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七章 不列颠战役(2/2)
    在此后几天的空战中,德国空军虽然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但却始终没有取得决定性的战果。在8 月17 日的空战中,德国空军又损失了71 架飞机,而英国皇家空军仅损失了27 架。尤其让戈林恼火的是,曾在波兰战役和法兰西战役中令敌军闻风丧胆的斯图加特式俯冲轰炸机,在英国人的喷火式和飓风式飞机的攻击下竟毫无还手之力,在这种情况下,戈林只好命令不要再出动这种飞机了,这样一来,德国空军的力量就差不多削弱了1/3 。8 月19 日至23 日,由于天气的原因,德国空军没有出动。在此期间,戈林同米尔希等人研究了对英国作战的情况。戈林指出,“我们对英国的空战已经进入了决定性的时期。需要重申的是,我们的目标仍然是消灭英国的空军,头等目标就是消灭英国人的战斗机。”凯塞林提出了英国雷达和扇形站的问题,认为德军空战失利的原因就在于此。戈林当即下令在24 日对英国的扇形站施行一次彻底的打击。

    8 月24 日,德国空军再次大规模出动,集中攻击了设在伦敦四周各机场的扇形站,并取得了重大战果,此举无疑对破坏英国的空中防御系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使战争形势迅速向有利于德国人的方向发展。

    8 月24 日至9 月6 日,恼羞成怒的戈林竟然命令德国空军每天出动1000多架次飞机。在如此重击之下,英国的空中力量已濒临崩溃的边缘,2/3 的作战飞机被德军击落,更为严重的是富有战斗经验的飞行员大部分阵亡或受伤。“局势已对空军不利,……人们感到十分焦虑。”丘吉尔这样写道。如果德国空军的进攻重点继续放在英国空军上,那么不出几个星期,英国就将陷入失去空中防线的险境。但是,从9 月7 日起,德国空军的打击目标转向了伦敦等一些城市,大空战出现了转折,英国空军得救了!这已是大战开始以来,英国人第二次绝处逢生了。

    戈林为什么突然下令改变进攻目标,从而再次犯下致命的战术错误呢?

    这要从前几天发生的事情说起。

    8 月23 日深夜,几架德国轰炸机在轰炸伦敦附近的一个军事目标时,由于航向有误,飞临伦敦上空,将几枚炸弹投到了市中心,致使一些民房被毁,一些无辜的居民被炸死。英国人认为这是德国人蓄意所为,应该予以报复。

    第二天晚上,英国出动由81 架飞机组成的机队轰炸了柏林。由于那天柏林上空浓云密布,再加上柏林城防的高射炮火极为猛烈,一部分英国飞机根本就没有找到目标,柏林的物质损失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但对士气的打击却是不容忽视的,这毕竟是柏林第一次遭受飞机轰炸,柏林人为此受到极大震动。

    在战争开始时,戈林曾在一次集会上夸口说,他的强大的空军的存在,会使柏林固若金汤,不会受到任何空中的攻击。柏林人相信了他,事实却使他们失望了。戈林也感到再这样下去,他将在民众中失去威信。最令他担心的还是,希特勒会再次对他产生不信任感。他已发觉,那些对他怀有敌意的政敌,非常想借此机会在元首面前攻击他。并不是戈林胡乱猜疑,这件事的确使希特勒怒火中烧。轰炸结束后,希特勒立刻把戈林召到总理府,命令他制定一个大规模报复的计划,准备对英国各主要城市进行攻击。而何时实施这一报复计划,还要听候他的命令。

    8 月28 日夜晚,英国皇家空军派出了更多的飞机轰炸柏林,并且“第一次在德国的首都打死了德国人”。据官方统计数字,这次空袭炸死了10 人,炸伤29 人。在此后的一周里,英国空军接连不断地夜袭柏林。英国人这样做,已不仅仅是为了报复了,更重要的是要唤起德国人的幻灭、疑虑以及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绪,他们的目的基本达到了。

    英国人的行为激怒了希特勒,他命令戈林作好月底报复英国人的准备。

    但直到9 月4 日,不准空袭伦敦的禁令仍未解除,虽然此时英国空军已轰炸柏林六七次了。9 月6 日,希特勒下令取消长达一年之久的禁令,戈林却又犹豫了。他绝望地想到,轰炸伦敦,就意味着彻底失去同英国人议和的可能,也就表明他几年来在英国人身上花费的功夫付诸东流。空军中的几位将领,发现戈林在接到元首的命令时,一反前些天那种恨不得立刻将伦敦夷为平地的态度,显得十分犹豫。执行轰炸任务的冯·里希特霍芬将军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今天下午命令轰炸伦敦。希望帝国元帅立场坚定,但我对此表示怀疑。”

