荷德剧院成立五周年,出任纪念委员会委员。

    夏天,《我的艺术生活》俄文修订本在莫斯科出版。歌剧研究所改名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歌剧院”。

    1928年65岁

    10月27日,莫斯科艺术剧院建立30周年,举行纪念大会,在会上发表演说。

    10月28日,在莫斯科艺术剧院建院30周年纪念演出中,扮演《三姐妹》中的韦世宁一角,演出时心脏病发作,但仍坚持演完。从此不得不停止工作,在家养病。

    1929年66岁

    在法国尼斯附近养病。

    1930年67岁

    秋天,健康状况好转,回莫斯科恢复排戏工作与撰写书稿。

    1932年69岁

    莫斯科艺术剧院正式命名为“高尔基莫斯科艺术剧院”。苏联党和政府授予他“共和国人民演员”称号。

    1933年70岁

    1月18日,七十寿辰,苏联党和政府授予他“劳动红旗勋章 ”。

    夏天,到法国疗养,继续写作。

    1934年71岁

    秋天,回莫斯科。

    成立歌剧研究所,在所里授课。

    1935年72岁

    2月,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访苏演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丹钦柯、梅耶荷德、爱森斯坦出任“梅兰芳招待委员会”委员。观看梅兰芳演出后,与梅兰芳、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举行座谈,进行艺术交流。被国际戏剧界称之为“三大演剧体系代表人物的盛会”。

    1936年73岁

    2月,《真理报》发表文章 ,批判肖斯塔科维奇和梅耶荷德为“形式主义”。文艺界气氛紧张。

    春夏之交,多次发病。

    苏联党和政府授予他“苏联人民演员”称号。

    6月18日,高尔基逝世。

    1937年74岁

    夏天,梅耶荷德来拜访,二人进行了长谈,达到共识:他们之间没有原则性的重大分歧,是两个可以相互补充的体系。

    12月,《真理报》发表文章 ,批判梅耶荷德剧院为“异己的剧院”。

    给梅耶荷德打电话,鼓励他振作起来。

    1938年75岁

    1月7日,梅耶荷德剧院被勒令关闭。

    1月18日,七十五岁寿辰,苏联党和政府授予列宁勋章 ,里昂特耶夫大街改名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大街”。

    2月,在寓所大厅执导排演莫里哀的《伪君子》,这是实验性质的排演,作为掌握“形体动作方法”的一种作业。

    5月,任命梅耶荷德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歌剧院导演。

    6月,看到《演员自我修养》一书的清样,激动异常。勉强口述《演员创造角色》,但自知这部著作将无法完成。夏季气候奇热,病情加重,常常处于昏迷状态。

    8月7日,逝世。

    安葬在新圣母修道院公墓。

    1939年

    12月4日,莫斯科艺术剧院演出《伪君子》,作为对大师的最好纪念。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