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一章 童年、家教、家族
    引言

    “在世的最伟大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

    1996年5 月2 日,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被瑞士《周报》评选为“在世的最伟大作家”。作为日内瓦国际书籍报刊沙龙发起单位之一的《周报》,曾要求世界各国的18位文学评论家写出健在的十大作家的名字。结果加西亚。马尔克斯得13票,名列榜首。《周报》说,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一个“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并赞扬了其1967年出版后已销售2000多万册的代表作《百年孤独》。

    智利著名诗人、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聂鲁达称加西亚。马尔克斯是继“塞万提斯之后最伟大的语言大师”,堪称“当代的塞万提斯”。

    阿根廷小说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创始人之一博赫斯则称他为“哥伦比亚的莎士比亚”。

    瑞典文学院曾说,198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不能不授予加西亚。马尔克斯,因为“他创造了一个独特天地……自50年代末,他的小说就把我们引进了这个奇特的地方。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的现实生活。”

    笔者在哥伦比亚工作期间,时时处处都能体会到:哥伦比亚人民为自己的祖国出现这样一位20世纪的文学大师感到光荣与骄傲。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名字在中国在世界如此响亮,是与他的《百年孤独》分不开的。这部名著自1967年在南美洲的阿根廷问世后,迄今历久不衰,显示出无比的生命力。他的《家长的没落》又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深刻揭露了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拉美独裁统治者。而《霍乱时期的爱情》和《爱情与魔鬼》又别具一格地歌颂了幸福的爱情,鞭挞了邪恶。

    然而,绝不能忘记,这位生于1928年3 月8 日的文学大师是从小镇阿拉卡塔卡,即《百年孤独》里的马孔多走向辉煌的。他天生聪慧。幼时家境贫寒,且兄弟姊妹众多,父母将他寄养于外祖父母身边。外祖父去世才回到父母那里。

    12岁的时候,他便乘船去外地的西帕吉拉寄宿中学靠助学金求学。

    就是在这所荒野上的中学,他如饥似渴地读着西班牙抒情诗人希梅尼斯、智利诗人聂鲁达的诗歌;继而钻进卡夫卡、福克纳和海明威的小说世界,一发不可收拾。

    命运之神将他从荒凉的中学引入波哥大国立大学攻读法律。父母望子成龙,希望他成为社会上吃香的律师,他却对文学着了魔。他的短篇小说《周末后的一天》,以新颖的风格,活泼生动的语言,打破了当时文坛的沉静,获得了哥伦比亚全国文艺家协会奖。

    然而,在大学里加入了自由党的马尔克斯,竟因保守党与自由党之间爆发了“千日战争”,不得不中途辍学。他先到卡塔赫纳,后经朋友介绍来到巴兰基利亚一家报社任编辑。虽然他住的房间四壁空空,只有一张写字桌和一张单人床,却不忘文学创作,积累了厚厚一本创作素材,为写中篇小说《枯枝败叶》打下了基础。

    春风送暖,他又回到阔别几年的首都波哥大,被《旁观者报》聘为编辑。但好景不长,他因写报告文学《一个遇难者的故事》触怒了当局。

    《旁观者报》为保护他,将他派到罗马、巴黎当记者。旋即《旁观者报》被查封,他失去了一切经济来源,成了一个文学流亡者。在食不果腹的困境里,他博览欧美文学名著,汲取精华,以自己收不到薪水的亲身体会,写出了他的得意之作《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1956年,他离开巴黎回到波哥大,与等他4 年之久的姑娘梅塞德斯结婚。1957年他离开内战阴影笼罩的祖国,担任《旁观者报》驻委内瑞拉记者。1959年,他以记者身份访问革命刚刚胜利的古巴,受到热情欢迎;同年被古巴官方通讯社拉美社聘为驻波哥大特派记者,1960年改任该通讯社驻纽约分社副社长兼驻联合国分社记者。

    作为记者,他在与美国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对美国的强权政治与侵略本性有了深刻认识,他结合拉美经济的发展与主义的矛盾等活生生的现实,以充满魔幻色彩的拉美大陆为背景,在神秘的美洲文化及非洲与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博采欧美文学之长,打破拉美传统小说的种种模式,与一批杰出的拉美作家一道,创造出当代拉美的“文学爆发”与魔幻现实主义,使拉美文学走到世界的前面。他的力作《百年孤独》与《家长的没落》就是当代拉美小说的代表之作。

    他对哥伦比亚著名记者达里奥。阿里斯门迪说:“对于《百年孤独》我完全有把握,它是我最喜欢的小说。它最像我童年时代所具有的诗的概念,然而又最像我未曾见过却是从我的思想里取出来的那样的国家。”

    他还说,他的写作“热情来自哥伦比亚现实神奇而美好的特点”。

    中国读者对加西亚。马尔克斯并不陌生,他也了解中国。当他担任拉美社记者时,曾多次前往新华社驻古巴分社,阅读新华杜编发的西班牙文电讯稿。1990年10月15日,他以一个普通旅游者的身份从日本东京来到北京,下榻于北京国贸大厦。

    传记作家们都这样认为,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传记不应该从他的出生写起,而应该从1908年10月19日那天写起。因为那一天,居住在拉瓜希拉州巴兰卡斯的尼科拉斯。里卡多。马尔克斯上校,即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外祖父在一次决斗中杀死了梅达多。帕切科。这一事件迫使尼科拉斯。马尔克斯上校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大迁移,直到1910年,他才来到马格达莱纳省的阿拉卡塔卡。这便决定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个人和文学命运。

