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国家大反攻,西欧登陆三军勇;
英伦海峡卷狂澜,万舟飞渡天地惊。
1944年6月6日凌晨,反法西斯各国人民期盼已久的开辟第二战场的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终于打响了。
按照原定计划,盟国空军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下首先行动,2395架运输机和847架滑翔机从英国的3个机场起飞,载着3个伞兵师在诺曼底着陆。由于6月5日狂风大作,英吉利海峡风大浪急,德国将领们都认为盟军不会在这时登陆,隆美尔元帅甚至请假返回国内为妻子过生日,临走时交待:“部队长期处在紧张的戒备状态,目前气候恶劣,可以休整一下。”因此,盟国大军自天而降,突然出现在诺曼底“大西洋壁垒”的后面,使敌军猝不及防,顿时乱作一团。黎明时分,美英空军部队先后出动飞机3000架次,对德军海岸防线进行狂轰滥炸,倾泻了近万吨炸弹。同时,盟国海军舰炮也猛轰沿海敌人阵地。霎时间,山摇地动,火光冲天,直炸得敌人鬼哭狼嚎,龟缩在防御工事里不敢出头。稍后,进攻部队由登陆艇运载,直逼海滩。
争夺滩头阵地的战斗进行得异常艰苦。
6时30分,美军开始登上海滩。在犹他海滩,美国第7军第4师的进展比较顺利。这里的风浪比较小,使登陆艇得以顺利登陆。上了岸的坦克和车辆立即投入战斗,对进攻部队进行火力支援。不到3个小时,美军就肃清了海岸地区的敌人,后续部队和供应品源源运到岸上。
在奥马哈海滩,美军第5军第1师遭到了敌人拼死抵抗。这里水深浪大,只有少量坦克被运上岸,飞机轰炸也偏离了目标,收效甚微。德军巧妙地利用海滩地形和多层次的防御工事进行抵抗,再加上近海和海滩处设置了许多水雷等障碍物,使进攻部队重重受阻,伤亡惨重。登陆6小时后,部队才前进了100码。后来在舰队猛烈炮火支援下,指挥官亲自前来督战,局面才逐渐好转。到下午,已经占领了两英里滩头阵地,并逐渐扩大登陆点。夜里,陆续有3万多美军上了岸。
英国第2集团军于7时20分开始登陆。由于得到了舰队和空军炮火的有力支援,加上守敌大多数是波兰人和乌克兰人,战斗力较弱,所以英军在粉碎了最初的激烈抵抗之后,迅速向内地推进,建立了滩头阵地。
诺曼底海岸炮声隆隆,战事正酣,但美军的头号猛将巴顿却仍然呆在远离战场的英国中部地区,连一点火药味都闻不到。巴顿的心情万分焦急。但房漏偏逢阴雨天。7月1日清晨,巴顿的脚被一块沉重的防空帘砸伤,肿痛难忍,最后不得不拔掉了指甲。接着他又获悉,他房东的儿媳被他部队的一辆卡车活活撞死了。最沮丧的是他听到了一个传言:第3集团军在7月底至8月初不会投入战斗。这时的巴顿就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坐立不安。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有一种可怕的感觉,在我投入战斗之前,战斗就会结束了。时间的拖延对我十分不利。”他常常抚案长叹:“难道在大功告成之前我就要老死他乡了吗?”巴顿已经无法在他豪华的卧室里安枕了,他总是挎着他心爱的手枪,到他的流动指挥车中去休息,枕戈待旦,时刻保持一种临战状态。
艾森豪威尔之所以继续让巴顿在英国按兵不动,一方面是由于“霸王”计划规定,巴顿的任务不是抢占滩头阵地,而是向内地扩张战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继续实施“刚毅”诱骗行动,即分散德军的注意力,使其误以为巴顿部队将在加莱地区登陆,迫使德军不敢贸然调动加莱地区的兵力增援诺曼底地区的德军。事实证明,这一诱骗行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西线德军主力第15集团军一直驻守在加莱,未敢出动去增援诺曼底地区的德军。
