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传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一章 攻克柏林
    1. 挺进“狼穴”

    在苏军最高统帅部的英明指挥下,五路大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苏联境内的法西斯残余匪帮,经过“三大战役”、“十次打击”后,从不同战略方向,挺进希特勒老巢柏林。

    4月5日,朱可夫把所有的集团军司令、军事委员会的委员、军的指挥员都召集到设在门泽胡德小城的方面军司令部。在房间的墙上都是用亚麻布遮盖着的地图。大约有一百多将军和军官聚集在大厅里,朱可夫用庄严而平缓的声调宣布:

    “同志们!我请你们到这里来是为了宣布斯大林同志的命令。”

    全场鸦雀无声。朱可夫提高了嗓音,继续说:

    “最高统帅,苏联元帅斯大林同志命令我们方面军的部队在柏林方向从4月16日凌晨转入进攻,包围法西斯德国首都——柏林,粉碎和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在柏林的上空升起胜利的旗帜!”

    朱可夫的话音刚落,大厅里就响起热烈的掌声,持续了几分钟才逐渐停下来。接着,朱可夫像往常一样,详细说明了方面军、各集团军和各兵团在这次决定性战役所承担的具体任务。为了使到会的将军们更好地领会战役意图和受领的任务,朱可夫在会议厅的地板上铺开一张大比例尺地图,按照地图上的各种标示符号,进一步交待进军战线,战役各阶段的明确要求、突破口、敌人的兵力部署等等,同时还进行了柏林市区的沙盘作业。作战会议开了两天,尔后,这些将军分头返回自己部队,层层动员、层层交待,朱可夫又深入到每个集团军和兵团进行详细讲解,力求每个指战员都能准确领会统帅部的意图。一杆子插到底,深入动员,反复交待,这是朱可夫的一贯作风,他认为,惟有每个指战员都真正领会了统帅部的意图,行动起来,才心中有数,便于他们减少盲目性,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朱可夫一再强调,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敌我兵力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也丝毫不可掉以轻心,决不能轻敌,让指战员充分认识到:在整个战争期间,还没有碰上夺取像占有90平方公里面积的柏林这样大的、具有强大防御工事的城市。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部知道:实际上柏林已变成一座堡垒。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柏林地区,敌人还有214个师其中34个坦克师,15个摩托化师,有100万人以上的军队,1.04万门大炮和火箭炮,1500辆坦克和自动大炮,3300架飞机。此外,陆军总司令部预备队有8个师。柏林市民还组建了200多个人民冲锋队营,守备部队总数超过20万人。法西斯德军在柏林方向上的防御是兵力密集的纵深防御,它包括奥得河—尼斯河地区及柏林防御地域。奥得河—尼斯河地区构筑有三道防御地带,纵深20~40公里;柏林防御地域包括外层、内层和市区三道环形防线。在屈斯特林登陆场之前和科特布斯方向,防御工事尤为坚固,每3公里正面有1个师,每1公里正面有60门火炮、17辆坦克。希特勒德军指挥部曾采取种种措施阻止苏军夺占柏林。

    苏军最高统帅部在准备对法西斯作最后决战——强攻柏林时,严格遵循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商定和宣布的迫使法西斯德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各方面无条件投降的政策。为实施柏林战役而动用的兵力有: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波罗的海舰队部分兵力、空军远程航空兵第18集团军(飞机800架)、国土防空军以及第聂伯河区舰队,还有波兰第1、2集团军。该集团编成共计有162个步兵师和骑兵师,21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空军集团军,合计兵力250万人,拥有火炮和迫击炮约4.2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余辆(门)、作战飞机7500架。这样就造成了兵力兵器的对敌优势:人员比敌人多1.5倍,炮兵多3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3.1倍,飞机多1.3倍。各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上的对敌优势更大。柏林战役的目的是,粉碎防守柏林方向的法西斯德军集团,攻占德国首都柏林,为了给柏林守敌以决定性打击朱可夫元帅在部署兵力,采取密集突击的战术,把68个步兵师、3155辆坦克、2.2万门大炮和火箭炮集中到突破口比较狭窄的地段上,1公里战线大炮和火箭炮的密度超过了300门。

    2. 揭开决战的序幕

    4月16日凌晨3点钟,苏军向柏林发起总攻,开始是炮兵准备和航空兵准备。

    在夜间3点钟,炮击开始了,万炮齐射。无论什么都不能同它相比较: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在战役第一天消耗的123.6万发炮弹和迫击炮弹中,50万发炮弹用在这次对柏林的25分钟的炮击行动中,方面军司令朱可夫有意识地计划用前所未有的猛烈和短促的炮兵准备,使敌人惊慌失措。希特勒分子立刻遭到了不小损失,使调集到前沿阵地的德队处在毁灭性的炮火之下。

    在突破地段相隔200米的密集炮群还没有停止轰击,143台对空探照灯突然发出了闪烁的强光。从下面照射,步兵和坦克的推进使希特勒分子产生了惊慌,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俄国人有了新的武器——这些新武器可以使人变成瞎子。在深夜,几百架轰炸机对准敌人防御阵地纵深处的目标进行袭击,而到了黎明,轰炸机和强击机就威胁着战场。在战役的第一昼夜,空军就出动了6550架次。

