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七章 我必须完成自己的丧曲(2/2)
    其实妻子也刚从巴登回来,也谈不出母亲的近况。停了一会儿,康施坦莎突然听到了抽泣声,她吃惊地发现,莫扎特已躺在床上,双臂交叉在胸前,蜷缩着身子在哭泣。

    “亲爱的,怎么啦,你为什么哭泣?”

    “没什么,施坦齐,你回来了我高兴,我,我也太疲倦,太伤心了……”莫扎特说。

    “你伤心什么啊,你现在在想什么?”

    “我在考虑死!”

    康施坦莎心里一震,怎么又谈死了,而且一本正经地哭泣着谈死。

    “不不不,你别谈死,我害怕……”

    “不,另一个世界已经传来信息,要我写一首安魂曲,死亡对我来说已经不可怕了,它是一位遥远、高尚、美妙的朋友,我正在缓缓地向这位朋友走去,并已完成了部分工作,而且,这也是让皇帝等人再看看我在宗教音乐方面的创作才能的好机会。我觉得,死亡才是生活的真正目标。”

    “不,我求求你,沃尔费,你别说了……”

    这时,莫扎特把头转了过来,用那深陷的眼睛看着妻子,这使康施坦莎感到一种惊吓,她丈夫的眼神中怎么有一种异样的可怕的神色呢?

    “施坦齐,有一件事,我一直压在心底,今天我想跟你说。”莫扎特用充满泪水的双眼失神地望着康施坦莎。还没等妻子说什么,莫扎特又接着说道:“有人给我下了毒,这是肯定的,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康施坦莎也没问什么,只是紧盯着莫扎特的眼睛看了一会儿。

    “不,别去问是谁,我也不会讲出来的,其实那是由来已久的事了!”

    说着,莫扎特又把头转过去了。

    原来莫扎特一直怀疑萨里埃利给他下毒,而且在某个场合中有过这一想法的流露。虽说萨里埃利当年因妒忌莫扎特的才能,是与莫扎特成为仇敌的,但听到莫扎特有这一想法时,他受到了出人意料的惊吓,他一直想辩明自己是无罪的,但这还是无法抹去有些人头脑中的怀疑。所以在莫扎特活着的时候,萨里埃利就曾用各种方式表达他对莫扎特真实的崇敬之情。即使在萨里埃利自己奄奄待毙时,他还对一个朋友诉说:

    “我可没有给莫扎特下过毒啊。”当然这已是莫扎特死后的事情了。

    康施坦莎当时看到莫扎特想的、说的、做的似乎都有些反常,她感到莫扎特此时已不是一般的身体不舒服了,她必须认真对待了。于是,康施坦莎请来了综合医院的克洛塞特医生,克洛塞特医生对莫扎特做了全面检查后,也认为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因此他建议应把莫扎特身边的《安魂曲》乐稿拿走。康施坦莎同意了,莫扎特也同意了。

    然而,隔了几天,莫扎特脑子里有了些构思,就对康施坦莎说身体好了,可以写一点。而康施坦莎看看莫扎特有时精神状态是有些变化,也就不多思考,就把乐稿给了莫扎特,莫扎特就又可以创作《安魂曲》了。

    计划中的《安魂曲》共有12个乐章。莫扎特很珍惜从“另一个世界里借给他的时间”,怀着无比的激情,争分夺秒,要完成他自己的丧曲。

    前两个乐章《进台经》和《慈悲经》完全是莫扎特自己完成的。以后的6个乐章莫扎特也已基本写成。在莫扎特病重期间,他的学生居斯迈尔也得到了莫扎特的口授,只要做些技术上的添补,也就完成了。第九、第十两个乐章《耶稣经》和《献祭经》是居斯迈尔根据莫扎特留下的粗略提纲写成的。最后两个乐章《圣哉经》和《降福经》则完全是居斯迈尔根据莫扎特的意思续完的。居斯迈尔完全根据了莫扎特的愿望以及莫扎特临终时口授的构思作为全曲的概括、和结尾。

    要理解《安魂曲》,就要懂得《末日经》里弦乐器逐渐增强的咆哮声的含义,那是一个人在劫难逃的神谴末日;要理解《安魂曲》,还要能听懂《洒泪经》里小提琴所托出的两个简洁、缓慢的小调旋律;要理解《安魂曲》,还应当明白,乐曲中明朗、欢快的空心和弦,正是莫扎特不愿垂头丧气地向亲朋好友洒泪挥别,而是带着欢乐的心情为自己那备尝艰辛的一生划上了个句号。任何一位有同样感受的人,听到这首《安魂曲》,都会得到无比的宽慰。世间有生必有死,这本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观念,莫扎特则使死亡变成了超脱了空间的限制而与人们同在的一种东西,他使死亡升华到了一个比生存的地位更高的境界。

    莫扎特的《安魂曲》成了人类永恒的一首史诗。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