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南,德军3 个配属有大量加强兵器的步兵师在哥罗基谢、亚历山大罗夫卡、医院所在的约6 公里长的正面上,准备跨过马马耶夫岗、中心车站扑向中心码头。
由4 个师编成的德军南部突击集群,驻扎在147.5 高地、米宁郊区、库波罗斯诺一线,准备向东突向伏尔加河。由3 —4 个师编成的预备队驻扎在吉姆拉克、沃罗波罗沃、卡尔波夫夫卡、小罗索什卡地域,随时准备投入突击。
拥有近千架作战飞机的德军第4 航空大队,对斯大林格勒守军实施了狂轰滥炸,给第62 集团军造成了严重威胁。
第62 集团军一直处于德军第6 集团军的主突方向上,经过:个多月的激战伤亡很大,装备奇缺,其编成内的许多师、旅被打得七零八落,好多坦克旅连一辆坦克也没有;一些由几个师。旅合编而成的混成支队,总人数不过200 名步兵;即或是实力颇强的阿法纳耶夫上校的步兵第244 师,人数也不过1500 人;摩托化步兵第42 旅有666 人,步兵不到200 人;杜比扬斯基上校指挥的近卫第35 师,步兵人数仅250 人:彼波夫将军指挥的坦克第23 军所属各旅总共才有坦克40—50 辆,而且有近30%只能用作固定火力点;只有萨拉耶夫上校指挥的步兵第10 师及另外3 个独立步兵旅基本满员。第64集团军的形势也十分严峻,其两翼已被德军分割,无法同第62 集团军协同作战。德军每昼夜出动飞机达1000—3000 架次,苏空军仅为它的1/10,高射炮部队受损严重,无力掩护斯大林格勒的广阔空域。
客观上的不利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团军的士气,由于战斗一天比一天残酷,部队伤亡一天比一天多,一些战士、甚至有些指挥员缺乏长期抗击德军的准备,希望尽快撤到伏尔加河对岸,崔可夫认为,要让部队保持旺盛的士气,集团军党组织、政治部必须尽一切努力,使每个战士、每个指挥员认识到保卫斯大林格勒的重大意义,指出保卫斯大林格勒是坚定不移的目标。
为了增强防御能力,崔可夫请求戈利科夫尽快向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报告,增援第62 集团军。
为了振作士气,崔可夫发布命令:
“1.首先要使全体人员明确,不能继续后退,也无处可退,必须粉碎敌人的进攻,斯大林格勒是我们最后的战场,为了保卫这座城市,我们要与敌人背水一战。我们苏维埃人要响应党的号召,执行人民的命令,要么守住城市,要么战死沙场,我们没有第三条路可走。要通过党团组织向全体人民宣传这个决定。
2.未经集团军司令部和参谋长的同意,严禁擅自撤离现有阵地。
3.集团军司令部留在右岸斯大林格勒城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向左岸或岛上撤退。
……”鉴于各部队人员、装备数与编制数额相差悬殊,崔可夫把一些师、旅的指挥机关调返伏尔加河左岸进行整编,将分散的部队合编成新的兵团。此外,崔可夫还下达了完善反坦克防御阵地,改造市区建筑物使之适应巷战要求等命令,使破坏严重的防御体系有了很大改善。
第62 集团军当前的任务是:以保卫渡口免遭敌军炮火轰击为首要目标,左、右两翼转入坚固防御,中央地带以局部冲击占领拉兹古利耶夫卡会让站及拐向贡拉克转弯处的铁路,拉直中部防线,缩短战斗队形。并以铁路路基为依托,夺取戈罗吉什和亚历山德罗夫卡。崔可夫决定于14 日发起反攻。但是,德军在精心策划之后己抢先于13 日发动大规模进攻了。
1942 年9 月13 日凌晨6 点30 分,酣睡中的崔可夫被德军猛烈的炮火声和炸弹的爆炸声惊醒。德军以一个步兵师又40—50 辆坦克,从拉兹古利亚耶夫地区向阿维阿戈罗多克、中央车站、马马耶夫岗发动了迅猛的突击。在第62 集团军的两翼,德军以一个营从北面冲击防守奥尔洛夫卡的步兵旅,以几个独立营攻击集团军左翼的混成团的阵地。
战斗紧张激烈,在集团军的中央和左翼,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德军不断投入新的预备队发展攻势。德军火炮和迫击炮对第62 集团军的战斗队形实施了极其猛烈的射击。德机在战场上空频繁轰炸。
