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亚。马尔克斯说过:“要用世界上的全部成就充实自己,效法前贤。学习写作总归要以前贤为楷模……
“很难探究我完全接受的是谁的影响……不过毫无疑义,确有一位作家对我产生过重要影响,这就是弗朗茨。卡夫卡。”
的确,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创作过程中,曾吸取过卡夫卡、乔依斯、福克纳和海明威等欧美现代派文学大师的某些哲理性观点和表现技巧。
当加西亚。马尔克斯在西帕西拉中学读书时就发现了卡夫卡,并开始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当他的大多数同学专心致志地准备功课时,他便躲在小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一遍又一遍地博览从各种渠道进来的文学名著。
事隔多年,当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朋友门多萨和他谈创作时,他问加西亚。
马尔克斯:“在长期写作过程中,谁对你的影响最大?”
加西亚。马尔克斯对门多萨肯定地说:“首先,应该是我的外祖母。”
“那么是她使你看到自己有可能成为一个作家吗?”门多萨问加西亚。马尔克斯。
加西亚。马尔克斯说:“不是她,而是卡夫卡,他的德文小说用我外祖母的那种方法描写故事情节。当我十七岁第一次读到《变形记》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会成为一个作家。我看到主人公格里高里。萨姆沙一天早晨醒来时变成了一个偌大的甲虫,于是想到:”我以前不知道可以这样写。如果能这样写的话,我还是喜欢写作的。‘“
卡夫卡是奥地利作家,是表现主义在小说创造方面的代表。他的著名小说《变形记》、《诉讼》、《城堡》等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表现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表现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象征性,而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里,这种感染力很强的象征性的艺术表现,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英国的乔伊斯是世界文坛上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大师。乔伊斯出生在爱尔兰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在最初使用意识流方式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里,深刻地反映了这位作家对爱尔兰社会的不满,其中着重宣扬了圣洁的“孤独”。而在写作时,经常采用内心独白、倒叙以及时空颠倒等手法。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不少小说里,尤其是在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里,都能看到其鲜明的影响。
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正如加西亚。马尔克斯所说:福克纳的世界、福克纳生活的地区和他接触的文化领域有许多与我是息息相通的,至少与我喜欢叙述的天地有联系。有人忘记了福克纳实际上是墨西哥湾的作家,我则是加勒比海的作家。他给予我的是关于美的学问。依我看,这门学问就是研究演唱的声音,他教会了我应该用什么声音来演唱这个世界。
在给福克纳授诺贝尔奖的时候,也正是我在解释他的世界以便学会自己来解释我的世界之时。可能会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看出我是受了他的影响。
评论家认为,福克纳在创作上着重表现了日常生活背后的人与命运的关系及人性的内在矛盾这类抽象问题。这对加西亚。马尔克斯喜欢自我矛盾的个性的发展及对形成关于人的自身矛盾的理性认识都产生了影响。
此外,福克纳在用意识流方法进行创作时,尝试过“多角度描写”
以及时序颠倒、象征隐喻等手法。福克纳的小说作品,从形式上看,似乎有点儿杂乱无章,但只要去仔细地研究其整个内容,就会有一种丰富的艺术感受。
而这两个方面,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些著作中都是有痕迹的。
甚至在写作时间上,加西亚。马尔克斯也在学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说:“上午我需要一个宁静的环境,晚上饮几杯酒,并且同亲朋好友聊聊天。我要和外界保持接触,以便了解情况。我所说的和福克纳的意思是一致的,福克纳说,一个作家写作的最优美的地方是娱乐场所,上午宁静无声,入夜热闹非常。①”加西亚。马尔克斯说过,在他创作的初期,由于需要而借鉴了福克纳的东西。
①《加西亚。马尔克斯研究资料》,第165 页。
但是,他的目的决不是仅仅模仿福克纳,而是去避免福克纳那种已经左右了他的影响。这是评论家所认为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对福克纳的“背叛”。因而加西亚。
马尔克斯后来就不再看他的书了,因为他明白了,福克纳的很多事他已经不感兴趣。
加西亚。马尔克斯曾在《我的作品来源于形象》一文中说:“一个人的写作能力是通过向其他作家学习而得来的。我常讲,一个人是在看书、向书本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写作的。谁也没有专门教一个人写作。而是一些作家教了这个人。①”加西亚。马尔克斯认为,对他影响较大的作家,除福克纳之外就是格雷厄姆。
①《加西亚。马尔克斯研究资料》第136 页。
格林。他说,格林教会了他应该用什么声音来歌颂加勒比,尽管格林不是拉丁美洲作家而是外来的。
加西亚。马尔克斯说,格林“来到我们这里,把我们这里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并教会我们怎样去解释热带地区,如何认识加勒比。”
美国作家格雷厄姆教给了他不少东西,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谈过这一点。
加西亚。马尔克斯这样说:“格林教给我怎样探索热带的奥秘。一个人很难选取最本质的东西对其十分熟悉的环境作出富有诗意的概括,因为他知道的东西是那么多以至无从下手,要说的话是那么多最后不知从何说起。这是我在描写热带风光上存在的问题。……有些人只是罗列现象,而罗列得越多,他们的视野就越显得狭窄。我们知道,有些人在雕琢词句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格雷厄姆非常正确地解决了这个文学问题:选用一些互不相干的、然而在客观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事物。
用这种方法,热带的奥秘就成了腐烂的番石榴的芳香。①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格雷厄姆。格林不但在文学方面有联系,而且私交上也过从甚密。当加西亚。
①《加西亚。马尔克斯研究资料》第134 页。
马尔克斯198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时,他接到的首批贺电之一就是格林的电报。
