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可夫给各分队指挥员交待完任务后,即率领骑兵侦察队带上两挺马克沁机枪,穿过小树林,逼向敌人。他发现,约有1 个团的敌人在四周游动,于是没有贸然出击。两小时后,副团长谢尔盖耶夫前来报告:第2 、第3 营已按计划到达敌军翼侧,形势于我有利。一小时后,前卫营到达预定地域,已与敌军交火。敌人兵分两路从左、右两侧绕过阿拉基村,组织起了对西、对北的防御。崔可夫见敌人己按他预想的把兵力转向西、北方向,当即发布命令:由骑兵侦察队及两挺马克沁机枪对尚未进入阿拉基村的敌军1 个营发起突然袭击,2 营则在敌军翼侧攻击敌人。敌人三面受敌,纷纷退至湖边,陷入了第43 团的包围圈。敌军见败局已定,宣布停止抵抗,就地缴械投降。
这一仗,打出了威风,步兵第43 团全歼了敌军第12 师的第47 团,俘敌1000余人,缴获步枪近千枝、机枪12 挺,取得了辉煌战果。
阿拉基战斗后,崔可夫团乘胜追击,很快解放了俄罗斯卡拉博尔卡村和鞑靼卡拉博尔卡村。步兵第43 团的顺利发展大大超出了左、右友邻部队,这样,与师部及左、右友邻部队就失去了联系。为了弄清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崔可夫昼夜兼程赶到师部,问明了本团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7 月21 日,步兵第43 团在向乌鲁库利村发展进攻时,遭1 到敌步兵第47 团从捷连一库利湖方向的进攻,战斗十分激烈。为了反击敌人的进攻,崔可夫命令1 营迅速展开,骑兵侦察队赶到敌军翼侧攻击敌人,迫使敌人放弃乌鲁库利村。但是,敌人坚守捷连一库利湖,拒不退却。崔可夫见久攻不下,与政委杰尼索夫商量后,决定合围敌人,杰尼索夫率领2 营绕到敌后,切断了敌军退路;崔可夫率领1 营、3 营从正面挤压敌人,迫使敌人退守至捷连一库利湖的狭长地带。新的进攻战术很快获得了成功,敌军或亡或降。由协约国武装的素有能攻善守之称的第12 师第47 团不敌崔可夫团的夹击,彻底覆灭了。
7 月24 日,崔可夫受命进攻穆斯柳莫沃村,并前出到捷恰河,为夺占纳古马诺夫作准备。7 月25 日清晨,部队在与敌军第46 团打了一个小小的遭遇战后,很快就占领了穆斯柳莫沃村,并很快渡过了捷恰河。
但是,正当崔可夫在为自己的部队进展顺利而颇感欣慰之时,各先遣支队在河边林地遭到了敌人的猛烈还击。战至下午,敌人在重炮的支援下,向第43 团发动了数次反冲击。激战中,副团长谢尔盖耶夫不幸中弹身亡,崔可夫所在的观察所也数度危急,被迫一再转移。此时的形势对步兵第43 团颇为不利,敌军数倍于步兵第43 团,43 团又处在河边狭窄的地域,仓猝应战,部队的展开和迂回均十分困难。相反,敌人拥有许多便利条件,除兵力占有优势外,它还可以利用隐蔽的地形迂回到崔可夫的翼侧的后方,第43 团实际上已陷入敌军的合围之中,形势危急万分。步兵第43 团如何才能摆脱困境呢?是以静制动,等待援军;还是主动出击、勇挫敌军?
