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可夫见敌军来势凶猛,自己的部队纷纷溃退,忧心如焚。他调来近卫迫击炮兵严密封锁突破口,用弹幕阻止敌人继续向前推进。敌人突然遭到强大炮火的阻击,出现了混乱。但是,敌人还是拼死涌向第64 集团军的阵地。
德军为一举突破奇尔河,直抵斯大林格勒,又将两个整装满员的坦克群投入了突破口,紧紧咬住第64 集团军。下奇尔斯卡亚有被突破的危险,第62、第64 集团军的接合部面临被切开的严重威胁。战至下午,第64 集团军的右翼被德军突破,敌人如潮水般冲向奇尔河,局势更加恶化了。
此时,下奇尔斯卡亚十分空虚。崔可夫见局势险恶,立即向戈尔多夫请求将调向齐姆良斯卡亚的海军陆战第66 旅和坦克第137 旅调回下奇尔斯卡亚。戈尔多夫同意了崔可夫的请求,但是,部队来回调动耗费了大量时间,丧失了阻敌的有利时机;而且,部队战士来回跑动,被弄得精疲力竭,战斗力减弱,坦克的燃料也消耗殆尽,无力冲击了。如果指望这支疲惫之师封堵缺口,只能是坐守待毙。为了牢牢堵住缺口,抓住战机,崔可夫急令正在洛哥夫斯基村休整的10 辆kb 坦克,火速渡过顿河铁路大桥,在旧马克西莫夫斯基至奇尔河河口地段截击敌人保护第62 集团军的翼侧和后方。为了保持防御的弹性,崔可夫同时还将海军陆战第66 旅的一部分兵力及一个炮兵营调至下奇尔斯卡亚西北,编成步兵第229 师的第二梯队。
7 月26 日晚,步兵第112 师冲破德军炮火和航空火力的封锁,渡过了顿河,顺利抵达雷奇科夫斯基一旧马克西莫夫斯基铁路沿线,与步兵第229 师取得了联系。但是,坦克第137 旅的坦克由于燃料匮乏,没能赶到下奇尔斯卡亚,防御的稳定性仍没有建立起来。为了解决防御的稳定性问题,弥补步兵第214 、第229 师接合部兵力严重不足的状况,崔可夫一面调集燃料补给坦克旅,一面从海军陆战第66 旅抽调部分兵力,加强了对第214 、第229 师接合部的防御。
然而,下奇尔斯卡亚的形势仍在进一步恶化。德军为了实现在26 日当天渡过奇尔河,占领旧马克西莫夫斯基、奇尔火车站及雷奇科夫斯基地区,进而逼至第62 集团军的翼侧和后方,合围第62 集团军的目的,趁坦克第137 旅及海军陆战第66 旅的增援部队尚未赶到,对下奇尔斯卡亚发动了疯狂的进攻,使形势骤然紧张。
海军陆战第66 旅指挥员见敌军将突破下奇尔斯卡亚的防御,急令炮兵营以直接瞄准射击轰击德军坦克。第66 旅炮兵营的行动迟滞了敌人,也挽救了下奇尔斯卡亚。步兵迅速展开队形,占领了阵地,从而保证了防御的稳定性。
此战,炮兵营匆促上阵,在暴露的发射阵地上与敌人的航空兵、躲在装甲板里的装甲兵斗智斗勇,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和过硬的军事素质,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德军自发起夏季攻势以来,还没有遭到火力如此猛烈的阻击,误以为已经与苏军主力遭遇,慌忙调来大量飞机,对炮兵营阵地实施了疯狂的地毯式轰炸,炮兵营损失惨重,德军也丢下12 辆被击毁的坦克逃了回去。炮兵营的阻击粉碎了德军于26 日当天渡过奇尔河的梦想。崔可夫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兴奋地说:“我要特别表扬海军陆战第66 旅的炮兵战士们所建立的功勋,是他们击退了敌军强大的坦克群对下奇尔斯卡亚镇和这一地区渡口的进攻。如果敌军在26 日白天夺取下奇尔斯卡亚,他们就可以在当天渡过奇尔河,并先于我步兵第112 师抵达旧马克西莫夫斯基、奇尔火车站和雷奇科夫斯基地区,从南面一举逼近我第62 集团军的翼侧和后方。”在这种情况下,第64 集团军本来是可以抗住德军,并封闭突破口。但是,因战线混乱,部队的战斗队形、通信联络均遭严重破坏,不幸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第64 集团军的后勤分队因误信德军坦克已逼至2 —3 公里的地区,在没有经得同意的情况下就匆忙后撤,急速涌向渡口,形势一片混乱。德军很快发现了这一情况,派出大量飞机猛烈轰击渡口边拥挤的汽车和人群,形势再度恶化。
