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高了的“维特
《塔索》是歌德重返魏玛后完成的一部主要作品。托尔夸多·塔索(1544—1595)是意大利的著名诗人。歌德幼时读过塔索传以及塔索的长诗《被解放的耶路撒冷》的德文译本。他学了意大利文后,还读过该诗的原文。歌德去魏玛尼,动了创作《塔索》的念头。1780年3月20日他的日记记下了几个字:“好的构思。塔索。”同年秋,他写了两幕。他去意大利时带着这份草稿,只是没有时间去完成。由于他在费拉拉寻访过塔索被监禁处的遗址,又在罗马参观了圣俄诺弗里俄修道院里的塔索墓,还搜集到新的传记和材料,因此,他决定放弃草稿,另起炉灶。回魏玛后就开始了这一工作。在1789年7月终于写成了。
剧本的情节也很简单:1575年4月在费拉拉郊外公爵的夏宫,塔索把他刚写好的史诗《被解放的耶路撒冷》献给公爵,公主亲自编好月桂冠给他戴到头上。这时,宫廷首相安托尼俄·蒙太卡蒂诺正好从罗马回来。他亲眼目睹塔索得此殊荣,心怀嫉妒,嘲弄塔索。塔索气愤至极,拔剑欲与之决斗,公爵将他斥退,令人将其软禁。塔索不解其意,将剑和桂冠交还公爵。公爵旋即派安托尼俄向他宣布赦令。伯爵夫人和公主都建议他去佛罗伦萨,塔索在告别时失去自制力,竟去拥抱公主:向公主表白爱情。公主大惊逃走,这时公爵恰好见到这个场面,便命人将塔索拘禁。塔索见到公爵与公主乘车离去,不再理会他,他深感失望,便破口大骂。安托尼俄劝解也没有用。
诗人塔索从此精神失常,直至死去。
歌德写这个五幕剧,前后拖了9年时间。作者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歌德已失去了昔日狂飙运动主将的战斗锋芒。安托尼俄从作为塔索的对手变成朋友。这种妥协的结局也表明了歌德的妥协性。在魏玛,首相弗里特施与歌德最后和解了。所以《塔索》已不再是一出悲剧。
1827年5月6日歌德对爱克曼谈起《塔索》。他说:“我有塔索的生平,有我自己的生平,我把这两个奇特人物和他们的特性融合在一起,我心中就浮起塔索的形象,我又想出安托尼俄的形象作为塔索形象的一般性的对立面,这方面我也不缺乏蓝本。此外,宫廷生活和恋爱纠纷在魏玛还是和在费拉拉完全一样;关于我的描绘,可以说句真话:这部剧本是我的骨中的骨,肉中的肉。”①
①《歌德对话录》第146页。
因此,许多研究家根据这番谈话得出推论:塔索就是歌德自己的写照。费拉拉宫廷相当于魏玛宫廷,阿尔封索二世影射卡尔·奥古斯特公爵,安托尼俄首相暗指弗里特施首相,列奥诺拉公主好比是施泰因夫人。这种对照作为实证论者的一种阐释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它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这部作品。当然,文学形象究竟是文学形象,不能等同于其生活中的原型。
通过《塔索》,歌德再次表现了人到中年时自己的烦恼。所以歌德在同爱克曼谈话时,同意法国批评家安培尔把《塔索》称之为“提高了的维特”的评论。少年维特只是因恋爱而烦恼,而中年塔索却是因政治环境不如意,在痛苦时“倾诉满腔的烦恼”。
全剧最后一场中被抓起来的塔索的长达63行的独白发泄了他满腔的悲愤②:
②钱春绮译,见《歌德戏剧集》。
好,去吧,暴君!你到底总要除下你的假面具,让你洋洋得意吧!
你已把奴隶锁住,你蓄谋已久,
终于拖到现在让他吃苦:
去吧,我憎恨你,我完全感到厌恶,横行霸道、多行不义的执掌权柄者激起我的厌恶。
我终于看到我自己遭到驱逐,
被一脚踢开,被赶走,像乞丐一样!
他们给我戴桂冠,不过是为了把我打扮成牺牲拿去献祭!
到了最后的时日,他们还骗取我的惟一的财产,用花言巧语骗去我的诗,紧紧地抓住不放!
惟一的财宝如今在你们手里,
这是我不论投奔何处的敲门砖;
我只有靠它能使我免于挨饿!
现在我明白,为何要给我休假。
这是个阴谋,你就是阴谋的首脑。
这样就使我的诗不会完成,
只为了使我不再能更加扬名,
使嫉妒者能找到无数的缺点,
使世人终于完全忘掉了我,
因此要让我安于闲居无为,
因此要叫我珍重我的身心。
哦,真是可贵的友谊,难得的关怀!
想到在我的周围不断地织着无形之网的阴谋,真使我厌恶,
而看它变为事实,更加可憎。
而你这妖精!你曾那样温柔、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