崔可夫倔强好胜,总有一股永不服输的犟劲。正是靠着这股子犟劲和他的聪明才智,他多次化险为夷,取得许多别人难以想象的胜利。但是,此时此刻的情势与以往不同,光凭勇气拼杀只会导致全军覆灭。以退求进,迂回歼敌,才是上策!想到这,崔可夫命令部队立即从穆斯柳莫沃夫往北撤退,在图古尼亚克湖和乌列克特湖之间占领阵地,护住两翼。敌人对崔可夫团的行动一无所知,崔可夫团很顺利地撤至新的地域。新地域位于两湖之间,中有一条干涸的深沟,深沟边有一道篱笆,可以掩护红军的行动。在深沟和穆斯柳莫夫j 讨之间是一块宽达300 余米的开阔地,通过开阔地,可以非常清楚地观察到敌军的行动,敌军要想从这里发起冲击是很困难的。地形对红军有利。不过,崔可夫估计,敌人发觉第43 团后撤,会倚仗优势,大胆向红军阵地冲击。为此,崔可夫决定:除将1 个步兵连、4 挺机枪、几个徒步侦察队及骑兵侦察队留作预备队外,其余8 个连呈一线展开组织防御。
7 月26 日,太阳刚刚升起,满天的霞光洒满了整个战场,一切都显得冷清而宁静。一夜没合眼的崔可夫和杰尼索夫不敢有一丝松懈,瞪大眼睛紧张地注视着前沿。
前一天,敌人还以为胜利在望,很快就可以到自己的主子那里邀功请赏了。殊不料第43 团实施了巧妙的机动,摆脱了敌人的纠缠。敌人恼羞成怒,决心在新的一天里剿灭第43 团。天一放亮,敌人就凶狠地向步兵第43 团的阵地逼来。崔可夫见敌人来势凶猛,小声叮嘱身边的战友:“要放近了打。”敌人的第一道散兵线距离第43 团前沿仅200 米了,他们对已危在旦夕的局势尚毫无察觉,张牙舞爪地向红军阵地逼来。崔可夫见敌人已进入最佳射程,大喊:“开火”!刹时间,步枪、手枪、机关枪全都开了火,长长的火舌喷向敌人。刚刚还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敌人,霎时间如割倒的小麦一样堆成了小山,走在后面的敌人如潮水般退了下去。
但是,敌人并没有就此善罢甘休。正面进攻屡屡受挫后,敌人改变了战术,派出部分兵力沿图古尼亚湖岸向第43 团右翼迂回,企图侧击红军。崔可夫见此情景,不由出了一身冷汗,敌军一旦偷袭成功,整个防线都将崩溃,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于是,他迅速派出步兵侦察队和两个机枪组赶往第43团右翼,阻击敌人。
战至晚间,第43 团仅以微小的损失重创敌人。战斗间隙,崔可夫派出多路侦察分队,潜入敌我双方争夺激烈的前沿交战区,带回一些敌军伤员。他连夜进行了审讯,从俘虏的口供中得知,当面之敌为西伯利亚第12 师第46团、第48 团以及车里雅宾斯克军官学校的600 名士官生,战斗力强,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劲旅。
7 月27 日,敌我双方继续血战,敌军虽然在兵力上占有优势,但地形于第43 团有利,而且第43 团在防御中广泛采用了机动灵活的战术,使多次冲锋的敌人感到疲惫不堪。战至第三天,敌人仍未能突破第43 团的防线。不过,第43 团也损失严重,政委杰尼索夫身负重伤,生命垂危。崔可夫也为敌军榴霰弹击中,左膝受伤。为了稳定军心,崔可夫要求知情者对他和政委受伤之事严格保密,他自己带伤继续指挥战斗。
第三天中午,旅长斯特罗加诺夫和政委戈里亚奇金赶到第43 团,当他们看到敌军冲击地域尸横遍野的情景时,对崔可夫出色的指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原来,高尔察克为了重新夺回乌拉尔,已经将他的全部家底都亮出来了,步兵第43 团正处在其主要突击方向上。由于步兵第43 团成功地挡住了敌人的攻势,形势对红军越来越有利。为了加强这一主要地域的防御,旅部决定从第45 团抽调1 个营的兵力配属给第43 团。
高尔察克对这一地域的得失也十分重视,大有志在必得之势。在连吃败仗后,仍调兵遣将,不惜血本地对第43 团的阵地发动了轮番进攻。结果,伤亡惨重。经过数日连续激战,敌人已精疲力竭,战局对第43 团有利。崔可夫要求各部队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狠揍敌人。
7 月30 日晨,崔可夫的部队绕过乌列克塔湖,前出到穆斯柳莫沃夫村。