“必须立即阻止涌向渡口的人流和车队,迅速在顿河右岸组织起有力的防御,支撑两翼!”崔可夫命令各部队启动所有通讯器材,要求各部队密切协同,严密组织,确保撤退的秩序。崔可夫特派炮兵少将布劳德前往渡口,组织部队撤退。但是,德军握有制空权,渡口周围又没有足够的高射炮部队,至傍晚时分,下奇尔斯卡亚附近的顿河桥梁被敌机全部炸毁。留在顿河右岸的第64 集团军步兵第214 师和两个海军陆战旅都失去了渡河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布劳德将军、作战处处长西多林中校、工程勤务处处长布里洛夫上校及集团军司令部的一些军官的相继牺牲,使渡口区的秩序再度陷入混乱。在这节骨眼上,集团军参谋长诺维科夫上校和军事委员会委员、师级政委阿布拉莫夫又忙中出错,在没有经崔可夫同意的情况下,就擅自命令步兵第214 师、两个海军陆战旅及坦克第137 旅向顿河左岸撤退,一时间顿河沿岸人头攒动,混乱不堪。一旦遭敌机轰炸,后果不堪设想。
崔可夫得悉这一情况后,大吃一惊,急令各部队停止渡河,在右岸组织防御。这一命令收到了一定效果,减少了损失。前有顿河天险,后有强敌追击,形势错综复杂,为了率领部队顺利渡过顿河,崔可夫指示各部队调头转往休养所地区,利用就便器材和摩托单节舟等器材,渡过了顿河,并沿顿河左岸构筑了阵地,封闭了第64 集团军的缺口。在渡河战斗中,步兵第214 师师长比留科夫和师政委索鲍利表现出了非凡的组织才能和勇敢精神。
经过3 天激战,第64 集团军的右翼部队被迫后撤了,但德军从下奇尔斯卡亚地区直接突击斯大林格勒的危险已被消除,他们也没能从南面打到卡拉奇附近的渡口。这几天的战斗对崔可夫来说,经验是宝贵的,教训也很深刻。
由于各部队在没有来得及形成战斗队形时就投入战斗,部队损失很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苏芬战争中的惨败和斯大林格勒初期战斗的失利提醒崔可夫,必须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吸取教训。
崔可夫发现,德军步兵的冲锋枪性能好、火力强,步坦协同、空地协同都比较好。但是,德军也有许多弱点,他们的火炮和迫击炮射点散乱,且多集中于前沿,缺乏火力机动;冲击时步但必须配合,而且还得空中支援,步兵一旦失去坦克,飞机的协同就寸步难移了。只要打破德军的空中优势,形势将朝着有利于苏军的方向转化。想到这些,崔可夫战胜德军的信心更足了。
戈尔多夫对崔可夫命令部队撤离顿河河曲的作法很不满意。7 月28 日,崔可夫被召回方面军司令部,舒米洛夫少将接过了第64 集团军的指挥权。8 月1 日,戈尔多夫召见崔可夫,指出崔可夫把部队撤出顿河河曲是完全错误的,当时“敌人已陷入我军的防御阵地,我们可以一举歼灭他们。”崔可夫为人耿直,性格刚毅,有不同意见从不隐瞒,也不绕任何弯子。他容不得戈尔多夫这种凭空想象、不作调查研究的官僚作风,他反驳他的上司说:在遭到数倍于己的优势敌人的攻击下,第64 集团军的各部队从行进间组织防御,困难很大,损失严重,如不采取断然措施,撤离顿河右岸,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但戈尔多夫根本就听不进崔可夫的解释,他生气地对崔可夫说:“我对前线的了解不比您少!我把您召来,是要听您的解释,为什么第64 集团军的右翼撤回了奇尔河?”崔可夫继续解释说:“撤退是迫不得已的,我们没能来得及把集团军全部展开。第229 师仅有一半部队参加了防御战……”戈尔多夫没有让崔可夫说完,就打断道:“别再说了,写出书面报告!书面的!”崔可夫对戈尔多夫的专横态度一直心存芥蒂,即或是在战后忆及与戈尔多夫共事的那段日子时,仍对戈尔多夫的专横、武断和盲目自信颇有微词。8 月,苏联最高统帅部考虑到戈尔多夫在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人际关系差等原因,解除了他的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
在其他地域,7 月25 日至27 日,苏军为消除德军占领卡拉奇地域渡口的威胁,特派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亲赴斯大林格勒,组织和指挥坦克第1 、第4 集团军对突向顿河的德军集团实施反突击。坦克第4 集团军因缺乏渡河器材,在顿河受阻,推迟两天后才进入战斗。苏军的反突击只阻止了德军的进攻,未能恢复原态势。苏军第62 集团军的两翼被深远包围,第64 集团军退过顿河,德军有可能从西南突向斯大林格勒,在此情况下,苏军最高统帅部以北高加索方面军第51 集团军转隶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方面军以预备队第57 集团军在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外层围廓①的南部正面展开。德军从行进间攻占斯大林格勒的企图失败后,希特勒于7 月30 日下令将坦克第4 集团军从高加索方向调到斯大林格勒西甫方向,沿科捷尔尼科沃一斯大林格勒铁路线发起进攻。苏军第51 集团军仅有5 个不满员的师,分散在长达200 公里的正面上,该集团军一面阻击德军,一面沿科捷尔尼科沃一阿勃加涅罗沃铁路退却。
