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波娃传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四章 花落·花开
    1. 长达7年的“夏秋之恋”终于落幕了

    在《第二性》中,西蒙·波娃在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详细考察女性心理和生理成长的历程时,曾经就女性由成年到老年阶段的种种情况作了详尽的描述。

    她认为,女子的个人生活史和男人的生活史比较起来,受生理命运左右的幅度大得多,男人依年岁的增长而逐渐衰老,而女人则在某一年龄突然失去了女性的特点:她比男子早些失去性吸引力和生育力,而这恰恰是在社会人士和她自己心目中曾经给予她生存意义和幸福机会的两大要素。

    这时候的女子,便进入了“危险的年龄”时期。对她那转瞬即逝而又令人失望的过去,在举步踏入不可捉摸的将来之际,她对人生重新采取了少女般的态度。她再三重述着年轻时的种种机会和经历,甚至杜撰和期待着一桩桩可能发生的罗曼史。西蒙·波娃写道:

    “受旧道德影响的保守妇女,很难真正付诸行动,走极端之路。但在她的梦境里,却充满的幻影,即使在清醒的时刻,也萦绕着她。她对子女表现出狂热而肉感的爱;对于她的儿子都会有的意志;或者偷偷地、接二连三地,爱上了年轻人。……她会用上一千种战略:她把礼貌、友谊、感激等等统统变成陷阱。她的攻击对象是年轻人,这不只由于她喜欢青春的清新,而且由于她只能从他们那儿获得无利益关系的热情,一种少年人对母性的亲昵。她自己变得大胆而主动,年轻人的柔顺也和他们英俊的外貌一样讨她欢喜;过了40的史达哀夫人,挑中那些乳臭未干、仰慕她的名气的小伙子。在任何场合下,胆小的生手总容易上钩的。”

    书中所描绘的,其实在后来的生活中她也是这么实践和体验着的。她和朗兹曼的相爱和同居,就是明证。事情从一开始,她就料到这场“夏秋之恋”终有分手的一天,因为年龄上的巨大差异--她长他17岁--随着时间的推移,朗兹曼终将会因为她人老珠黄,其种种表征和器官失调,即由人生的秋季步入冬季时,弃她而去。然而,当1958年6月朗兹曼宣布与她的关系终结,她的内心还是难以适应不再为他人需要这一事实。她以为这种关系将会不受时间限制,友谊将绵绵无期地延续下去。

    其实,这种分手是必然的,正常的。这年,她50岁了,而朗兹曼才33岁。她在《第二性》中描绘过的,用钱向年轻情人购买爱慕、赞美和敬重的幻景的捐助人太太的形象,现在轮到她来扮演了。想到为了扭回逝去的光阴,想到为了延续青春的岁月,想到为了充分享受作为一个女人的人生,曾并无其他所求地对年轻的情夫付出母性的慷慨和妻性的柔情,无非是以此收买一场罗曼蒂克,拥有的自由。

    而现在,这一切将万般无奈地与她挥手作别了。

    在《第二性》中描绘的一个个中年女性,往往突然生气勃勃地想弥补过去的损失。良母型的,深信自己还能怀孕,热情地尝试再创造一个生命;风流的,想再捕捉一个情人,以放纵自己的;爱打扮的,则比往常更热心于装扮自己,去讨好异性。她们想以此表示,时光的流逝并没有真正影响她们,她们没有比眼前更觉年轻的了。她们不惜穿着年轻的服饰,学着稚气的举止,夸张着女性的依赖性,以图退回到当男人的“物”的角色。……

    但事实上,重新开始生活是不可能了。

    相比之下,西蒙·波娃觉得在她40多岁以后与小她17岁的朗兹曼还有这么一场长达7年之久的恋情,也是够浪漫得可以的了。

    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2. 一个17岁的女学生闯进了萨特的生活

    一个17岁的女学生闯进了萨特的生活。

    她叫阿莱特·艾尔凯姆,是阿尔及利亚东部君士坦丁一个犹太商人的女儿,准备投考位于郊区塞夫勒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时,选择萨特的伦理观作学期论文。她的哲学教师对此表示不满,她便给萨特写信。

    阿莱特十分聪明和漂亮,尽管她胆小,意志也不坚定。碰上以同女往特别是同年轻女往为乐事的萨特,阿莱特自然很快就堕入情网,成了他的情妇。

    在萨特看来,一种正常的生活就意味着同女人的连续不断的关系。他认为自己在抽象的理解力方面是发展了,但这是片面的,缺乏一个正常人应有的感受性,而女人正好可以给他弥补这一不足,使他变得正常。

    萨特同女人的关系要密切得多。他可以和一个他喜爱的女性闲话终日而毫无倦意,第二天还可以接着再谈;而他同男性朋友一谈完正事就准备结束谈话。他一生有过许多女人。从许多大作家的传记中得知,一个作家应该有许多恋爱事件,他于是依此而设计自己同女性的交往。他在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中花费整整一卷的篇幅来探讨身体、、、受虐狂、虐待狂的问题,只缘他的哲学来自他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到了萨特晚年,西蒙·波娃拟了22个题目与萨特进行交谈。之后,她按照录音记下来的东西整理了出来。其中有一条专谈他同女人的关系,读者从中听到了他那活生生的声音。

    他坦言自己喜欢漂亮、聪慧的女性。他在同这些女人的关系中占支配地位的不是男子气概。当然每个人在这种关系中都要担当某种角色,他的角色是较为活动和理智的;女人的角色主要是在感情的水平上。多数时间里一个女人是有着感情的价值而有时是性的价值:“我就是这样看的,我觉得同一个女人有关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占有她的感情。力求使她感受到这一点,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占有她的感情--这就是我要做的事情。”

    换言之,他要女人爱他,让她们因为感受到成了属于他的某个东西而不得不爱他。当一个女人把她自己给了他时,他便在她脸上、在她的表情中看到这种感受,而看到了它就等于占有了它。

    西蒙·波娃是如此。

    奥尔加是如此。

    陶乐赫丝是如此。

    米雪尔是如此。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