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琪罗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八章 残阳如血
    1. 美丽的蓝眼睛

    米开朗琪罗还记得与科隆娜多年前第一次见面的情景,那一天,罗马的市民涌上街头,观看新教皇保罗三世的侄子结婚的盛大仪式。

    远离嚣闹的大街,圣西尔维斯特罗·阿尔·奎里纳勒修道院里则是一片安静,这里经常有一些小型聚会。

    一位中年人用虔诚的语气吟诵《圣经》,周围聆听的朋友偶尔交换一下目光。阳光透过疏密相间的树枝叶,温柔地散落在他们的身上。

    “你一定爱听米开朗琪罗的谈话。”维托里娅·科隆娜(1492—1547)眨着美丽的蓝眼睛,微笑着问一位外国画家朋友。

    “夫人,你以为我只有绘画方面的感觉?”画家的敏感神经被刺疼了,迅速地作出反应。

    “佛朗西斯科先生,侯爵夫人的意思表达了我们意大利人多么敬重绘画艺术,希望画家之间有着更多愉快的话题。”一位朋友掸去了裤腿上一只小甲虫,不紧不慢地解释着。

    科隆娜看了一眼脸涨得通红的画家,吩咐仆人,“告诉米开朗琪罗先生,如果他愿意留下来,将使我们十分高兴。”

    米开朗琪罗早就听说过维托里娅·科隆娜的名字,知道她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出身于意大利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

    她19岁时就嫁给柏斯加拉侯爵,1525年,丈夫作为神圣罗马皇帝的将领,出卖了君主和同谋,最后落到中毒而死的下场。

    16年的夫妻生活并不美满,在长期分离的岁月里,她埋头钻研书本,成为意大利有名的女学者。

    “侯爵夫人,下午好。”米开朗琪罗彬彬有礼地鞠了一躬。

    女人身上的香水味,米开朗琪罗也曾迷恋过,然而他更信服柏拉图式的精神交流,那才是一个圣洁、浪漫的词语。

    科隆娜的目光在与他接触的瞬间,一种带有神秘的崇拜感情油然升起,就像自己惊奇地抓住诗歌灵感的感觉。

    米开朗琪罗则想起了《丽达》画面上的柔和的色彩,金色的发辫,鲜红的嘴唇,光滑的白皮肤。如果点缀一下宝蓝色,那么这双大眼睛就像蓝色的海洋那样有魅力。

    “米开朗琪罗,我早就认识你了,因为你的艺术作品会说话。”科隆娜的声音很甜美。

    “谢谢你的夸奖……”米开朗琪罗有些不安。

    科隆娜似乎很了解对方的心理弱点,巧妙地把话题转到其他方面。

    米开朗琪罗的脸色渐渐又恢复了正常,琥珀色的眼睛放出了光彩。

    周围的人愉快地微笑一下,都很钦佩科隆娜的机敏,才没有吓跑米开朗琪罗,这正是原先大家担心的事。

    然而,那位外国画家佛朗西斯科则感到大为不满,因为米开朗琪罗还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

    “对不起,我被阳光晒昏了头。”米开朗琪罗立刻向他道歉,并热情地伸出了粗糙的手。

    在科隆娜的蓝色眼睛注视下,差点酿成不愉快的事马上被轻松地化解了。

    在回家的路上,乌尔宾诺发现米开朗琪罗的话特别多,从哲学一直谈到眼下的宗教改革。

    “奎里纳勒修道院还有个后花园?”米开朗琪罗突然发问。

    乌尔宾诺感到有点奇怪:今天一下午不就是在后花园吗?有喷泉、石凳、树荫,墙上还爬满了碧绿的蔓藤。

    米开朗琪罗似乎又醒悟过来,抱歉地笑笑,完全像个天真的顽童。

    他有一种强烈的,最好是第二天太阳刚升起来时,科隆娜的仆人就前来敲门,然后递给他一封有淡淡香水味的信。

    第二天早上并没有人来敲门,十几天后米开朗琪罗才看到了科隆娜娟秀的字体,邀请他前去奎里纳勒修道院。

    2. 黄昏之恋

    异性朋友之间的纯洁、真挚的感情,对于60多岁的米开朗琪罗来说,就像紧闭多年的地下室里吹进了新鲜的空气。

    他的前半生大都是在忌妒、压抑和苦闷的氛围中度过的,孤傲、痛苦的扭曲心态往往变成多疑、沉默的外在表现。

    他在晚年叹息自己衰老,更害怕思维的减退,这将意味着他不得不永远放弃雕刻、绘画和建筑。

    他需要各方面的援助,弥补无法抗拒的人生黄昏降临所带来的损失。

    他仍然喜欢强健人体的雕塑语言,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年成为他晚年的一种朦胧憧憬,他需要年轻人的炽热感情和奇妙的想象力。

    他发现科隆娜正是理想的精神伴侣。虽然她已40多岁了,但她的思维活力和诗歌创作的激情,都已征服了他的心。

    更重要的是科隆娜也同样忍受着孤独的痛楚,只能皈依上帝,将忧郁的黑衣袍紧紧地摭掩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修筑起一座与世隔绝的突兀城堡。

