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 年4 月28 日,黎明渐渐来临,晨风不时地撕扯开幔帐般的浓雾。
南方集群无数双焦的的眼睛透过浓雾,瞭望着对面的劲敌。随着一声号响,战士们像出膛的子弹,对敌军阵地发动了凶猛的反攻。
4 月28 日至5 月13 日,经过布古鲁斯兰激战,红军重创敌西集团军,解放了布古鲁斯兰、谢尔吉耶夫斯克、布古利马,战略主动权转入了红军手中。5 月15 日至19 日,红军发起了别列别依战役,挫败了哥萨克白匪军突至奥伦堡、乌尔乌斯克,阻止南方集群向乌法方向前进的企图。红军南方集群的顺利反攻,使盖达不得不从西伯利亚集团军撤出部分兵力以掩护左翼。
白匪军的调防大大减轻了北方集群的压力,这就为北方集群转入反攻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第2 集团军决定强渡维亚特卡河,向东进攻。进攻前四天,阿津师长来到马马得什,这是崔可夫第一次见到这位传奇式的人物。由崔可夫陪同,阿津考察了步兵第40 团的准备情况,崔可夫详细阐述了对整个战役的认识和渡河计划。阿津对自己手下这位年仅19 岁的猛将能够准确地领会上级意图,又勇于创新的精神非常满意。临行前,他拍着崔可夫的肩膀,再次嘱咐说:“整个战役成功的关键在于速度,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一点。”崔可夫目送着这位可亲可敬的阿津师长,心里暗下决心说:师长,我一定牢记你的话。如何才能保持进攻的高速度呢?战火的锤炼提醒着崔可夫,要保持进攻的高速度,作为攻击部队的指挥官必须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敌我双方的情况,及时捕捉住敌人的任何一点薄弱环节。基于以上的考虑,一向不拘泥于条令、条例的崔可夫,决定组织一支出色的侦察队伍,以充当自己的耳目。经过精心挑选,崔可夫组织了一支由40 人组成的经验丰富、军事素养过硬的骑兵、步兵侦察队。
5 月24 日凌晨,崔可夫亲率第1 营、第2 营外加一支曾帮助他屡度难关的乐队和一门3 英时口径的大炮,登上两艘战船。为了迷惑敌人,崔可夫命令乐队奏响《同志们,勇敢地向前》的乐曲,其余战士以最快的速度向对岸的敌人冲去。
红军的声势正盛,但战舰冲至距对岸尚有100 米左右的地方时,战舰和驳船不幸搁浅,成了对岸敌人的活靶子。此时此刻,只要敌人扣动手中的扳机,后果将难以设想。万幸的是,也许是优美、嘹亮的乐曲吸引了敌人,也许是敌人没有见过擂着鼓、吹着号、奏着乐曲冲锋陷阵的场面,一时没有意识到这是血腥的战场,自己已大祸临头。崔可夫见敌人尚未清醒过来,也不及细想,急问船长:“水有多深?”“一俄尺半到两俄尺,”船长答道。崔可夫指示乐队不要停止奏乐,用雄浑有力的《国际歌》诱惑敌人,转移敌军视线。接着崔可夫第一个跃入水中,红军战士也紧随其后,向对岸冲去。
在河对岸观察战况的阿津师长,见战船搁浅,心急如焚,真为崔可夫和他的战友捏了一把汗。急忙调来炮兵对对岸的敌人发起猛烈轰击,以压制敌人的火力。崔可夫见时机有利,率部扑上岸。但是,敌人很快从梦中惊醒,机枪、步枪火力向崔可夫部倾泻而来,并发起了强有力的反击,企图把崔可失部赶到河里去。崔可夫部一面顽强抗击敌军凶猛的反扑,一面派出部分兵力向敌人的右翼迂回。敌军经受不住红军的侧击,慌忙龟缩到亚科夫列沃村和安济尔卡村以西的高地上。第1 营一路猛追猛打,很快将敌人赶出了亚科夫列沃村,并渡过安济尔卡河。第3 营的战士也疾如劲风般夺取了奇尔施村。
先头部队取得重大战果后,预备营的战士们也携带着另一门大炮迅速跟了上来,大大加强了部队的攻击力。处于一片慌乱中的敌人节节败退,纷纷拥向“200 高地”,右翼营的攻势也发展顺利,他们在夺取旧穆尔济哈村后,正乘胜追击,向新穆尔济哈村发展进攻。一时间敌人陷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境。但是,红军的攻势因发展迅猛,崔可夫无法及时了解全团的战斗情况,为此,他带着传令兵赶至地势舒缓,便于观察的新穆尔济哈村北部。刚刚抵达该地,崔可夫发现有一部分富有经验的敌人稳住了心神,正准备对第40 团发起疯狂反扑,形势变得严峻起来。如何才能制止注敌军的反击呢?崔可夫紧皱眉头,拍打着脑袋。正面硬拼显然难以取得好的战果,必须侧击敌人!
