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特琳娜大帝传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二章 誉满欧洲
    1. 狄德罗感动得泪眼朦胧;啊!叶卡特琳娜,您的统治在巴黎真比在圣彼得堡还强有力

    17世纪的俄国无疑是欧洲的一个强大帝国,但同时在欧洲人心目中也是一个荒蛮、不开化的代名词。然而,谁也没有预见到,叶卡特琳娜,一个通过政变上台的,有谋害亲夫嫌疑的全俄罗斯君主,在执政19年后,居然在她并不喜欢的巴黎掀起了一股叶卡特琳娜热。俄罗斯女皇和来自俄罗斯的一切事物,都受到巴黎狂热的追求和崇拜。叶卡特琳娜给小孙子亚历山大一世设计的童装成为巴黎最时髦的童装;以俄罗斯历史为题材的戏剧,如伏尔泰的《斯基泰人①》多拉的《彼得大帝②》、拉阿尔普③的《缅奇科夫》……,演出场场爆满;“俄罗斯旅店”、“北方咖啡馆”遍布巴黎;以“俄罗斯女皇”命名的店铺随处可见;俄国元帅谢尔盖·鲁米扬则夫居然成为凡尔赛上流女士们的偶像……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叶卡特琳娜的“吹鼓手”和“宣传窗”。他们的成果也是叶卡特琳娜始料不及的。

    ①公元前黑海北岸的一个游牧民族,此意指俄罗斯人。

    ②法国作家。

    ③法国评论家。

    叶卡特琳娜从小热爱读书,热爱写作,深知舆论的巨大力量。登基后的第九天,正是政务繁忙的时候,她居然有心思邀请法国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的主要代表狄德罗到圣彼得堡出版他的百科全书,因为此书在法国禁止继续出版。狄德罗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对女沙皇的登基方式十分反感。但是叶卡特琳娜对知识界的友好态度还是赢得了另一位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好感,他立即给女皇带去了一首赞美诗:

    啊!上帝!还给我吧,

    您何必夺我视听,

    因为我也即刻同行!

    啊!叶卡特琳娜!

    能目睹您的丰功盛世,

    聆听您的谆谆教诲;

    那是何等幸福!受人爱戴,又为人君上,

    惟有您擅此雄才!

    ……

    您的睿智,

    使圣贤也惊诧感慨,

    圣贤识得您后,

    也甘把下风拜。

    叶卡、特琳娜捧着伏尔泰的诗,激动得热泪盈眶。她头上的皇冠血迹未干,国内外指骂她的人为数不少,此时她确实太需要赞美了。她立即给伏尔泰回了一封谦虚而热情的信,恭敬地称他为自己最好的老师。

    从此,他们便开始了长达15年的通讯往来。伏尔泰也成为最真诚的歌功颂德者。以后,叶卡特琳娜的每一个举动甚至一封书信,都能在巴黎——这个当时国际的文化政治中心听到由伏尔泰定调的一片颂歌。

    1764年春天,俄罗斯天花病流行,举国惶惶不安。叶卡特琳娜决心从英国引进牛痘疫苗接种的科学防疫技术。但俄罗斯从大臣到百姓对此心存疑虑,担心英国人的骗术。叶卡特琳娜为了用实际行动教育人民,第一个勇敢地伸出了自己的胳膊,让英国医生给她接种了牛痘。她的情人格里戈利·奥尔洛夫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和生死与共的决心,跟着也接种了牛痘。八天以后,大臣们看到女皇安然无恙,就都做了接种手术。此举一下子使叶卡特琳娜成了科学与勇敢的化身。消息传到巴黎,伏尔泰立即唱起了赞歌:

    “啊!夫人,英明的陛下给我们法国的那些纨袴子弟,给我们索邦神学院①的那些圣哲,给我们医学院的那些神医们上了多好的一课!接种牛痘时使用的器具甚至比一个修女行洗足礼时使用的还小。小皇子效仿了您的榜样。奥尔洛夫伯爵自己种了牛痘以后,就到雪地里去打猎了。如果古罗马统帅西庇阿那个时代就有这种奇怪的天花病,我想他也会使用这种方法的。”②

    ①巴黎大学前身。

    ②卡·瓦利舍夫斯基《俄国女皇》。

    1768年2月,波兰贵族集团为了反对俄国干涉,在巴尔城组织了一个武装同盟。叶卡特琳娜借口维护宗教平等和思想自由,派兵摧毁了这个同盟。伏尔泰又在巴黎摇旗呐喊:

