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 年的苏俄大地动荡不安,白匪军的暴乱、外来武装的干涉每时每刻都在扯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为了让居民、朋友、敌人知道苏维埃政权有一支忠诚、可靠、有力的部队,每个星期天,训练班的学员们都要荷枪实弹,带上乐队,从列福尔托沃出发,浩浩荡荡地沿多沃耶环路、米亚斯尼茨基大街和待韦尔大街强行军,有时候还要参加平定各种暴乱的行动。
1918 年7 月2 日清晨,正在野外训练的崔可夫和学员们被紧急召回营区,首长告诉学员们,左派社会革命党人正蠢蠢欲动,企图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此,上级决定将训练班的学员集中到莫斯科附近的兵营——谢列布里亚内的树林里,进行野外演习,随时准备镇压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的暴乱。
临行前,苏俄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革命导师伊里奇·列宁亲切接见了全体学员,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列宁语重心长他说:只要劳动人民的先锋队——红军牢牢记住:他们代表着并且捍卫着整个国际主义的利益的话,胜利一定是属于人民的。列宁的谆谆告诫,时时激励着崔可夫,他废寝忘食地学习,忘我地劳动,并决心为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
这一年的7 月6 日,天还没亮,尖利的战斗警报声在谢列布里亚树林响起,学员们纷纷从床上一跃而起,收拾好行装,挎上步枪,迅速奔向集结地,很快排好了队形。训练班政委马斯连尼科夫宣布,在莫斯科,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企图破坏苏俄与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发动了反革命暴乱,他们杀害了德国驻苏俄大使米尔巴赫,占领了电话局、电报局,拘禁了捷尔任斯基等苏维埃政府成员。列宁指示:莫斯科军事教官训练班和拉脱维亚部队由瓦采蒂斯同志指挥,应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左派社会革命党设在三仙巷的司令部,平息这次暴乱。
学员们接到命令后,立即分头行动。崔可夫随学员连1 排与其他部队一起,在莫斯科人波列塔耶夫的带领下,迅速向莫斯科进发。波列塔耶夫熟悉路径,带领1 排学员抄近道向三仙巷前进。当逼近三仙巷时,暴乱者的机枪开了火,一名学员饮弹身亡。1 排的火炮怒吼了。第一次参加真枪实弹的战斗,崔可夫心里未免有些紧张,身边的炮声震得他耳朵嗡嗡直响,好一阵子什么也听不见。炮击开始向暴乱者藏匿的深处延伸,崔可夫紧紧跟着战友们杀向敌人,很快占领了敌人的司令部大楼,平定了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的叛乱。
但是,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8 月30 日,穷凶极恶的左派社会革命党的女党徒卡普兰,在列宁向米海尔松工厂的工人发表演说后,当群众把列宁簇拥到汽车前时,开枪打伤了革命导师列宁,列宁身受两处重伤,生命处于垂危之中,一时间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莫斯科军事教官训练班的学员们受命再次出动,消灭隐藏在秘密指挥所的谋杀革命领袖的反革命分子。崔可夫与其他学员组成一组,在两名“契卡”人员的指挥下,迅速包围了反革命分子设在一个别墅的秘密指挥所。“契卡”人员命令:任何人都不能放出去,也不能放进去。然后就带着两名学员翻过围墙,进入了别墅。崔可夫和其他几名学员守在外面。突然,围墙上隐约闪出了一个陌生的影子,鬼鬼祟祟向外张望,崔可夫断喝一声:“站注!否则就开枪了!”那个人影猛地听到一声怒吼,身体一哆嗦,慌忙跳下墙,扭头就跑。崔可夫见黑影慌慌张张的样子,也不回答口令,立即扣动了扳机,击毙了他。第二次参加战斗,崔可夫为自己能亲手击毙谋划杀害列宁的敌人而感到非常高兴、自豪。敌对分子的疯狂反扑被粉碎了,战斗的喜悦更坚定了崔可夫拿起枪保卫革命成果的信念。经过血与火的战斗洗礼,崔可夫和他的战友们更加成熟了。
