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巴顿一莽夫,爱兵如子动真情;
官兵团结上战场,血战洛林建奇功。
从8月下旬至9月2日,艾森豪威尔一再对巴顿的行动进行约束,并且在物资供应上加以严格控制。但是到了9月4日,他又突然改变了主意,给巴顿开了绿灯,命令他恢复对萨尔河“西墙”的进攻,然后向法兰克福挺进。因为艾森豪威尔此时已经清楚地看到:“德军的失败是根本性的,要想彻底摧毁它,最重要的因素是速度。”但不幸的是,艾森豪威尔的反应慢了大半拍,战场形势此时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德军充分利用了第3集团军停顿的5天时间,重新部署了防御体系。况且,巴顿眼下进入的区域是一块不祥之地——位于默兹河以东的洛林地区。
自近代以来,这块土地给法兰西民族留下的是难言的屈辱和恶梦般的记忆。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法军在马斯拉图尔、圣普里瓦特和格拉沃格特等战役中连遭惨败,巴赞将军在梅斯投降,最终导致了第二帝国的垮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军又在此受到德军重创。这块土地下面埋葬着无数法国将士的尸骨。从地理气候条件来看,这里是摩泽尔河、尼德河和萨尔河的交汇处,大大小小的支流横贯全省,还有起伏不平的高地、山脉和茂密的森林,地形极为复杂。从9月份开始,这一地区进入雨季,10月是降雨的高峰期,届时这一地区将变成一片泽国,交通中断,商旅不行。法国人遗留下来的边境要塞和马奇诺防线,已经变成了德军的防御战线,使这一地区变得更加易守难攻。抢渡江河和发动正面强攻,对于步兵部队来说将会造成巨大伤亡。而复杂的地势又使装甲部队的快速和机动性难以正常发挥。
在巴顿第3集团军因缺乏燃料停止前进的5天中,德国人在“西墙”一线部署了63个师,其中有15个装甲师和装甲步兵师。希特勒再次启用了诺曼底战役后曾一度销声匿迹的冯·龙德施泰特将军,并为他配备了一名年轻精干的参谋长韦斯特法尔。韦斯特法尔在北非作战时是隆美尔的助手,后担任过地中海地区凯瑟琳元帅的参谋长,在德界是一位声名显赫的后起之秀。德军最高统帅部交给他们的使命是:坚决阻止盟军的进攻,牢牢控制住荷兰,并在适当的时候向兰斯实施反攻。很快,德国的战争机器也充满了活力,他们决心利用天时地利之便,阻挡盟军的前进。
巴顿第3集团军所面对的是冯·诺拜尔斯道夫特将军指挥的德国第1集团军。此人是一员沙场老将,以坚韧凶悍著称。9月初,他利用巴顿部队停滞不前之机,用7个师和1个装甲旅建立起一条坚固的防线,配备了强大的火力网。由于距离鲁尔区不远,他的后勤供应也十分方便。这里是整个德军防线中最坚固的地段。
9月4日上午11时,布莱德雷赶到夏龙附近巴顿的司令部,带来了进攻的命令。久蛰思动,巴顿立刻召集3个军长,做进攻的部署:由第12军打先锋,越过摩泽尔河,占领南锡并准备继续进军曼海姆和莱茵河。9月5日,进攻开始。但是巴顿很快就发现,第3集团军已经不能再随心所欲地前进了,德军开始进行有组织的殊死抵抗。
头一天的战斗打得很不顺利。第80师317团进行了一天一夜的激战,才使一个营的兵力从穆松桥渡过了摩泽尔河。第318团在进攻俯视马尔巴什的326高地时严重受阻。第319团也未能攻克维雷勒塞克堡。
第二天的情况更糟糕。第7装甲师以两支战斗部队为先导参加了渡河战斗,但全部受阻,连已渡过摩泽尔河的第317团第3营也被赶了回来。
面对这种局面,巴顿既震惊又气愤。“这一切都是司令官的错误决断造成的,”他对随行人员说,“他命令我们停止前进,使我们坐失了良机!”这是巴顿在这次战役中首次严重受挫,而这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所以他倍感痛心。
但情况还在继续恶化。从9月8日起,德军开始进行反攻了。