崔可夫站在设于马马耶夫岗的指挥所里,只见火光冲天,硝烟弥漫,集团军指挥所处在敌军炮火的笼罩之中,一些掩蔽部被炸坏,司令部不时出现伤亡。有线通讯经常中断,无线电枢纽站经常出故障,9 月13 日这一天,崔可夫才与方面军司令部通上一次话,请求叶廖缅科在最近的几天内加强2 —3 个新锐师。集团军司令部与各部队的联系也几乎中断。
此时的形势相当严峻,进攻奥尔洛夫卡的德军被消灭,但第62 集团军的防线中央的红军蒙受了巨大损失,被迫向东撤到巴里卡德村和红十月村。德军夺取了126.3 高地、阿维阿戈罗多克和一座医院。左翼守军放弃了萨多瓦亚车站东侧的拖拉机站。
为解除危机,崔可夫决定于第二天凌晨实施反冲击,以奇兵制胜,打乱敌人的部署,在局部夺取暂时的主动权。
22 时30 分,崔可夫向各部队下达了反冲击令。命令:摩托化步兵第38旅在一个加强摩托化步兵连和配属的炮兵营的配合下,向拉兹古利亚耶夫卡东南突击;萨拉耶夫师以一个团的兵力向126.3 高地、144.3 高地突击;混成团和一个坦克旅向阿维阿戈罗多克、153.7 高地突击;独立步兵第42 旅向医院和153.7 高地突击。命令要求参加反冲击的部队互相协同,确保联系,其余部队坚守现有阵地。3 个反坦克歼击炮兵团、3 个统帅部预备队的炮兵团和3 个近卫火箭炮兵团担任反冲击的炮火支援。鉴于处于马马耶夫岗的集团军指挥所遭到德军炮火的猛烈轰击,通讯联络频频中断,不利于指挥部队,崔可夫决定将指挥所转移到察里察河谷——“察里津地窟”的坑道里。这是一个被隔成10 间屋子的大掩蔽坑道,天花板和墙壁都镶嵌有薄板,顶上有厚10 米的上层相护,一吨重的炸弹只能穿透一个小洞。掩蔽部有两个出口:下面的出口直通察里察河河床,上面的出口通向普希金大街。
9 月14 日凌晨3 点,一颗红色信号弹带着尖利的声音升上了天空,第62集团军的炮弹铺天盖地地倾向德军阵地。3 点30 分,反冲击部队勇猛地冲向德军。冲击发起后,崔可夫打电话给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请求空军在天亮后掩护冲击部队的战斗行动。叶廖缅科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崔可夫的要求,同时告诉他,司令部决定将统帅部预备队的近卫步兵第13 师配属给第62 集团军,该师将于14 日傍晚在伏尔加河渡口克拉斯诺斯洛博达地区集结。崔可夫得知这一消息,如久旱逢甘霖,精神倍增,立即派工程兵主任图皮切夫上校率集团军参谋组前往克拉斯诺斯洛博达,迎接近卫师。
然而,第62 集团军没能取得多大进展。在中心地区,德军投入了相当数量的步兵、坦克,德军不顾损失,冲向伏尔加河,冲向市中心,苏军被迫后退。许多德军以为大功告成,纷纷从汽车上跳下来,吹着白琴,在人行道上乱喊乱跳。尽管德军尸横遍地,但他们仍像潮水般涌进市区,逼进车站,逼近专家楼,逼近了集团军指挥所。德军很可能在近卫步兵第13 师开到之前占领车站,切断集团军,并推进到中心渡口。左翼的米宁郊区,战斗更加激烈、残酷。形势每时每刻都在恶化。
为了保住中央渡口,崔可夫一方面将左翼的一个坦克营迅速调到集团军司令部指挥所来;一方面由克雷洛夫从司令部人员和警戒连里抽调人员组成两个组。一组由作战处长扎利久克上校指挥,配以6 辆坦克,封锁从车站到码头的所有街道;一组由魏因鲁布中校指挥,配以3 辆坦克,支援专家楼,阻止敌人从这里向伏尔加河及码头扫射。崔可夫的决定挽救了码头,并成功地掩护了近卫步兵第13 师的第一批渡船。
14 点,浑身上下全是泥土的近卫步兵第13 师师长亚历山大·伊里奇·罗季姆采夫少将赶到了集团军指挥所,向崔可夫汇报了第13 师的情况。第13师人员配备齐全,人数约1 万,但武器、弹药配备较差。
1000 多名战士没有步枪。崔可夫指示在伏尔加河左岸的洛博夫将军调集武器,补给第13 师。崔可夫要求罗季姆采夫率领全师于14 日晚渡过伏尔加河,其中两个团负责肃清市中心、专家楼及车站的德军,一个团固守马马耶夫岗地区,一个营作为预备队,留在集团军指挥所。崔可夫指出:“我们没有权利指望敌人会消极行动。敌人将不惜任何代价消灭我们、占领城市。所以,我们不能够仅限于防守,而应该抓住每一个有利战机,打反攻,把我们的意志强加于敌人,并用我们的积极行动破坏敌人的计划。”距离近卫第13 师渡过伏尔加河还有10 个小时;已经被打散的、极度疲乏的部队能不能在中央方向再坚持住10—12 个小时?崔可夫焦虑万分地等待着。这时,传来一个坏消息:执行反冲击任务的混编团的许多指挥员牺牲,该团处于一片混乱中。崔可夫已经没有预备队了,最后一支预备队一警备连和集团军司令部人员也全部投入了战斗。他把警备司令阿·阿·萨拉耶夫上校召来,指示他集合各要塞、各防区司令,率领各工厂、地区的武装警卫队约1500 人,在市中心的一些坚固建筑物组织防御。