在对敌攻击时达成了突然性,敌人没能抵住第43 团突然而迅猛的进攻,仓皇逃出穆斯柳莫沃夫村。第43 团俘敌400 名,缴获机枪6 挺,战绩显赫。
当崔可夫团在穆斯柳莫沃夫村与敌军激战时,位于其南翼的第5 集团军则在车里雅宾斯克与敌人展开激战。崔可夫团的胜利有力地牵制了敌军北突击群,保证了第5 集团军北翼的安全,并为第5 集团军打破高尔察克的突击,夺取东线主动权创造了条件。为了表彰步兵第43 团在历次战斗中立下的卓著战功,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授予该团荣誉革命红旗。
高尔察克匪军在车里雅斯克遭到惨败以后,接着又在特罗伊茨克失利,很快被红军分割成两个孤立的集团,一个退向西伯利亚,一个退向土耳其斯但。在这种情况下,东方面军决定对西伯利亚的高尔察克部队实施战略性追击,彻底消灭高尔察克匪军,解放西伯利亚。
为了便于指挥,联共(布)中央决定,将东方面军改组为两个方面军,即上耳其斯但方面军和东方面军。步兵第43 团隶属第5 集团军,仍在东方面军编成内。
东方面军经千里奔袭,解放了苏俄中部的大片领土,士气高昂。但是,经过长途跋涉和连续激战,部队人困马乏,弹药、粮食十分缺乏。而且,进入西伯利亚后,地形越来越复杂,部队的行动更加困难了。不过,各部队依然保持着攻下西伯利亚的信心和勇气。
步兵第43 团经历车里雅宾斯克战役后,很快越过了乌拉尔山,进入库尔干,攻抵托博尔河。师部首长命令第43 团迅速强渡托博尔河,沿铁路右侧向瓦尔加希车站进攻。步兵第43 团从库尔干南部迂回,不费一枪一弹渡过了托博尔河,但因地形复杂,发展进攻日益困难。为了找到最佳的攻击点,崔可夫决定亲率骑兵侦察队赴前沿现地勘察地形,当他们行至一个河湾洼地时,突然遭到敌人的攻击,两名侦察员饮弹身亡,崔可夫的战马也被敌人打死,倒在烂泥里。崔可夫的双脚卡在马镣上,从头到脚都沾满了泥巴,而敌人的飞弹仍在四周飞窜。崔可夫面对如此复杂的地形,认为部队很难发展进攻。
经过一夜的苦思冥想,崔可夫打算先问明师部的意图,再决定本团的下一步行动。
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崔可夫就带上几名传令兵上路了。行进途中,正逢友邻第13 旅与敌人激战,崔可夫决定暂不去师部,先看看友邻部队是如何发起进攻的。第13 旅的进攻由于缺乏充分准备,又没有必要的机动,只是一味硬打硬拼,结果部队的损失很大。崔可夫认为,在这一地段,敌人集中了主要兵力兵器,又熟悉地形,红军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力兵器压制敌人,而是按照惯用的老的战斗样式去发动攻击,伤亡将会更大。尤其是在白天,在毫无隐蔽的情况下发动进攻,伤亡更会增大。
崔可夫经过细致考察后,立即向旅首长斯特罗加诺夫指出,不能继续按旧的样式进攻,必须改变战术,改强攻为智取,并保证在第二天就完成突破博尔河的任务。崔可夫的话令斯特罗加诺夫和在场的几位年长的团长十分吃惊。要知道,崔可夫才是个不到20 岁的小伙子,与他们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将相比要嫩得多,他是不是在夸海口,信口胡言。政委戈里亚奇金见他们对崔可夫直言不讳的指责颇为不满,为缓和一下气氛,他把崔可夫悄悄叫到门外,提醒他应当注意点方法。然后他们一同来到师部,向师长卡尔波夫阐述了新的作战方案。初时,卡尔波夫对崔可夫提出的计划也持怀疑态度,认为崔可夫年轻气盛,过高估计了自己,这个计划过于轻率。但师政委加比舍夫表示支持崔可夫的计划,认为部队在经过两天的激战后,萨拉托夫旅和斯特罗加诺夫旅蒙受了很大损失,却没能取得多大战果,崔可夫的方案是一个大胆但很有可能成功的设想,完全可以尝试一下。由于有政委的大力支持,卡尔波夫最后接受了崔可夫的请求。
临行前,卡尔波夫将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赠送给他的一块刻有自己名字的金表送给了崔可夫,希望崔可夫不负重托,取得成功。