    “俄罗斯女皇做出了在如今世界绝无仅有的表率。她派遣了4万名俄罗斯士兵,手持上了刺刀的步枪,去鼓吹宽容精神……她之所以让军队出动……是为了教育人民互相忍让。”③

    ③卡·瓦利舍夫斯基《叶卡特琳娜二世》。

    1775年,俄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失败后,起义领袖普加乔夫被叶卡特琳娜处死后五马分尸。伏尔泰居然为她辩护说:“如果绞架可以使伟大的叶卡特琳娜摆脱敌人,那么绞架也是好的。”

    俄国发动第一次对土耳其战争期间,听到俄军获胜的消息后,伏尔泰一如既往地鼓掌欢呼:

    “夫人,陛下的军队杀死了土耳其人,因而又给了我一次生命。陛下9月22日的来函使我从床上一跃而起,喊着:真主!叶卡特琳娜!……

    我们赞颂您,叶卡特琳娜!我们承认您这位伟大的女皇!……霍辛城已被攻克,奥斯曼军队已全线崩溃。我真高兴得手舞足蹈,如醉如痴。”①

    ①卡·瓦利舍夫斯基《叶卡特琳娜二世》。

    让叶卡特琳娜在知识界声名远播的是这样一件事: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由于在法国出版受阻,生活极其困难,打算变卖自己的藏书,议价15000银币。叶卡特琳娜闻讯后,立即指使俄国驻法国大使戈里津亲王与他当面洽谈,表示愿意以16000银币的价格买下他要出售的全部藏书,并主动提出只要狄德罗还健在,这批书就不离开他的房间。她说:

    “让一位学者同他的藏书分开,是残酷的。”而且,每年另外给这位作家10000银币的津贴。为了避免支付中出现拖欠,她提前50年全部付完这笔钱。这位对叶卡特琳娜本无好感的大学者感动得热泪朦胧,情不自禁地感恩戴德,他在信中写道:

    “尊贵的公主,我匍匐在您面前,我向您伸出双手;我有满腹话语要向您诉说;但我心情紧张,心思紊乱,千头万绪,简直像孩子一样动了感情,多少情怀郁积心头,无法表达……啊,叶卡特琳娜!您的统治在巴黎真比在圣彼得堡还强有力!”

    伏尔泰在给叶卡特琳娜的信中写道:“狄德罗、达兰贝尔和我三人都向您谨掬一瓣心香。50年前难道有人预见得到,斯基泰人有朝一日在巴黎会以如此高贵的方式奖励被我们大家轻视的德行、科学和哲学吗?”

    与叶卡特琳娜以朋友相称,经常保持通讯联系的法国作家格里姆也写道:“30年来的辛劳未曾给狄德罗带来丝毫报酬。但俄罗斯女皇却乐意在此时替法国还清了债。”

    应该知道,作为大思想家、大学者,伏尔泰、狄德罗等人,他们的著作在欧洲拥有数百万读者,他们传出去的声音具有无法估量的影响力。叶卡特琳娜给他们的信,通常是自己的思想随感,政治见解。而那些学者们却在俄国以外的国际政治论坛上把女沙皇的思想、功德传播开来。叶卡特琳娜不费多少力气,便可获得舆论界的广泛赞扬。毫不夸张地说,叶卡特琳娜当时在欧洲获得的荣誉,一半应归功于社会舆论,尤其是伏尔泰。

    2. 我从不认为自己是非常漂亮的,但我是讨人喜欢的,这是我的力量所在

    叶卡特琳娜曾十分自信地说过:“说实话,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非常漂亮的,但我是讨人喜欢的。因此,我想,这是我的力量所在。”她确实有资格说这样的话。童年时代,她没有得到父母的宠爱;但她用自己的才智和勤奋获得了老师的青睐;15岁时来到完全陌生的俄国后,几乎一直处于孤独和软禁之中,但她仍极力取悦于丈夫、伊丽莎白和俄罗斯人民,而且最终她得到了伊丽莎白和俄罗斯人民的好感。正是这种好感奠定了她夺取皇位的基础。

    如果把政治撇开,叶卡特琳娜确确实实是一个很女人气的女人,宽容、善良、爱奉承、多情善感,尤其是对她的仆人和情人,对为她服务的人更是这样。波兰作家卡·瓦利舍夫斯基在《俄国女皇》一书中津津乐道地引用了这样几个故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