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二章 出身富裕市民家
    歌德的祖先是图林根人,世代务农,做手工艺和开旅馆。曾祖父是铁匠。祖父弗里德里希·格奥尔格·歌德(1657—1730)是翁斯特鲁特河畔名叫阿恩特的小镇上的一个裁缝。他去过法国,在里昂和巴黎呆了4年。由于法国不允许路德派教徒自由改宗,他才于1686年流浪到了法兰克福。1700年他的妻子去世,过了5年续弦,娶寡妇科纳里娅·塞尔霍恩(娘家姓瓦尔特)(1668—1754)为妻。歌德未见过祖父,不到5岁的歌德虽见过祖母,但是也没有记忆,只是见到画像推测地说:“我的祖母从前一定是一个很美丽的女人”。祖父与前妻生了10个子女,但只有两个孩子长大成人。他与后妻只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歌德的父亲约翰·卡斯帕尔(1710—1782)。

    寡妇改嫁时,带来了前夫的遗产——威敦荷夫旅馆。这个旅馆离市中心豪普特瓦赫(总守备所)不远,是一座三层楼的建筑。它正面有10扇窗子,颇为壮观,在城内的旅店中居第四位。它接待来自欧洲各国的客人,收入可观。祖父从此不作裁缝,专事经营旅店。1730年他去世时,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现款19000古尔登(德国当时的金、银币),足足装满了17个皮制钱袋。此外还有不动产。除旅店外,还有两处住房(一栋在埃申海姆街,另一栋在博肯海姆街),弗里德贝格城门外的园子和勒德贝格的葡萄园。此外还有地产抵押契据和抵押放款。

    这样优越的经济条件,足以支持卡斯帕尔上学读书。他念完文科中学后,便去基森和莱比锡上大学,学习法律。先在韦茨拉尔德国最高法院实习,于1738年底在基森获法学博士学位。在这之前三年,他母亲已卖掉旅店。他为庆祝取得博士学位的各种活动花了不少钱。幸亏家中颇有积蓄,他在市政府谋职遭到拒绝之后,只好赋闲家中。读书赏画、学习科学,交朋结友,自不必说。饱食终日,未免觉得无聊,他便启程出外游历,充实知识,增加提高社会地位的资本。他去雷根斯堡了解帝国议会,继之去世界名城维也纳,见识皇家法庭,然后越过蒂罗尔,于1740年到达著名水城威尼斯,再经费拉拉、波伦亚、罗马,直奔那不勒斯。他回程在罗马停留了二个月,又折回他喜爱的水城,买了“贡多拉①”模型作纪念品,于1741年才回到法兰克福。他用意大利文写了《意大利游记》,手稿厚达1000页(1932年在意大利罗马出版,原稿存魏玛歌德——席勒文献馆)。

    ①威尼斯的一种游艇。

    旅游归来,仍然赋闲家中。于是他编撰20卷法兰克福法律史。直到1742年2月12日卡尔七世作为德国皇帝在法兰克福加冕时,他才算等到了机会。他奏清皇帝给他授予“皇家顾问”的头衔。皇帝终于下旨批准。他花了313个古尔登,买到这个没有薪金和职位的空衔,也心满意足了。他能与司法界首脑人物、7个最老的陪审官、最老的法律顾问平起平坐了。于是,1748年8月20日,这位37岁的皇家顾问与年方17岁的市长女儿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作为爱情的结晶,便是次年得子。这就是本书的传主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再过一年,又生了一个女儿,与祖母同名,叫科纳里娅。过去医学不发达,孩子生得多,死亡率也高得惊人。以后他们还生了四个孩子:赫尔曼·雅各布(1752—1759),卡塔琳娜·伊丽莎白(1754—1756),约翰娜·玛丽亚(1756—1759)和格奥尔格·阿道夫(1760—1761),全都夭折了。

    歌德的双亲可说是严父慈母型。根据歌德自传的描述,他的父亲是一个勤勉好学、自尊心强、热爱艺术、爱好收藏名画古籍、寡言少语、注意整洁、偏重理智的学者,但是性情执拗、办事刻板、铁面无情、吹毛求疵。歌德说:他是“一位虽极慈爱、亲切而又认真的父亲,尽管内心很柔和、体贴,在外表上却表现出难以置信、非常彻底的铁也似的严正。”

    歌德的母亲与他父亲相反。她天性活泼快乐,善解人意,在孩子作错事时,往往在严厉的丈夫面前给孩子打圆场,但并非包庇他们的错误。她属于贤妻良母型。歌德说她在丈夫面前显得像一个小孩子。“在结婚初年,父亲就督促我的母亲用功写字和弹琴歌唱”。她的文化程度不高,写的信往往语法错误连篇,错字百出。她向丈夫学过一点意大利文。她像许多女人一样,“喜欢穿着齐整的衣裳,做着女红或阅读一本书”。不过,她善于讲故事,歌德从她那里获益匪浅。①

    ①杨武能译:《迷娘曲》,第92页。

    歌德晚年写了一首小诗,概括了他从家庭中吸取的优点:

    父亲给我强健的体魄,

    还有立身行事的谨严,

    母亲给我快活的天性,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