崔可夫唤来传令兵,急令他赶赴营,通知他们迅速展开战斗队形,从侧翼扫击敌人蜂腰。但是,没等传令兵赶到营,团主力因遭到敌人凶狠的反扑而败退下来。
兵败如山倒。第40 团的战斗队形己被冲得七零八落,怎么办?年轻而血气方刚的崔可夫来不及细想,飞身跨上心爱的棕黄色战马,迎着正步步溃退的部队飞骑而去。他冲进慌乱的人群,大声喊道:“跟我来,”随后高举战刀,迎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扑向敌人。敌人为天神飞降似的崔可夫吓呆了,惊魂甫定的红军战士顿时勇气倍增,一个个如下山猛虎扑向敌人。刹时间,一把把战刀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光,一张张愤怒的眼睛捕捉着敌人。刚才还是耀武扬威、气焰嚣张的敌人架不住红军的枪挑刀砍,败下阵来。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右翼的形势刚刚好转,左翼又出现了险情。
红军抵挡不住数倍于己的优势之敌的凶猛冲击,已纷纷后撤,两军的距离越来越近,200 米……100 米……50 米,只有20 米了,此时,敌军骑兵也出现了,形势危在眉睫。崔可夫疾如闪电般冲到“200 高地”附近,掠过自己的部队,扑向两军之间。敌我双方都为崔可夫的行动吃了一惊,但红军战士很快从慌乱中醒悟过来,与已接近的敌人展开了肉搏战,终于击败了敌军,一鼓作气拿下了“200 高地”。
经过一天的激战,步兵第40 团将敌人赶离了维亚特卡河,并在主要方向上向前推进了15—20 公里,从两侧控制了马马得什至耶拉布加的大道,保证了大部队顺利渡过维亚特卡河。不过,第40 团本身也蒙受了巨大损失,副团长马马林、营营长热列兹金身负重伤,两位营长和几位连长英勇牺牲,人员伤亡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崔可夫只得将原来的5 个营合并为3 个营,任命1 营营长谢尔盖耶夫为副团长,土库兹明、布哈尔金、安德里亚诺夫分别担任3 个营的营长。
战斗间隙,崔可夫巡视了各部队,指示各部队迅速填补空当,组织协同好各条防线,使之保持不问断的联系,以利第二天与敌人恶战。敌人在第一天的战斗中虽遭惨重打击,但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第二天,敌人纠集残余力量,趁红军立足未稳之际,对处于穆尔济哈村的步兵第43 团频频发起攻击。第43 团经过一天激战,人困马乏,又有强敌威胁,没能巩固新占领的地区。遭到优势敌人的连续攻击后,战斗队形被打乱,部下找不到自己的指挥官,指挥官也寻不着自己的部下,一时陷入一片混乱。但红军战士们仍在顽强抵抗,他们抱定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利用每一个掩体,每一间草房向白匪军射击。子弹打光了,他们扑向敌人,用刺刀、枪托、牙齿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为了稳住部队,崔可夫立即骑马向穆尔济哈村奔去,闯入该村,指挥炮兵连压制进攻的敌军。威力强大的炮火形成一个密集的封锁网,锁住了敌人的进攻道路。崔可夫见敌人的气势已被压住,即指挥正在穆尔济哈村执行侦察任务的第40 团骑兵侦察队40 人,从潜伏的灌木丛中一跃而起,以勇猛的动作向被炮火打得晕头转向的敌人扑去。白匪军抵挡不住红军步、骑兵的进攻,乱成一团,形势开始朝着有利于红军的方向发展,右翼稳定了下来。右翼的威胁解除后,崔可夫立即返回团队,指挥部队沿大路经阿尔马拉村,向那拉布加实施主要突击,越过高地南坡,直插通往北方的大道。
