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传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章 你们需要一个扮演孩子的角色吗?(2/2)

    冷静下来后,两个做着演员梦的兄弟开始看剧本,雪尼把查理不会的单词和不懂的意思教给他。3天中,卓别林背下了35页长的脚本台词。排练时,连塞恩斯伯里先生都感到惊讶,想知道这小家伙以前演没演过戏。

    《一个伦敦人的传奇》试演了2周,这出戏并不传奇,且被剧评家们贬低,但小演员卓别林却得到好评。不仅剧评家,有个著名老演员罗克也很喜欢这个孩子;他拿来一份《伦敦热带时报》,读给卓别林听“幸而有一个角色弥补了它的缺点,那就是报童桑米。这出戏之所以招人笑,多半是亏了有这个灵活的伦敦流浪儿童。桑米一角虽然在剧中被写得陈腐而平常,但是查尔斯·卓别林这位玲珑活泼的童伶却把他演得十分有趣。以前我不曾听说过这个孩子,但是,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看到他的巨大成就。”罗克先生在给他读报评时,提醒卓别林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他说:“你看了这篇文章 ,可别脑袋发胀啊。”

    脑袋发胀的是雪尼,他为弟弟牛刀小试即获成功而激动,一下子就买了一打《伦敦热带时报》,并在探望母亲的时候给她看。卓别林则逐字逐句记牢了这篇文章 ,并对以前演的轻歌舞、哑剧是属于技术性强的舞台艺术,而今演的以刻画人物为主的情节剧是属于艺术性强的舞台艺术这一点,有了初步认识。

    然后,他出演《福尔摩斯》中的比利。1887年,英国著名作家阿瑟·柯南道尔笔下诞生了一位侦探福尔摩斯,《福尔摩斯侦探集》一出而伦敦纸贵,继而全球畅销。世界各地成立有“福尔摩斯崇拜者俱乐部”,一些大学生组织有“福尔摩斯研讨会”。小说中描写的“福尔摩斯住宅”伦敦贝克街(2)221号,百余年来竟成“福尔摩斯故居”。坐落于伦敦诺森布兰街德大街10号的一家小酒店,由于建在书中描述过的一处旅馆遗址上,也被后人改为“福尔摩斯博物馆”……当时戏剧界改编“福尔摩斯戏剧”,可想而知是多么狂热。而塞恩斯伯里在英国的“福尔摩斯戏”中,被认为是扮演福尔摩斯最杰出的一位。

    在排练中,卓别林留心观察,记下了什么叫舞台技术,怎样进行角色间的配合,怎样停顿和开始,怎样巧妙地递点子给别人让他转身或坐、立等。这出戏无论在伦敦或外省的演出都盛况空前,共上演了10个半月。在回到伦敦演出时,卓别林跟管事的争取了一下,让他哥哥雪尼进入戏班,扮剧中一个小配角。这样兄弟俩在一块儿学艺、生活、挣钱,然后租了一套好房子,把恢复了理智的母亲接到一起住,在客厅里放了一台钢琴,在母亲的卧室里摆了鲜花。母亲看到儿子们正在长大,学艺有成,感到十分欣慰。

    从13岁起,卓别林在伦敦戏剧界渐为人识。1905年《福尔摩斯》的改编者、美国演员吉勒特来到伦敦续演此剧,剧团邀请16岁的卓别林为吉勒特配戏,继而在正剧中也用他饰比利一角。戏在伦敦西区上演,西区是上流社会所在,当了西区的演员,就意味着身份不同于那些小剧团了。卓别林跨过了泰晤士河,出入于约克公爵戏院。吉勒特的福尔摩斯一演而大红,后来欧美一些画家就以吉勒特的形象,为《福尔摩斯探案》作插图。就连希腊国王及王后也驾临约克公爵戏院观看这出戏。

    演完这出戏后,卓别林又在一个马戏团呆了一段,当过杂耍演员。然后在歌舞短剧和笑剧中,饰演一个名闻18世纪英国的大盗和一个以不流血施行外科手术著名的博迪医生。他在外形上把自己打扮得跟博迪医生惟妙惟肖,并竭力刻画一个学者和教授式人物的性格。虽然是取笑而已,但他已在注意将自己训练成喜剧演员了。同时从16岁起,他每天练习小提琴、大提琴4~6小时,每周都请戏院的乐队指挥或乐手教他。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