加西亚。马尔克斯曾为格林打抱不平,他问瑞典科学院为什么没授给格林诺贝尔文学奖,尽管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他们的回答是,他们不认为格林是位严肃的作家。
加西亚。马尔克斯对他们说:虽然把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了我,但也是间接地授给了格林。倘若我不曾读过格雷厄姆。格林的书,我不可能写出任何东西。
当格雷厄姆。格林以86岁高龄走完人生的壮丽历程时,他把21部小说、7 部故事、5 部剧本、5 部电影脚本、1 部诗歌和17部散文留在了人间。加西亚。马尔克斯怀着沉痛的心情回顾了他与格林的交往。
加西亚。马尔克斯说:“我曾以极大的兴趣阅读过《一起结束的事件》。这是他的不太知名的小说之一。我曾从这部书中借用过一只船。
在这部书中有一种对船的描写,而这只船和马格达莱纳河里的船一模一样。
这是大主教的船,我曾把它用在《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这部书里。我曾对他说,‘我偷了你一只船’。格林也曾读过这部小说,但他没有发觉。“加西亚。马尔克斯还说:“从技术观点来看,我的小说《恶时辰》的结构几乎是对格林著作的模仿。格林的书,我比较喜欢的是《权力与光荣》、《一起结束的事件》、《阴谋的背后》……说真的,我喜欢他所有的书,但我最喜欢的是《人的要素》,它是本很接近于完美无缺的小说。”
加西亚。马尔克斯说过,如果有人要我对全部世界文学加以选择,我会选中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我认为《战争与和平》是人类历史上所有已经完成的长篇小说中最伟大的作品。就阅读所及,我实际上喜欢所有的俄国长篇小说作家。我认为,对世界上任何一位作家来说,俄罗斯长篇小说作家是优中之优。
在谈到文学巨匠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时,人们绝不会忘记被加西亚。
马尔克斯称之为文学大师之一的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欧内斯特。海明威。
尽管加西亚。马尔克斯仅仅在巴黎流亡时远远望见过海明威,却给他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他后来说过:我生活中仿佛发生过某件事,而且这件事总是萦绕我的一生。
这里,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指1957年春天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当海明威偕同妻子漫步在巴黎圣米歇尔大街时,他在街对面一下子认出了他,于是,加西亚。
马尔克斯怀着钦慕的心情,把两手握成杯形,站在人行道上大声喊道:“艺——术——大——师!”海明威明白是在喊他,便转过身来,举起手,用西班牙语高声叫道:“再见了,朋友!”
这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见到海明威的惟一时刻,但却读了他发表的每一部作品,而且不是当作一般读物来读,是当作独树一帜的文学作品仔细研读。加西亚。
马尔克斯曾这样说:“海明威是一位与他的写作技巧最为密切相关的作家。
像勤劳的孜孜不倦的蜜蜂一样,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世界文学的百花园里,汲取了无限丰富的养分,以最大的决心与毅力辛苦耕耘,取百家之长为我所用,创作出更新更美的著作。他站在巨人的肩上,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小说世界。
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如何酝酿、构思和创作小说的呢?尤其是他那部宏篇巨制的《百年孤独》,世人不知他费了多少心血。
加西亚。马尔克斯毫不隐讳地说,要效法前贤,以前人的知识来丰富自己。
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引下,他从青少年,也许从幼年时,就以博大的胸怀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向古今文学大师学习,取其作品之精华,才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成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典范!
他身体瘦弱,褐色的脸庞,黑黑的卷发,留着一绺小胡子,见人怯生生的,沉默寡言,手里经常拿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又不时地在上面记着点东西。这个笔记本又名“笔记簿”,是他的一笔颇丰的财富,因此也不免引起人们的注意。
这位年轻人就是青年时期的加西亚。马尔克斯。
这时的加西亚。马尔克斯正在哥伦比亚海港城市巴兰基利亚一家报社工作。
他一边孜孜不倦地为报纸撰稿,一边正在写一本书。这本书的书名是《家》,他的好友称之为“笔记簿”。它足有一千多页。这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生活的积累、知识的宝库、创作的源泉。所以他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一时一刻也不离开它。
别看当时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仅仅是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却具有非凡的创作能力。当时,他白天忙于采写新闻,编排稿件,努力办报,晚上又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创作。他写呀写,不停地写他的《家》。
他的亲密朋友,当时和他一道在巴兰基利亚办报的赫尔曼,后来这样说:我认为那是《百年孤独》的雏形。在那个时候,他还写不出像《百年孤独》那样的一部巨著。马尔克斯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这一点。
正如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影响和写作》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十七岁的我曾经想写,但是幸好我很快就发觉,我自己也不相信我所讲的东西。”“我还需要一种富有说服力的语调。由于这种语调本身的魅力,不那么真实的事物会变得逼真,并且不破坏故事的统一。语言也是一个大难题,因为真实的事物并非仅仅由于它是真实事物而像是真实的,还要凭借表现它的形式。”①由此可见,加西亚。马尔克斯要创作《百年孤独》这部巨著还力不从心,他还要作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于是,他暂停下来,改写别的。
①《我承认,我历尽沧桑》第183 页。
1954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周末后的一天》获哥伦比亚全国文艺家协会奖。获奖对他这个尚不知名的年轻记者来说,是一种意外的喜悦,也为他的创作带来更大的动力。
在那夜阑人静的时候,加西亚。马尔克斯孤灯只影,如饥似渴,伏案疾书,将美国的香蕉公司描绘得如同人类的渣滓。小说名为《枯枝败叶》,描述了主人公上校和他的女儿与外孙对那些惨遭不幸的人们的无可奈何的冷漠心情。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