    在最初的犹豫之后,戈林宣布他将亲自指挥空军对英作战。9 月7 日,他乘火车抵达临近英吉利海峡的小城德律奇。在那里,戈林命令轰炸伦敦的机群起飞。在凯塞林元帅和勒歇泽将军的陪同下,戈林边目送着乌鸦群一样的轰炸机飞过英吉利海峡,边狞笑着对凯塞林和勒歇泽说:“不知道今天晚上伦敦歌剧院上演的是莎士比亚的什么作品。”那天夜里, 380 名伦敦市民死亡,一场以屠杀对方和平居民为主要目标的空战开始了。从9 月7 日至11月3 日,德国空军每天都要出动上干架次的轰炸机,疯狂地轰炸伦敦及英国其他重要城市,使戈林感到苦恼的是,对伦敦的轰炸持续了半个多月,数以干计的伦敦市民丧生,他却没有看到英国在政治上溃败的迹象。

    戈林和希持勒都没有意识到德国空军自9 月7 日起开始的行动是无法弥补的错误。德国空军如果继续打击英国空军的话,那么就会如丘吉尔所说过的那样,“不出一个星期,英国的上空将没有空中保护力量”。德国的入侵就将成为现实。然而,自9 月7 日起,戈林似乎忘记了英国空军的存在,他将德国空军的主力几乎全都投向了伦敦、曼彻斯特、考文垂等城市。夜间空袭差不多持续了一个星期,伦敦等城市惨遭破坏。在“胜利”的鼓舞下,戈林的空军决定开始在白天行动。

    9 月15 日中午,德国空军的200 架轰炸机由600 架战斗机护航,杀气腾腾地扑向伦敦。在此之前,轰炸伦敦的德国空军几乎没有遭到英国空军的有力拦击。但是,在这一天,还没等德国的机群进入伦敦上空,由数百架战斗机组成的英国空军机群便迎面扑来。这些英国飞机不顾德国战斗机的拦截,凶狠地围攻其轰炸机。失去保护的德国轰炸机像断线的风筝一样,一架接一架地落下,其余的只得仓皇逃窜。在混战中,德国战斗机始终难以寻找同英国战斗机格斗的机会。当德国轰炸机逃离后,英国的战斗机又扑向了德国的战斗机。德国空中指挥官害怕逃离的轰炸机再次受到攻击,便命令德国战斗机群立刻撤离战场,可英国战牛机紧追不舍,在追击的途中又击落了多架德国战斗机。据伦敦电台报道,此次空战,英国皇家空军击落德机185 架,英国自损26 架。第二天,戈林下令改变战术,即规定白天出动轰炸机不再是为了轰炸,而是用以作为引出英国战斗机的诱饵。他宣称,敌人的战斗机“应当在四五天内消灭”。

    在空中大搏斗的同时,英国空军还出动了大批轰炸机对德军入侵的各个港口进行了猛烈的轰炸,使德军集结在此准备登陆时使用的舰船、军火库、人员受到了惨重的损失,坐镇柏林的希特勒不断接到各个港口遭到英国空军袭击的报告。第二天,英国空军又重复了前一天的攻击。可以说,9 月15 日的空战是不列颠战役的一个转折点。在这场空战后的两天,希特勒被迫宣布推迟入侵英国的计划。英国保庄了!当法西斯恶魔肆虐欧洲大地的时候,是英勇的英国战斗机飞行员痛击了敌人,捍卫了自己的家园。

    为了寻求对付英国人的对策,9 月18 日,希特勒主持召开有陆海空三军主要将领参加的会议。会上,陆军和海军将军都提出如果没有有力的空中保

    护,再在各个港口积蓄力量,实际上就等于自杀。尽管没有人直接指责戈林指挥的空军无能,希特勒也没有当面发泄对戈林的不满,但推迟行动计划的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戈林空军在对英国空军作战中不占优势,从而无法为地面部队提供有效的空中掩护。事实已经说明了问题,至少说明了戈林一直在说大话,希特勒内心不可能对戈林没有想法。9 月19 日,迫于情势,希特勒下令停止在各个港口集结船只和部队,“以避免再次遭到英国空军的攻击,将集结的船只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这一天起,希特勒尽管让戈林继续指挥空军轰炸英国,可它已经完全失去了战略上的意义,变成了一种毫无目的的野蛮的报复行动。

    戈林对这种乏味的作战越来越没有兴趣,他感到轰炸伦敦已不会收到什么实际效果了。9 月底的一天,在闲谈中,戈林问空军参谋长耶顺内克:“你认为柏林被毁灭之后,德国会屈服吗?”