    当时的阿拉卡塔卡是一个很不显眼的普通的地方。尼科拉斯。马尔克斯上校在这里定居下来,建起了自己的房屋。他的宝贝女儿掌上明珠路易莎。圣地亚加,出落得婷婷玉立,越来越漂亮。于是,他认真地研究了周围的环境和女儿的条件后,就决定让女儿和阿拉卡塔卡的报务员加夫列尔。埃利希奥结婚。这样才生育了20世纪哥伦比亚最重要的人物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于1928年3 月6 日出生于阿拉卡塔卡,即如今闻名于世的马孔多,《百年孤独》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启蒙老师,即他的第一位教师是罗莎。埃伦娜女士。是这位慈祥的女教师教他读书识字,也是她为他的诗歌启蒙。加西亚。马尔克斯自己曾经说过,这位老师教给他的那些诗歌将永远留在他的脑海里。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双重助产士”是胡安娜。德弗雷伊特斯。因为是她为加西亚。马尔克斯接生,让他顺利地来到人间;又是她鼓励他长大后要成为一名作家。她曾给幼年的加西亚。马尔克斯朗读过几十本发生在加拉加斯的故事,还告诉过他,当时的独裁者胡安。维森特。戈麦斯永远是个“坏蛋”。

    加西亚。马尔克斯童年时期最要好的朋友是路易斯。卡梅洛。科雷亚。他俩是“胎儿期”的朋友,两家是邻居,他们的母亲怀孕的时候还经常往来。当他们该上幼稚园和小学时,两人还是在一块儿。美好的童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童年是在外祖父母家度过的。

    那里充满和谐与温暖,他被外祖父母、阿姨、表姐及友人的爱抚和关怀的气氛包围着,他就是那个世界的中心。

    外祖母的文史知识相当丰富,经常跟他讲些生动而离奇的故事,培养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想像力。实际上,这位作家是由他的外祖父和外祖母抚养大的。

    加西亚。马尔克斯自己也曾说过,他的外祖父和外祖母对他的成长和文学创作起过颇大的作用。他说,是他的外祖父和外祖母养育了他。

    当他出生以后,他的妈妈和当报务员的爸爸把他留在外祖父母家里,一道外出工作了。他在那里,一直长到8 岁,到他的外祖父去世为止。因此,对他走向文学之路真正产生影响的是外祖父和外祖母。

    外祖父家有幽静而宽敞的住宅,室内的家具和陈设都带有点儿魔术家惯用的道具的特点,充满一种魔幻色彩。每当夜晚来临以后,房间内就成了一个奇怪的世界。那里的祭坛供着众多神像,它们的眼睛在黑暗中熠熠发光,使人觉得它们都活了起来。而他那慈祥的外祖母又每每在夜间给他讲述可怕的故事,一种恐怖的感觉给他留下极为难忘的深刻印象。

    而外祖母讲述故事使用的句子既生动又简练,仿佛碑文似的,十分巧妙。

    由于外祖母讲故事对加西亚。马尔克斯影响之深,使他成为大作家以后还得出这样的结论。他说:外祖母确实说出如碑文那么简练的句子,我得出的结论是,人物应该这样讲话,我笔下的人物注定这样讲话。在我写作之前,我外祖母的话就使我很着迷。她说的事又是不寻常的,并用一种我现在回忆起来仿佛是古语那样的词语。在那个时候,即60多年以前,当时还使用古语。后来,我对她说的那些话进行过考察,结果发现,那些话的含义和当时听到时我所想像的有点儿不同。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外祖父对他非常疼爱,那慈祥的形象给他的童年留下最珍贵、最令人怀念的记忆。加西亚。马尔克斯8 岁的时候,外祖父去世了。这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使他好长一段时间闷闷不乐,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兴味索然。外祖父是上世纪末期内战中的一名上校,加西亚。马尔克斯认为,他的突出特点是勇敢和果断。

    外祖父是家长,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家里的上校。他是这个充满女人之家的惟一男人。加西亚。马尔克斯来到外祖父家里后,是第二个男人。外祖父既慈祥,又有权威,尽管好像大家都不太理他。

    当然,在一个满是女人的世界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外祖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是众人绕着转的太阳。外祖母的名字叫特兰基利娜。她既德高望重,又最爱动。加西亚。马尔克斯后来得出结论:从那时起,我形成的印象是,女人的权利实际上是转动世界的权利,这好像在我的书里可以看得出来。

    然而,当时加西亚。马尔克斯并不是这样认为的,直到一位文学批评家在分析他的书时得出上述结论为止。加西亚。马尔克斯说,批评家分析他的女性人物得出的结论是:女人是世界的中心,她们保持着人类的连续性,而男人则在做着历史的疯狂事。

    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批评家的这一结论给予了肯定。

    总之,加西亚。马尔克斯童年时期受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影响颇深,他在那个温暖的家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初岁月。外祖母给他讲的那些生动可爱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成了他日后进行文学创作的丰富素材;外祖母讲故事时使用的语言甚至成为他日后创作的人物的道白。

    童年生活环境的奇特,亲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加西亚。马尔克斯认识现实生活思维的形成,发生了颇大的作用。在他的思维领域,虚构与真实之间、幻想与感知之间,并不是对立的,似乎不存在绝对清晰的界限。这一点在他的魔幻现实主义巨著中随处可见。

    随着岁月的流逝,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朋友渐渐不再喊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姓名,而喜欢叫他卡博或者卡维托。这一称谓便成了他的著名绰号。如今这个绰号也出现在报端,因为人们都喜欢这样爱称他。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父亲是镇上的报务员,他会弹小提琴,琴声优美动听;同时他的文学造诣也不浅,会写些不发表的诗歌。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母亲在家里既慈祥又很有权威,因为她有12个子女,使她成为权威的中心。可以这样说,她创造出一种行星的体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