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五章 文学,最初的辉煌
    1880年3月发表了第一篇作品以后,其间经历了与文学期刊《蝉》的编辑部的争吵,并与之断绝关系,随后契诃夫的写作出现了一段间歇。他在思考,在辨别方向,在思考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他的创作很快出现了。

    他用各种形式写作,笑话、故事、小品文、小小说、小剧本、短篇小说等。而且在作品风格、形式和写作方法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之路。

    1. 在歧路口上

    契诃夫在医学院学习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他把医学作为终生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在医学道路上可说是一帆风顺,一片光明,而在文学道路上,则荆棘丛生,阴云密布。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对新闻出版界的高压政策,对报刊杂志的审查、禁锢愈演愈烈,使俄国的文化界死气沉沉,毫无生气。这种环境,使契诃夫的文学工作受到了种种限制,失去了自由写作权利,只能按报刊编辑们规定的题目,确定的调子,去写自己不愿写的文章;另一方面整个文艺队伍成分复杂,斗争激烈,使他经常受到包围着他的敌对势力的嫉妒、讽刺、讥笑、诽谤,干扰了他的正常生活与学习。而且,那时莫斯科和彼得堡的报刊,大都是一些格调低、庸俗、带有商业企业性质、以营利为目的的东西,稿酬既压得很低,发放又不准时,使他经常陷入经济困窘之中,为一家人挨饿而苦恼。

    面对这种情况契诃夫应该怎么办呢?是消沉下去,堕落下去,作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呢?还是向现实抗争,求得生存权和自由创作权呢?

    在那个所谓“理想崩溃的时代”、“年轻一代是垮掉的一代”的时代里,的确不少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家,苦闷、彷徨、失望、消沉、堕落而最终被毁灭了。

    青年诗人雅库博维奇·梅利申在他的一首短诗中写道:

    上帝诅咒的一代人啊,

    我为你们的苦难哀吟……

    另一位青年诗人纳德松在表现自己这一代的苦闷时写道:

    拉开窗幔——引不起新的激情,

    望不见幸福何处,也无诱人珍闻;

    依然是叫人疑虑的表面宁静,

    痛苦的胸中仍笼罩着失望的阴魂。

    在契诃夫创作的初期,他周围一些性格比较脆弱的人,由于对俄国的现实感到悲观失望而萎靡不振,逐渐堕落,最后自毁。如契诃夫的朋友加尔申,他的忧郁的短篇小说是契诃夫非常欣赏的。他心地善良坦率,但性格十分敏感和脆弱,经受不住波别多诺斯采夫时期的艰难,心情沮丧,患了精神病,扑向飞转的旋梯自杀身亡,时年32岁。

    另一个朋友帕尔明,这是一个待人宽厚,热情洋溢,而且满脑子理想诗情的人。他按照涅克拉索夫的传统写诗,《点滴》编辑部认为他是一位诗人的典型。此人最憎恨庸俗行为和说谎。但书刊检查官认为他是“红色分子”,并说“他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毒汁”。契诃夫以能和帕尔明交往感到很高兴。

    但帕尔明一天天堕落了,他酗酒成性且越来越厉害。

    与契诃夫有较深友谊的画家列维坦,在绝望中曾企图自杀。

    伏特加酒在知识分子中发生了越来越大的诱惑力,由于看不见光明,人人酣醉狂饮,借酒浇愁。契诃夫的两个哥哥也都是酒鬼,他们的堕落,自然有其品质上的原因,但与那个时代的影响不无关系。

    当时,文学界有些嫉妒契诃夫的人,也预言契诃夫将因“酒精”中毒而死于栅栏旁。

    在这个青年一代彷徨犹豫的十字路口,契诃夫在初登文坛,南墙遇阻之后就停止写作,像他的两个哥哥那样成为莫斯科酒徒,也是可能的。

    然而契诃夫没有陷入萎靡不振,没有纵酒为乐,没有变得精神病态。他的精神首先寄托于医学,这是波别多诺斯采夫禁止干涉不了的,至于那种黑暗环境,郁闷文坛,他像在塔甘罗格时期对待空虚无聊的生活那样,用戏谑的方式去对待,用幽默逗乐解除自己的困境,求得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