    守敌遵照希特勒宣布的关于保卫柏林的命令,进行浴血顽抗。苏军不得不进行艰苦的巷战,付出很大代价,为了尽快结束巷战,使敌人士气沮丧,最后决定,用1.1万门大炮同时向城市开火,从4月21日至5月2日向柏林整整发射了80万发炮弹,把筑垒地域的街道几乎全部夷为平地。

    3. 红旗插上帝国大厦

    在大炮轰隆声下,红军进入了帝国办公厅地区。4月24日。第5突击集团军司令别尔扎林上将被任命为苏军的柏林卫戍司令。4月29日朱可夫写道,“在城市中心展开了最激烈的战斗”。第1008步兵团第1营共青团组织负责人格罗莫夫少尉这一天在市政厅大厦上升起了红旗。因为这个伟大的英勇行为,他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第二天,也就是在5月1日夜间,红旗在国会大厦上升起来了。

    5月1日早晨4点钟,丘依科夫将军向朱可夫的报告,授权来进行停战谈判的德国总参谋部参谋长克雷勃斯将军已被送到第8近卫军集团军指挥所。克雷勃斯通知,希特勒已经自杀死了。朱可夫指派自己的副职索科罗夫斯基将军同克雷勃斯进行谈判,而自己则用电话同最高统帅联系。斯大林听了朱可夫的报告,希特勒自杀的问题,他骂道:

    “这个卑鄙的家伙完蛋了!可惜没有活捉到他。”

    斯大林指示:对德国根本不能谈判,只能无条件投降。

    接着,就这样突然地结束了谈话:

    “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情况,在早晨之前不要给我打电话,我想稍许休息一会儿。今天我们要举行五一节阅兵式。”

    听了这些话,朱可夫心里感到很温暖。不知为什么他十分突然地感到:盼望已久的和平终于来到了。五一节的莫斯科!“我清楚地想象”,朱可夫回忆,“正是在现在,莫斯科的卫戍部队在向红场走去。在早晨,他们就来到自己的位置,在开始进行阅兵式的演说以后,他们在列宁墓前面,在政府和党的领导人前面,以检阅的分列式走过去,沿着古老的克里姆林宫的围墙走过去,踏出清晰的脚步声,他自豪地显示出从法西斯主义威胁下解放欧洲的苏联武装力量战无不胜的强大威力。”

    可是在这里,在柏林,一片交战隆隆声……正在进行光明和黑暗的最后决斗……大地已经出现了黎明的曙光。

    朱可夫强硬地宣布,在早晨10点钟以前,要在所有盟国面前宣布德国无条件投降。可惜,没有得到戈培尔的回答。于是,只好继续对城市进行猛攻。

    5月2日1点50分,柏林城防司令部的无线电台宣布停止军事行动。5月2日早晨,被俘虏的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格命令德队停止抵抗。到15时全部放下武器。希特勒分子7万多久经沙场的士兵举手投降,不包括伤员。“他们之中许多持枪作过战的人,很显然,在最后几天里他们都逃跑或者躲避起来了,”朱可夫更准确地说明了这些数字。

    4. 胜利阅兵

    攻克柏林,德军无条件投降,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苏联人民终于战败德国,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

    在这万民欢腾的日子里,斯大林在一次会议上向当时任苏军总参谋长的安东诺夫提出举行胜利阅兵式的建议:

    “为了祝贺战胜法西斯德国,我们是否就在莫斯科举行一次胜利阅兵式,并邀请立功最多的英雄——士兵、军士、准尉、军官和将军们前来参加呢?”

    当时,总参谋长和在场的各位将帅都对这一想法表示热烈支持,并当场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关于谁当阅兵首长和谁当受阅部队总指挥的问题,当时未作讨论。大家心里都认为,阅兵首先理所当然地应由最高统帅担任。

    安东诺夫根据斯大林的指示,为阅兵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并拟制出阅兵训令。到第二天,所有文件都呈报给了斯大林,并得到了批准。

    预定由卡累利阿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波罗的海第一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一、第二、第三方面军、乌克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方面军,以及海军和空军各派出一个混成团参加阅兵。

    每个混成团的编成内,应包括有苏联英雄、光荣勋章获得者、著名的狙击手和战功最多的勋章获得者——士兵、军士、准尉和军官。

    各方面军的混成团均由方面军司令亲自率领。

    并决定将曾升起在柏林国会大厦圆顶上的红旗,以及苏军在战斗中缴获的法西斯德军的战旗运来莫斯科。

    在5月底和6月初,为阅兵进行了紧张的准备。6月中旬,全体受阅人员都穿上了新制的礼服,并投入了节日前的操练。

    6月12日,加里宁授予朱可夫第三枚苏联英雄金星奖章 。

    6月18日,斯大林将朱可夫元帅请到他的别墅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