    “当然不会。”耶顺内克脱口而出。

    当他意识到戈林的用意后,尴尬地笑了笑。他本人一直是主张对伦敦进行恐怖式轰炸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曾向戈林说过,只要德国实行大规模的恐怖轰炸,不出一个星期英国人就会投降。刚才的回答等于打了自己的耳光。

    “英国人的士气,要比我们脆弱。”他自我解嘲似地说。

    “这就是你的错误所在。”戈林说完,起身走了。耶顺内克知道戈林又要找替罪羊了。

    10 月初,体力和精力都快耗尽,显得十分疲惫的戈林回到了柏林。由于空袭警报时常出现,柏林居民的防空问题的解决已经刻不容缓了。在回到柏林的第二天,戈林不得不主持召开一个紧急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如何解决柏林的防空问题。戈林没有再提英国人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投降之类的大话,只是声色俱厉地强调,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10 月4 日,戈林去见希特勒。在元首面前,戈林流露出对不列颠战役的忧虑,没想到希特勒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对空军的表现表示满意,并说英国人在几年的时间里是无法再与德同相对抗的。在戈林临走前,希特勒又对他说,一定要将西欧和北欧的事情处理好,占领区的事情交他全权处理,他现在最好能呆在法国。

    戈林尽管不太情愿,无奈留在柏林也没有能让他打起精神的事情去做,第二天,他启程去了法国。

    希特勒在这个时候派戈林去法国,并不完全是为了让戈林处理占领区的事务,更多的原因就在于自9 月15 日德国失去对英国作战的主动之后,希特勒不想再在英国问题上耗时费力了。他认为从根本上说英国已不具备同德国抗衡的实力,尽管丘占尔还很顽强,但在近期内英国人肯定没有能力再在欧洲大陆成大气候。因此,他决定迅速结束不列颠战役,并尽快将战略重点转向东方,转向最终的打击目标——社会主义苏联。

    针对苏联的行动计划,早在8 月间就已开始酝酿。当希特勒和陆军的将领们在巴伐利亚研讨这一计划时,戈林正在卡琳庄园为对英空战作准备,希特勒根本就没同他通气。虽然进攻苏联是戈林预料中的事情,但他没想到希特勒会这么快就转移打击的目标。8 月14 日戈林在总理府参加会议时,希特勒曾在会上暗示,如果苏联背离目前的亲德政策,或者他们一旦染指芬兰或罗马尼亚,德国就将对苏联采取行动。当时,希特勒这番话并没有引起戈林大多的注意。不过,在那次会议上,戈林也提出,德国没有必要不断满足俄国对军事物资没完没了的需求。

    戈林一直在法国呆到1940 年11 月初。在此期间,希特勒加紧制订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戈林对此一无所知。希特勒倒不是有意不让戈林参与“巴巴罗萨计划”的制订,他只是担心戈林假如知道他准备进攻新的目标,会同他纠缠不清。因为放弃对英国的进攻,其实就等于承认德国人在戈林唱主角的不列颠战役中暂时束手无策,而帝国元帅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无能的,尽管他内心知道使英国人屈服并非易事。

    来到法国之后,戈林的情绪始终不好。戈林将对英空战的指挥权交给了前一段时间表现出色的加兰将军,他是戈林亲手提拔起来的将军之一。此后,他对战况就漠不关心了,整日沉醉于收集名人字画和各种艺术品,或者出席豪华宴会这类奢侈闲散的活动中,这时他好像不是统领干军万马的帝国元帅,而是颇有造诣的艺术鉴赏家或气度不凡的社会活动家。他还常常乘坐他的“亚洲号”或“鲁宾逊号”专列沿法国沿海铁路线视察各处的机场和驻防部队,他喜欢这种微服私访式的视察,每当看到当地德军指挥官诚惶诚恐的样子,听到士兵们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他的心境才能平和下来,才能真切地体会到那种大权在握的美妙的感觉。可是,陶醉之后,一切如旧,戈林仍然无法徘解心中的优愁和烦闷。他在给其姐夫埃里克·冯·罗杰的信中,提到自己已“筋疲力尽”。

    一天,戈林在乘车视察多维尔空8 军基地时,凭窗远眺,看到旁边的果园已是硕果累累,红苹果、紫葡萄把周围装点得千娇百媚,随风飘来的阵阵果香令人心醉,果农们正在忙着采摘,他被这战乱中难得一见的田园景色迷住了,心中不由得涌出一股思乡之情。他想,现在要是在自己的东普鲁士庄园里该有多好啊。猛然,他像被惊醒了一样,思绪又回到了现实中,一种未曾有过的强烈的身心交瘁的感觉袭来。他不能就这样消沉下去,他需要休一次假,以使自己受损的元气得到恢复,然后重新振作起来。

    10月末,戈林踏上了回乡之路。在巴黎停留了两天后,他回到了卡琳庄园,宣布将休息一段时间。正是:寂寞乡愁难自抑,魔鬼也有困顿时。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