斯大林对这次战役极其关注,在形势极度危险的关头,7 月28 日,斯大林发出了第227 号命令,严肃地指出了苏德战场南部的危险形势,要求红军坚决抵抗敌人的进攻。命令指出:“敌人不顾遭受到的惨重损失,把越来越多的新的兵力投入战场,他们正向苏联的腹地一步步地逼近,他们不断地占领新的地区。蹂躏、毁坏我们的城市和村庄,他们奸淫妇女,抢掠财物,残杀人民……现在,我们已失去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也丧失了粮食储备的优势。
继续后退就意味着自杀,就意味着断送我们的祖国。
从现在起,我们每放弃一寸土地都将极大地加强敌人的优势,极大地削弱我们的防御,削弱我们的祖国。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杜绝诸如‘我们可以无休止地退下去’、‘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粮食取之不尽,之类的论调。这些论调是有害的、错误的。它将削弱我们的斗志,助长敌人的威风……由此得出结论:是停止退却的时候了。一步也不能后退!
这应该是我们当前的主要口号。必须顽强地坚守每一个阵地,坚守每一寸苏联领土,尽最大力量去保卫它,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我们的祖国正处在困难时期。我们应该停止退却,然后打退并粉碎敌人,付出多大代价也在所不惜……
那么,我们到底缺什么呢?我们缺的是,在所有部队中建立铁的秩序和纪律……惊慌失措者和胆小鬼应该就地枪决……没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绝不许后退一步。”斯大林以国防人民委员名义签发的这份命令,表达了全军、全国人民的心声,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斗志。他们决心不怕任何牺牲来保卫苏联的每一寸领土,挫败德军的进攻。党提出的“不许后退一步”的口号已成为他们的座右铭。
由于形势严峻,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决定由洛帕京中将替代科尔帕克奇,任第62 集团军司令员,舒米洛夫少将任第64 集团军司令员。
德军坦克第4 集团军突破第51 集团军的防御后,于8 月1 日占领了列蒙特纳亚,逼近科捷尔尼科沃。第64 集团军和整个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左翼已逐渐被敌人从南面包围。
鉴于南部地段的形势日趋恶化,舒米洛夫指示崔可夫立即赶到形势最严峻的南部地段,查明情况,采取果断措施。崔可夫接到指示后,带领副官、传令兵和通信员,分乘3 辆汽车往南疾驰。
途中,崔可夫视察了第214 师、第29 师。第214 师在下奇尔斯卡亚至戈罗茨卡亚镇地段,第29 师在戈罗茨卡亚村至新阿克赛伊斯基村地段组织防御,该师以南波将金斯卡亚至上库尔莫亚尔斯卡亚地段由配属第64 集团军的独立骑兵团防御,该师左翼尚无人设防。这一地段出奇地平静,崔可夫对敌人的消极态度颇感奇怪。为了探明情况,崔可夫赶往上雅布洛哥内村和科捷尔尼科沃一带实施了侦察。在上雅布洛哥内村,第51 集团军的两个师——柳德尼科夫上校指挥的步兵第138 师和库罗帕坚科上校指挥的步兵第157 师正仓皇败退。此时,烈蒙特纳亚、科捷利尼科沃已经失守,敌军的先遣部队已经逼向阿克赛河,正向阿波加涅罗沃和普洛多维托那发展进攻。崔可夫命令这两个师归他指挥,退过阿克赛河,构筑工事,组织防御。斯米尔诺夫上校的海军陆战第154 旅配置其后,为第二梯队。