1918 年冬末,协约国的帝国主义者及其走卒在取得一次大战胜利后,开始在苏维埃俄国的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威胁这个新生的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均十分严峻。在四面受敌的危难关头,党中央和苏维埃政府审时度势,决定以东部战线为重点,粉碎敌人的武装干涉。苏俄军队代表进步势力,又有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因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东部战线连战连捷,一直将敌人从伏尔加河赶到了乌拉尔以东。但是,南部战线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哥萨克白匪军和邓尼金的志愿军得到了英帝国主义的大力支持,在顿河、伏尔加河下游、北高加索等地区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气焰十分嚣张。为了挫败敌人,收复失地,上级决定:“立即把学员派到南部战线,由波德沃伊斯基指挥,剿灭白匪克拉斯诺夫率领的部队。”接到上级指示后,崔可夫和学员们乘坐军用列车迅速赶到前沿,南部战线的波德沃伊斯基在铁路预备线的指挥车上接见了他们。波德沃伊斯基告诫年轻的学员们:“在旅里,有自己的选举制度。指挥员不是由上级司令部任命,而是由士兵自己选举。虽然你们已经是指挥员了,而且也具备作初级指挥员的素质,但是,我希望你们要尊重部队的特殊情况,并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接见完毕后,崔可夫和其余9 个人奉命前去补充西韦尔斯旅。
几经周折,崔可夫一行终于来到西韦尔斯旅驻地罗德尼乔克车站,很快受到了旅长西韦尔斯的接见,西韦尔斯也告诉他们:“指挥员选举制度在部队中已经根深蒂固,要改变人们的这种观念并非易事。”他建议大家先担任指挥员的助手或副手。随后,崔可夫被任命为该旅守卫新罗德尼乔克村连的副连长。
崔可夫来到连队后,马上就感觉到:这些久经战阵的红军战士对他这个“乳臭未干”的学生官很不信任,而且还不时地要挖苦讥讽他几句。崔可夫知道要使这些身经百战的士兵信服自己,必须用自己的行动向他们证明。
第一次带领连队作战,崔可夫心里总觉得没底,尽管在训练班经过刻苦学习,懂得了不少军事知识,深知带兵打仗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知己知波,方能百战不殆。但是,要把军事理论知识与实际带兵作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终究还是一块新天地。崔可夫决定,先从了解自己的战士、熟悉周围的地形入手。担任副连长的崔可夫细致考察了西韦尔斯旅的战线情况,对战线的现状做了客观的分析,深深地意识到由于西韦尔斯旅战线宽阔,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防线,空隙大,白匪军可以渗透到红军的战线内,对红军进行偷袭。为了防止和挫败敌人的偷袭,必须更加详尽地了解周边的地形,并查明通向居民点的每一条隐蔽的道路。为此,崔可夫带领几名战士,巡查了所有的哨卡、卫兵室和潜伏哨,全面掌握了连的部署情况。
严峻的考验很快就到来了。一天清晨,崔可夫带领几个战士去一个村庄巡查防线情况,突然发现大约有150 名白匪军正偷偷地沿着铁路路基行进,准备偷袭连部所在地,形势万分火急,如不采取果断措施,连部将被白匪军血洗。在这紧要关头,崔可夫急中生智,决定趁敌人尚未察觉己方,抄到敌人的后面,夹击敌人。想到这,崔可夫命令随行的战士以最快的速度赶回连部,报告白匪军的偷袭企图和夹击白匪军的计划,自己则弯着腰,赶到铁路旁的哨所,叫醒尚在酣睡的哨卡战士。然后,指挥驻守哨卡的22 名战士,利用小灌木丛的掩护,沿山谷向铁路猛插,在距铁路路基20 步远的一个小山丘上,占据了有利地形。
白匪军军官挥舞着战刀,指挥部队肆无忌惮地向崔可夫连连部所在地发起猛攻。由于连部已接到崔可夫的预警,已有所准备,白匪军的进攻遭到反击,双方处于胶着状态。在这势均力敌之际,只要有一点外加力量就能打破僵局。崔可夫见时机已到,急令所有23 条枪一齐开火。白匪军万万没有想到在自己屁股后面会突然冒出这么多的红军,慌忙丢下几十具尸体,仓皇逃窜。
此役,红军取得了辉煌战果,共缴获各种枪支100 枝、两辆双套马车、两挺“马克沁”式重机枪,俘敌38 人。但在激战中,连长负了重伤。鉴于崔可夫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团司令部和连里的战士们一致推举他为连长。
经过红军的艰苦奋战,南部战线的形势逐渐缓解,崔可夫和其他学员一起应召回到莫斯科。训练班除继续讲授军事课外,还向学员们讲授了政治知识。许多著名的党的活动家,如斯维尔德洛夫、库多斯基等给学员们讲过课,不久,到过前线的学员们免试获得了“红军军官”证书,接着被分配到各地担任指挥员职务。崔可夫和训练班的另外6 位同志,被派往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在喀山参加了步兵第40 团的组建工作。临行前,列宁向学员们亲切致词,指出:苏维埃共和国尚在危急之中,协约国和白匪军串通一气,相互勾结,企图摧垮红色的苏维埃共和国,这是每一个正直的人所不能答应的,革命的红军更是不会答应的。“现在我们可以说,我们有自己的军队,这支军队建立了纪律,变得更加有战斗力了。”列宁的话有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崔可夫的前进道路,崔可夫对革命的信念更坚定了。
从此,崔可夫正式成为苏俄红军的一名中级指挥员,正是:疾风知劲草,英雄出少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