经过一天的激战,德军密密麻麻地涌向马马耶夫岗,逼近了横贯城市、通往中央车站的铁路线。车站仍在苏军手中,但由于守军损失巨大,战斗队形渐渐稀疏,许多德国的冲锋枪手已渗入了市中心的许多建筑物。设在马马耶夫岗的集团军观察所,已被炸弹和敌炮弹摧毁。
9 月14 日夜,崔可夫和集团军司令部的人员一夜没合眼。一部分人在前线重建部队,一部分人在专家楼、车站指挥战斗,掩护罗季姆采夫师渡河,另一部分人在中心渡头迎接渡过河的部队,带领他们直奔前线。经过一夜奋战,近卫第34。第42 团及第39 团的一个营渡过了伏尔加河,在克鲁托伊深沟至车站的市中心地段组织防御,坚守马马耶夫岗、车站。
9 月15 日凌晨,德军在航空兵的支援下,从中央、左翼两个方向向第62集团军发起进攻:在中央方向,德军3 个师在坦克的支援下向马马耶夫岗、车站进攻;在左翼,德军的2 个坦克师、1 个步兵师向米宁城郊、库波罗斯诺那发起攻击。
战斗一开始,形势就对第62 集团军极为不利。车站附近和米宁城郊的战斗异常激烈。一天之内,车站4 次易手。深夜,车站重新回到苏军手中,罗季姆采夫师刚刚渡过伏尔加河,还没来得及熟悉环境和站稳脚跟,就投入了战斗。第34 团在重型坦克掩护下,进攻专家楼,但未奏效。巴特拉科夫上校指挥的步兵旅和萨拉耶夫师的几个分队损失严重,被迫退到列索波萨多奇那雅地区。杜比扬斯基上校的近卫步兵第35 师以及其他部队的几支分队也同样遭受巨大损失,撤到城市西郊、察里察河以南。马马耶夫岗究竟在谁手中,很难预料,崔可夫为它的命运担心。如果它被占领,敌人将控制整个城市和伏尔加河。崔可夫命令:叶林上校的第39 团各分队必须于今夜渡过伏尔加河,迅速向马马耶夫岗推进;争取在拂晓前占领那里的防线,并不借任何代价守住山岗上的制高点。经过两天激战,德军伤亡达8000—10000 人,被击毁坦克54 辆。第62 集团军的人员、装备也蒙受了巨大损失,并且被迫后退了。“血,染红了伏尔加河,染红了城市的街道和公园。德国鬼子正是在这块土地上滑下坡去,走向灭亡。”两天的市区战斗给敌我双方都提供了认识市区战斗的机会,德军在蒙受惨重损失后认识到,靠蛮横是夺取不了这座城市的。从此以后,德军的行动变得谨慎起来了。崔可夫也认识到,在城市的废墟上歼灭敌人,比在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的大平原上要容易得多。为了能让集团军首长集中精力指挥中央方向和左翼作战,崔可夫指示集团军炮兵司令员波扎尔斯基将军率领作战处及炮兵司令部的部分参谋,在伏尔加河码头附近设一辅助指挥所,负责右翼部队的指挥。
9 月16、17 日两天的战斗更加激烈。德军在补充了预备队后,在近卫第13 师和步兵第42 旅的中心地带发动了连续不断的攻击,马马耶夫岗、火车站附近的战斗尤为残酷。16 日凌晨,叶林团在步兵第112 师几个分队的配合下夺回了马马耶夫岗。但是,敌我双方的争夺仍十分激烈,因为敌人也很清楚,占据马马耶夫岗就可以控制整个斯大林格勒。成吨重的炸弹、203 毫米口径的炮弹把整个马马耶夫岗都翻了个个。德军的许多坦克团、步兵团、师被歼灭,被击溃在这里,第62 集团军也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崔可夫说:“我们的部队在这里经受了从残酷和顽强程度来说都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恶战。”争夺专家楼的战斗时断时续,第62 集团军的火力稍一减弱,德军马上就会如弹簧一样弹回来。为了守住专家楼这一要地,苏军被迫不停地进攻,牵制聚集在专家楼的德军。
近卫军中士雅科夫·巴甫洛夫领导的一个战斗小组,死守“一月九日广场”上的一座四层楼房达两月之久,对近卫第13 师的防御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英雄,战后重建了这座楼房,命名为“巴甫洛夫楼”。