不过,部队因发展迅速,超出了预定计划,部队又缺乏快捷的通讯器材,没能与上级指挥部门及友邻部队及时取得联系。友邻的江河区舰队陆战队没有料到步兵第40 团已攻抵新的地域,把第40 团当成了自匪军,对其发起了猛烈轰击。崔可夫立即发现了这一危险的误会,立即派出两名骑兵侦察员赶往陆战队,并指示传令兵在教堂的钟楼上挂上红旗,用旗语提醒陆战队停止轰击。由于崔可夫采取了果断措施,使威胁很快解除。但是,陆战队的轰击造成了第40 团冲击队形的混乱,使部队的进攻耽误了整整一个多小时。敌人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即投入大量兵力,组织起完整的火力配系,对第40 团发起了强有力的反冲击。
血在流动,心在振荡,第40 团的局势恶化。尽管崔可夫立即将营投入了战斗,但局势仍未得到缓解。此时,敌人距离崔可夫的指挥所仅300 米了,部队要想实施任何机动已不可能。如何才能打退敌人的反冲击呢?需要反击,需要进攻!作为一名军人,绝不能被暂时的困难所困;作为一名战地指挥官,更应有一种不可战胜、稳如泰山的气度。想到这,崔可夫冷静地看了看身边的战友,翻身上马,率领骑兵侦察队挥舞着大刀,猛然冲向敌群。
大刀在手中飞舞,敌人的脑袋纷纷落地,瞬时间,鲜血四溅,杀声震天。在这种面对面的较量中,崔可夫相信,两军相遇勇者胜,谁的意志坚强,谁就能取得胜利。正在拼杀之际,崔可夫突然感到左手被猛地一击,战马和人都翻倒在地,崔可夫的脚卡在马镫里,但崔可夫的手仍死死抓着缰绳。传令兵见崔可夫摔倒,驱马疾驰到崔可夫跟前,翻身下马,将崔可夫扶了起来。崔可夫忘了疼痛,牵过传令兵的马,飞身而上,继续向敌人的散兵线冲去。敌人一点也没料到红军会在如此近的地方拼死冲杀,刚才那副得意洋洋的样子顿时一扫而光,丢魂丧魄地落荒而逃。第40 团勇夺阿尔马拉村。
战斗结束后,神经一松弛,崔可夫顿感浑身无力,头晕目眩,左手尖针扎一样的疼。第1 营营长库兹明见崔可夫伤势严重,立即召来卫生员给他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并送往马马得什治疗。崔可夫吩咐政委杰尼索夫和副团长谢尔盖耶夫接替他的指挥权,继续指挥部队作战。
经过两天激战,阿津的第28 师右翼各团粉碎了盖达将军的克拉斯诺乌非姆第1 团、卡施特姆第2 团、帕夫洛达尔第58 团、萨扬第59 团、贝加尔第10 团和上乌金第12 团的进攻,占领了那拉布加城,并推进50 公里,前出到战役地区,缩小了第5 、第2 集团军之间的缺口,对高尔察克匪帮的翼侧形成了包围之势。
崔可夫团因作战勇敢、战术灵活、战果卓著,得到了师长阿津的特殊嘉奖。阿津见到崔可夫时,拍着他的肩膀激动地对他说:“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好样的!你们团已成为‘装甲团’了。”第40 团已跨人了第28 师功勋部队的行列。这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无愧荣称“装甲团”。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章,便见分晓。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