经过两天努力,崔可夫集结了4 个师2 个旅的兵力,组成了独立的“崔可夫战役集群”,司令部设在上库姆斯卡亚镇。完成这一系列任务后,崔可夫立即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取得了联系,详细报告了南部地段的情况,但与第64 集团军司令部没能建立联系。方面军司令部命令崔可夫,接收西伯利亚的新锐步兵第208 师,第208 师在科捷尔尼科沃下车时,遭到德军飞机、坦克的猛烈攻击,部队损失很大,部队被冲散,师、团首长一时不知下落。为了重新组织收编好第208 师,崔可夫先后在涅贝科沃会让站①、奇列科夫车站、比留科夫斯基会让站组织收编被打散的部队。在奇列科夫车站,由于没有指挥员,许多战士都挤靠在铁路路基和列车周围,一旦遭到攻击,部队将损失巨大。崔可夫见局势严重,找来一名少校营长组织部队疏散。由于没有与空军取得联系,结果造成误伤。许多战士刚刚踏上战场,尚没看到德军是什么样子,就惨死在自己空军的轰炸之下。崔可夫纵目远望,只见一片凄凉景象,心都在发抖。电台被炸坏,与方面军司令部的联系也中断了。
在比留科夫斯基会让站,崔可夫终于找到了第208 师师长沃斯科博伊尼科夫上校。沃斯科博伊尼科夫脸色惨白,声音颤抖。他受到极大的刺激,许多人无缘无故地白白死去,使他内心痛苦万分。他对崔可夫说:“将军同志,我无法对我的下属解释这些无谓牺牲的原因。”崔可夫没有更多地责怪他,待他平静下来后,把师政委、参谋长和师政治部主任召在一起,命令他们分赴涅贝科沃会让站、茹托夫会让站收编部队,随后与阿布加涅罗沃一线的部队取得联系,于当夜渡过阿克赛河,在安东诺夫镇至茹托夫村一线占领防御阵地,密切注意前沿和左翼。
德军的坦克第4 集团军从科捷尔泥科沃出发,从南面扑向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决定,第64 集团军的正面转向南方,迎击坦克第4 集团军,“崔可夫战役集群”从南面掩护第64 集团军的行动。
8 月5 日晨,隆隆的爆炸声将崔可夫惊醒,德军的飞机已开始对沿阿克赛河岸缓缓东进的步兵第29 师发动了猛烈的轰炸。此时南线的敌军为了保障主力从科捷尔尼科沃绕过铁路进攻斯大林格勒,正在进行机动。为了使方面军司令部迅速了解敌军的新动向,崔可夫立即将这一不安因素向司令部作了汇报。司令部接到崔可夫的报告后,命令崔可夫集中现有的全部力量,拼死守住阿克赛河沿岸的阵地。
这天晚间,德国和罗马尼亚军队开始对柳德尼科夫和库罗帕坚科两个师的接合部发起猛攻。敌军步兵渡过了阿克赛河,并部分地楔入了苏军的战斗队形,敌军坦克也虎视眈眈,准备渡河。经过一段时间的苦战,崔可夫对德军的战术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德军在进攻时,常常是先用飞机、炮兵进行火力准备,随后步、但发动突击。崔可夫察觉德军的动向后。决定破坏德军的进攻。
第二天天刚亮,柳德尼科夫师和库罗帕坚科师的炮兵对德军集结的兵力发动了猛烈的轰击,德军损失惨重。在第64 集团军的新防御区——阿布加涅罗沃和京古塔地域也发生了激战。
8 月7 日,德军再次发动了猛攻,至中午时分,揳入了第64 集团军的防御阵地5 —6 公里。为恢复原有态势,崔可夫决定在日落前两小时敌机活动减少、敌步兵已经过河、坦克尚在对岸时,发动反冲击,将敌人赶回阿克赛河,崔可夫的反击计划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但是,形势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德军占领了第74 公里会让站,正向京古塔车站推进,在斯大林格勒的外层围廓南面弧形地带,突破了第64 集团军的防御,距离斯大林格勒仅30 公里之遥。第62 集团军也遭到了德军的凶猛进攻,部队损失惨重,该集团军的3 个师已退到顿河东岸。为消除这一威胁,叶廖缅科指示集中所有预备队,加强第64 集团军的右翼,对突破第74 公里会让站外围的敌人实施反冲击,将德军赶出了第74 公里会让站,恢复了斯大林格勒外层围廓的防线。
经过一个月的激战,德军向前推进了50-70 公里,平均每天前进不过1 公里多,每小时也就百余米,与蜗牛爬行的速度差不多。希特勒此时的企图是:在西面实施突击,从南面夺取斯大林格勒,包围在城西和城西南地域的苏军。最高统帅部认清了形势,决定避敌锋芒,命部队退守到斯大林格勒外层围廓。崔可夫第一次指挥规模如此大的战斗,沉着冷静,表现出出色的指挥才能。这正是:祖国多灾难,应召返苏联;投身卫国战,尽显忠胆肝。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章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