为了达成突袭的效果,崔可夫请求师长卡尔波夫立即下令停止一切进攻,使敌人以为红军已精疲力竭,无力进攻了,从而使敌人松懈下来。为了在步兵第43 团突破敌军防线后,能迅速扩大战果,崔可夫请求各团作好战斗准备,随时进入突破口。炮兵是崔可夫一向颇为倚重的战争之神,威猛的大炮在多次的困境时刻曾帮助他摆脱厄运,崔可夫希望师炮兵部队由他统一指挥。卡尔波夫同意了崔可夫提出的各项要求。
崔可夫回到第43 团后,命令部队迅速撤离已占领的地段,于午夜12 时前赶到库尔干南部。命令师炮兵主任卡西莫夫将师部炮兵展开在第43 团的两翼,准备实施炮火突袭,阻止敌装甲列车沿铁路实施机动。
一切准备就绪后,崔可夫仍不放心,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决定化装成白匪军少尉军官,深入虎穴,刺探敌情。决心下定后,他带着一名传令兵,偷偷渡过托博尔河,走到距离敌人约300 米的地方,装出一副烂醉如泥的样子,破口大骂传令兵没有把马刷干净。传令兵则装出一副很害怕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服侍”着崔可夫。两人一唱一和,骂骂咧咧地来到白匪军身旁。为了不让敌军有丝毫怀疑,崔可夫抽出马鞭,装出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狠狠”抽打着传令兵。就这样,两人沿着敌军阵地走了约4 公里,把敌军阵地的火力配系等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崔可夫查明敌情后,最后确定了部队渡河的地点以及隐蔽接近敌军战壕的通道,为实施迅速、果断、突然的进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太阳已经下山了,托博尔河在灰暗而闷热的天穹下静静地流淌着。崔可夫率领的团主力利用夜色的掩护,渡过了托博尔河,夺取了登陆场。第1 、3 营闪电般接近了敌人。敌人对红军的行动仍未察觉,漫不经心地散坐在阵地旁。崔可夫挥动手枪,压低嗓子命令道:“跟我冲!”士兵闻令,一个个犹如神兵天降,敌人面对着一把把刺刀、一把把大刀纷纷溃退。战至第二天中午,全团突破了敌人的纵深防御,向前推进了15 公里。友邻部队亦尾随崔可夫团,夺占了托博尔河所有阵地,敌人仓皇东逃。
托博尔河一役,步兵第43 团俘敌500 人,缴获机枪3 挺,战功显赫。崔可夫作为一名年轻的团长,勇于创新,决策果断,表现出惊人的胆识和魄力。
这种果敢的精神、坚定的意志证明,经过战火洗礼的崔可夫已经日益成熟了。
师长卡尔波夫也一改往日严肃、苛刻的态度,对崔可夫的出色指挥才能、第43 团的勇敢精神备加赞赏,他兴奋地对崔可夫说:“我一定要给第43 团请功,呈请上级授予你们政府级奖赏。”托博尔河一战,高尔察克的精锐部队损失惨重,已经无力抵挡红军的迅猛进攻。崔可夫分析了这一新的形势,果断派出侦察队、骑兵连等快速部队,大胆脱离团主力,深入敌人后方打击敌人,取得许多重大战果。
步兵第43 团快速跃进,很快逼近了洛帕特基。此时,天气日渐寒冷,田野里一片银白、薄冰在阳光的照射下闪出七色光彩。新的战斗环境要求有新的战术、新的战斗工具、新的战斗组织。为了适应在冰雪中战斗,崔可夫组织了人数不一的轻装雪橇队。轻装雪橇队一般由1 个步兵排或1 个步兵连组成,配备两挺机枪,15—20 名骑兵,与团主力保持密切联系。搜索部队在行进间的道路四周探明敌情,如发现小股敌人,即以迅猛的突击消灭之,如与大股敌人遭遇,则绕到敌人的翼侧或后方,协同主力予以歼灭。由于步兵第43 团在新的环境中灵活机动,巧妙地与敌人周旋,截击敌人,进入10 月末时,已东行250 公里,前出到伊希姆河。在这里,步兵第43 团的兵员得到了及时补充,许多富有战斗经验的游击队员加入了他们的队伍,部队的战斗力得到很大增强。相反,敌人因连遭败绩,士气低落,稍受攻击,就如兔子一样溜掉了。到11 月14 日,步兵第43 团已攻抵布格罗沃那村地域,它们与友邻的第237 团南北夹击,歼灭了大量敌人。此役,崔可夫带着传令兵利用暴风雪的掩护,混入敌人队伍,退至敌人尾部后,对押解第237 团被俘人员的白匪军勇猛冲击,射杀敌军官兵10 余名,俘敌300 名,令敌军闻风丧胆。这正是:英雄血战有虎胆,出奇制胜震敌顽。欲知后事有何发展,请看下章便知分晓。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