    你可知道,爱情啊,我从不逃出你可爱的牢笼,

    也不匆匆忙忙从我的脖子上,把你可亲的爱情之轭取下甩掉……

    科隆娜宁可把“爱情”锁在牢笼里,也绝不允许任何异性前来窥视、打扰。

    米开朗琪罗偏偏要来踏进她的“禁区”,他自信有这个能力,并且要告诉她,他要重新铸造一个玫瑰色的夜晚——初恋。

    科隆娜理解米开朗琪罗的心境,也很同情他的遭遇,甚至崇拜米开朗琪罗的天才和他粗犷、雄健的风格。

    但是上帝的严厉戒条不容许她犯下“吃禁果”的弥天大错,她的敏感心底迅速地升腾起红色警告信号。

    她与他的美妙谈话之间距离不能这么近,即使拘谨的手脚总是放在一个地方也令人难受。如果相隔两地在信笺上诉说衷情,那么还可以避免一个敏感的话题。

    科隆纳悄悄地离开了罗马(其实她是被有权势的红衣主教驱逐出去的),隐居在奥尔维多等地的修道院里。

    起初,米开朗琪罗感到愤怒,残忍的爱神对他太不公平,无情地割断了脉脉温情。

    他一想到科隆娜那双美丽的蓝眼睛和迷人动听的声音,简直要疯了。

    爱情是自私的,他不曾想到科隆娜此时的苦闷心情。快乐的黄昏之恋暂时还不属于他与她。

    他终于收到了盼望已久的信笺,科隆娜的熟悉字体间蕴藏的细腻感情,迅速地熨平了他的心灵创口。

    这时他品尝到了羞愧的真正涵义。如果月光下的浪漫幽会应该冠以一个神圣爱情的名词,那么对于他与她来说,为何不能超脱冷酷爱神带来的痛苦呢?

    柏拉图的精神学说便成了双方理由最充足的庇护所,可以尽情地在抒情诗里找到最高贵的韵律。

    其实,他与她的意识都是时代赋予的重视自我个性发展的产物,在重新塑造新一代理想人物伦理道德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显露出人的本性。冷静的理性之光最终还是占据了主动。

    米开朗琪罗收到了科隆娜许多信,都充满了一种圣洁的温柔的爱情,那是一首首令人振奋而又温馨的心灵之歌。

    有时她也会给米开朗琪罗一个意外的惊喜,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

    这时他与她的目光大胆地接触,两颗孤独的心立刻撞击出纯真之情的火花。

    双方有礼貌地问好,然后轻松地面对面坐着或散散步,热烈地谈论着各种话题。

    米开朗琪罗不再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主张,而是让出了更多的时间,倾听科隆娜的阐述。

    短暂的会面,却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科隆娜的宗教改革热情,也能煽动米开朗琪罗的异教激情。他的大胆抨击和无情的揭露更多地显露在这时期他创作的《最后审判》壁画上。

    米开朗琪罗的雄健风格也悄悄地入侵了科隆娜诗歌的韵味:

    我生活在这块恐怖而孤寂的岩石上,

    像一只伤心的鸟儿,一见绿色的树枝

    和清洌的水,就望而生畏;我逃离

    世上我所爱的人,也把自己遗忘,

    因为我可一意飞向我崇拜的他——太阳。

    尽管他们不能像我希冀的那样振翅高飞,

    但当我向他们发出召唤时,

    他们就掉转方向,回到这条道路上。

    科隆娜的诗歌已驱逐了粉脂黛香的软弱无力的呻吟,高扬近乎男性的雄壮音调,这不能不说是有着米开朗琪罗的影响。

    她的诗歌重新唤起了米开朗琪罗的创作,或者说给他注入了新生命的旺盛力量。

    这是一种无私的温柔,一种爱的奉献,一种燃烧着的晚霞之火。

    米开朗琪罗在一首与她唱和的诗歌中,激动地吟唱着:

    “幸福的精灵,以热烈的爱情,把我垂死的衰老的心保留,而在你的财富与欢乐之中,在那么多的高贵的灵魂中,只推崇我一个,——以前你是那样地显现在我眼前,此刻你又这样地显现在我心底,为的要安慰我……因此,受到了你慈悲的思念,你想起在忧患中挣扎的我,我为你写这几行来感谢你。”

    诗的王国成了他与她诉说缠绵之情的绿茵草地,周围的一切仿佛都是为了他俩的存在才变得这么美丽。

    神奇的爱情力量一直支撑着米开朗琪罗完成《最后审判》这不朽作品,帮助他度过了紧张、疲劳的日日夜夜。

    我的眼睛不论远近,

    都能看到你的倩影。

    可是夫人啊,我止步不能前进,

    只能垂下手臂不出一声。

    我有健全的理智和纯正的心灵,

    它们自由自在,透过我的眼睛,

    飞往你光辉之境。纵然一片痴心,

    血肉之躯却无权和你接近。

    天使还在飞翔时,

    我们无法前去追寻,

    凝眸看她已是莫大的光荣。

    唉!要是你在天上好比人世,

    让我整个躯体变成一只眼睛,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