第一火车站的争夺战持续了一周之久,13 次易手。近卫第13 师的顽强防御粉碎了鲍罗斯占领市中心的企图,迫使他把部署在沃罗波诺沃、佩斯昌卡和萨多瓦亚地区的第二突击群的全部兵力投入战斗。在斯大林格勒南部的一座大型粮库,从9 月17 日至20 日整整几个昼夜,战斗一刻没有停过。驻守这一地域的近卫步兵第35 师师长杜比扬斯基向崔可夫报告称:“情况不断变化着。原先,我们在粮仓的上面,德国人在下面。我们刚刚把德国人从下面赶出来,他们却又钻到了上面。”每一所房屋、每一个突出部、每一节楼梯都在激烈的争夺中。
德军在初期进攻失利后,又投入了2 个坦克师、1 个摩托化师和1 个步兵师的兵力向第62 集团军左翼发起猛烈的进攻。此时崔可夫已没有任何预备队了,他请求方面军加强2 —3 个师。方面军对城区的险恶形势非常了解,同意将步兵第92 旅和坦克第137 旅配属给第62 集团军。崔可夫指示:步兵旅在北起察里察河,南至三角地的铁路沿线组织防御;坦克旅在马马耶夫岗以东0.5 公里的铁路口转线地域占领环形防御,阻止德军向伏尔加河推进。
9 月17 日,经过一天的激战,右翼的雷诺克至马马耶夫岗局势平静;在集团军中央,马马耶夫岗和中央车站仍牢牢控制在手中,专家楼则落入了德军手中,德军从这里向中心渡口射击。左翼正面已从察里察河起,沿铁路展开,直抵伏尔加河岸边的抽水站附近。为了便于指挥,崔可夫将混编团的残部并入了巴特拉科夫步兵旅;将南翼的残余部队编入了杜比扬斯基近卫师;所合并部队的司令部撤回伏尔加河左岸重新组编。17 日晚间,崔可夫随集团军指挥所撤到伏尔加河旁。新的集团军指挥所没有掩蔽部,甚至连能够躲避子弹和炮弹碎片的掩体也没有。
为了减缓第62、第64 集团军的压力,近卫第:集团军和第24、第6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以北实施了多次反突击;第51、第57 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以南发动了局部反突击。崔可夫在右翼抽调了2 个步兵旅、1 个团的兵力对德军实施了突击,力图尽速与外围部队会合。叶廖缅科为加强第62 集团军右翼,又增派戈里什内上校率领步兵第95 师驰援第62 集团军。
9 月18 日,太阳刚一露头,德机就开始对第62 集团军的战斗队形实施了猛烈的轰炸,对车站和马马耶夫岗的攻击最为凶猛。但是到上午8 时,德机突然消失,崔可夫从德机的这一反常行动中立即判明,北面的部队已开始了反突击。崔可夫命令右翼部队迅速转入进攻,配合北方突击群的行动,取得了一系列战果:戈罗霍夫上校的步兵旅占领了30.5 高地;萨拉耶夫师的一个团占领了135.4 高地;机械化步兵第38 旅彻底占领了“红十月”村西南的果园;叶尔莫尔金师的分队和叶林的近卫第39 团在马马耶夫岗顽强突击,向前推进了100 —150 米,并在马马耶夫岗的顶部构筑了牢固的工事。但是,车站易手15 次后最后落入了德军手中。
9 月18 日18 时,东南方面军司令部指示崔可夫在马马耶夫岗地域集结3 个步兵师、1 个坦克旅的突击群,对斯大林洛勒西北郊的敌人实施突击,掩护戈里什内的步兵第95 师在19 日5 时前渡过伏尔加河,从102 高地向城市西北郊突击。
要完成方面军下达的任务是十分艰难的。此时,第62 集团军各部队都已卷人巷战,要组织起3 个步兵师、1 个坦克旅的突击群谈何容易。步兵第95 师要在德军密集火力的封锁下,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渡过伏尔加河,并占领出发阵地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在残酷的防御战之后,出现了一个新词汇——进攻,这个词犹如一把火,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对胜利的信心,它表明防御就要结束了。正是这股热情、信心给苏军带来了希望。这正是:德寇侵入察里津,军民齐力扫妖孽;为保斯大林格勒,不惜流血与牺牲。欲知崔可夫如何却敌,且听下章便知分晓。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