巴顿怀着急切的心情注视着战局的发展。这几天,他身上总是携带着一份地图——一幅比例为百万分之一的法国地图,通过它掌握战场上的动态。通过研究,他发现战役正在陷入僵局,蒙哥马利的进展十分迟缓,布莱德雷也未能快速向阿夫朗什推进。巴顿更焦躁不安了,他大肆抱怨说:“蒙哥马利优柔寡断,布莱德雷瞻前顾后,这样下去盟军是要吃大亏的。”
巴顿的估计是有道理的,因为,他对美国第1集团军所要通过的地区非常熟悉。早在1913年,他就考察过从瑟堡到索米尔的地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朗格勒训练坦克部队再次勘察过那里。另外,他已熟读了《诺曼征服史》一书,对800年前征服者威廉途经该地区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他知道,这里是一个地形复杂的丛林地带,沼泽密布,溪流纵横,水田沟渠和杂草灌木比比皆是,所有这些都会成为敌军的天然屏障。他担心,如果部队长期滞留在滩头,不仅对进一步发展进攻十分不利,而且会延误他的第3集团军投入战斗的时间。
为了使“霸王”战役能顺利进行,巴顿利用手头的那张地图,设计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该计划中包括两个基本方案。在第一方案中,巴顿建议在诺曼底登陆的同时,以一个军的兵力在布列塔尼半岛的莫尔莱登陆,对德军发动钳型攻势。他坚信,此举可以打破德军的防御体系,对德军形成夹击之势,并可以使盟军尽快突破敌军防线,进入便于机动作战的开阔地带,而无须通过丛林地带。第二方案是,利用瑟堡半岛上的公路网,用装甲兵开路,步兵相随,集中4个师的兵力,通过狭窄的走廊向纵深推进,突破敌人封锁,攻占阿夫朗什。巴顿认为,在这一攻势中盟军会损失大量坦克,但仍可以在48小时之内推进至阿夫朗什。这是一个深谋远虑、令人惊心动魄的大胆方案,充分显示了巴顿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战术家,而且具有非凡的战略眼光和富于创见的想象力。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施的话,无疑会加快整个战役的进程。虽然这个计划最终没有被采纳,以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但是,布莱德雷制订并胜利实施了的“眼镜蛇”计划,显然是受到了它的深刻启示。
6月底,巴顿奉命将司令部从波维尔厅迁往南安普敦以西19英里处的布雷摩公馆。同时,第3集团军各部队也秘密向英国东南部集结。
7月6日(即战役打响后的一个月)对巴顿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他终于盼来了重返欧洲大陆的机会,巴顿就像一个腰缠万贯的游客出门旅行一样迎接这一天的到来。上午,他带着副官科德曼、斯蒂勒和传令兵米克斯中士以及爱犬威利,登上一架c—47型飞机起6了。天空晴朗,万里无云,飞机很快就飞临英吉利海峡。从一万英尺的高空中看去,深蓝色的海水在起伏涌动,闪耀着粼粼的波光。接着,诺曼底海岸映入眼帘,巴顿的心情十分激动。时光荏苒,自从他从奥运会返美途中第一次经过这里以来,整整32年已经过去了,当年祥和宁静的海滩如今已变得满目疮痍,令人触目惊心:浅海处,横七坚八地躺着各种被摧毁的舰艇,海滩上弹坑累累,被连根拔起的滩头障碍物,被炸毁的防御工事和各种军车比比皆是,整个海滩没有一点生气,仿佛是一个被历史遗忘了的古战场。再往内地飞去才看到了盟军的部队,一批一批的登陆部队正在向前行进,运送弹药和给养的军车像一条长长的巨龙,穿过沙丘,向远方驶去。