9月8日是令巴顿沮丧的一天。天刚亮,德军第106装甲旅就在奥梅兹突然发动进攻,迅速插入第90师第358团和359团之间,甚至一度攻入师部,抢走了大批机密档案。直至下午,敌军的攻势才被遏制住。与此同时,另一支德军向第80师发动猛攻,并占领了马尔巴什。在梅斯、多尔诺等地也有激烈战斗。第11步兵师和第7装甲师则被敌人猛烈的炮火压制在各自的阵地上。
正当第3集团军与德军进行激烈的拉锯战的时候,布莱德雷采取了一个大胆的军事行动。他看到,由于第3集团军的猛烈进攻,把大批德军吸引到了这一战区,从而造成了某些地段兵力空虚。于是他当机立断,命令第1集团军立即突破“西墙”,向德国境内推进。这一举措对整个战局发生了积极的作用,它完全遏制了德军的攻势,使美军的进攻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这时,天气突然转冷,阴雨连绵,第3集团军的将士们在雨水和泥泞中奋力向前推进。12日,第7装甲师终于渡过了摩泽尔河,进入阿纳维尔的桥头阵地。第80师在迪厄卢阿强渡成功,傍晚,他们已经建立起了稳固的桥头阵地。第4装甲师则扩大了南锡以南的洛雷桥头阵地。就在这时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第1集团军已经到达并突破了“西墙”,进入德国境内。
在友邻部队辉煌战绩的激励下,巴顿与埃迪、伍德将军一起部署了下一步行动,决定于9月18日发动一次强大攻势,突破“西墙”,攻占沃尔姆斯。
但天有不测风云。9月18日这一天,德军突然发动了一场全面进攻,吕内维尔等地的美军毫无防备,被打得节节败退。在关键时刻,伍德将军率第4装甲师及时赶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才稳住了阵脚。德军的这一举动打乱了巴顿的作战部署,进攻计划不得不改在第二天实施。
9月19日,第3集团军发起强大攻势,尽管受到德军的顽强阻击,但还是取得了稳步的进展。至25日,左翼的第20军越过了摩泽尔河,距梅斯仅5英里;第12军已经占领了南锡,并向河的东岸推进。
但就在第3集团军又一次要大步前进的时候,最高司令部下了一道新的命令,给他们的战斗热情泼了一大盆冷水。鉴于战局的迅速发展,艾森豪威尔认为:部队正面临着后勤系统完全崩溃的危险,无法再发动全面的攻势了。因此他决定:在安特卫普港启用之前,物资优先供应给北路的第21集团军群和第1集团军,第3集团军则转入防御,直至供应条件许可时再发动新的攻势。接到这一命令后,巴顿沮丧地对部下说:“蒙哥马利又赢了。我接到了命令,我们的供应又被削减了。”此时,第3集团军的各个部队都在各自的战斗位置上,与德军进行着殊死的搏斗,正在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而巴顿则又要因后勤供应的问题而迫使他们停止战斗,他的懊恼心情是可以想象的,巴顿和他的部队就像被困在笼子中的猛兽一样焦躁不安。
通过长期的共同战斗,布莱德雷此时已经成了巴顿最坚定的支持者和盟友,他越来越理解巴顿了,他希望能运用自己的权力减轻一下巴顿的痛苦。于是,他授权巴顿可以“对战线进行一些小的改动”。对于这个军事术语,巴顿马上心领神会,立即加以大胆的发挥,把它解释为:可以“立即进行一些小规模作战,以便获得有利的出发阵地,一旦最高司令部命令恢复攻势,我们就可以迅速地推进。”为了使自己的作战命令与最高司令部的战斗部署相吻合,以比较隐蔽稳妥的方式贯彻自己的作战意图,巴顿在许多场合对艾森豪威尔的命令做了广义的解释,尽可能在守势中采取攻势。9月25日,他给第3集团军下了一道正式命令:“由于面临着严重的供应问题,第3集团军奉命在战场上采取守势。成功地完成这一任务必须特别注意:1.我军作战态势的改变必须对敌人严格保密,以牵制住更多的敌人;2.控制一条合适的出击地带,以便恢复攻势时可以迅速行动。”最后,他以不容置疑的措辞写道:“我们只不过是在等待信号,以恢复我们对敌人的进攻。”
根据巴顿的军事部署,9月底以后,第3集团军战区中大规模的进攻战虽然消失了,但中小规模的战斗却时有发生,巴顿部队仍然以英雄的气概和惊人的胆略谱写着光辉的战斗篇章。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