飞机在奥马哈海滩后面的一个简易机场着陆。巴顿一行受到布莱德雷将军的副官切斯特·汉森中校的迎接,然后驱车前往设在伊西格尼南面一片树林中的布莱德雷的司令部。由于交通拥挤,几英里的路程竟花了1个小时的时间。布莱德雷张开双臂热情地迎接这位老朋友。当天下午,巴顿先后与布莱德雷、霍奇斯(内定接任第1集团军司令)、第7军军长柯林斯开会,讨论了作战方案。与此同时,巴顿的参谋长盖伊率领参谋人员从南安普敦乘船渡过海峡,在布里克贝克设立司令部。
布里克贝克是位于科唐坦半岛中部内乌市附近的一个小镇,巴顿的司令部坐落在该镇东南方的一个茂密的苹果园中,四周浓荫密布,流水瀑瀑,十分幽静,只有一条杂草丛生的小路与外界连接,离美国第1集团军的前沿大约有10英里。不久,奥托·韦兰将军在附近设立了第21战术空军部队的司令部。从此,他与巴顿开始了密切的合作。
巴顿凡事都喜欢轰轰烈烈,最难耐孤独和寂寞,特别是在战斗进行期间,所以他对这个司令部没有好感。但由于他的司令部还属于机密,他本人在诺曼底更不能暴露身份,只好暂时蛰居于此。但巴顿是个闲不住的人,几乎每天都要出门走访各个部队及其指挥官。他出门时总是带着两辆吉普车,一辆由他本人乘坐,另一辆担负保卫和维修任务,每辆车上都配有机枪。巴顿喜欢乘车兜风,超速行驶是常有的事情,车速往往达到每小时50—60英里,在法国尤其是这样,因为他的心情特别兴奋,认为自己马上就要驰骋疆场,大干一番了。
虽然布莱德雷以及所有登陆部队的指挥官都对巴顿十分热情和尊重,各部队繁忙紧张和战斗气氛也深深打动和鼓舞了他的心,但他仍然逐渐感到,自己在诺曼底只不过是个局外人。布莱德雷和其他将领们商量军务,战场上打得如火如某,而他只能冷眼旁观,最多出出主意。美国第1集团军和英国第2集团军经过7个多星期的战斗之后,并没有能给巴顿部队创造出在右翼实施突破的机会。第1集团军虽然英勇善战,但它出师不利,在奥马哈海滩遭遇了一场灾难,向瑟堡的进攻又严重受挫,丛林地带持续3个星期的巨大消耗战使它伤亡惨重,进展十分缓慢。原定6月11日占领圣洛,直到7月18日才得以实现。从莱赛到佩里耶的公路沿线仍掌握在敌人手中,圣洛本身也不断受到猛烈攻击,岌岌可危。蒙哥马利的部队也未能打破僵局,到7月10日为止,他虽然夺取了卡昂北部,但是没能控制城区和机场。在战役的第一阶段,英军损失2.2万人,美军伤亡4万人。面对这种情况,巴顿感到十分痛心。他不仅为盟军付出的高昂代价感到悲痛,对自己参战的时机得不到保障感到懊恼,还为自己制订的计划得不到正确的理解而痛惜不已。现在的情况已经证明,如果按照他的计划行事是可以实现预期目的的。他在7月14日的日记中写道:“我确信,如果由我指挥,我可以在两天之内突破成功。只需要利用空中轰炸,在前面开道,率几个装甲师突击前进,就可以达到目标。”
这个时候,布莱德雷也认识到他的攻势已经打不下去了。他决定取消这一攻势,代之以一个更大胆、更坚决的作战方案——“眼镜蛇”计划。根据这个计划,美军应首先集中大量的轰炸机对圣洛以南地区狭窄的正面实施狂轰滥炸,然后以乔·柯林斯的第7军实施突破,以求打破僵局。整个计划的最终结果将是突破德军防御工事,攻占阿夫朗什,为巴顿扩张战果打开局面。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