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戈林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六章 爬上殿堂的毒蜘蛛(2/2)

    戈林的计划是先借用业余航空俱乐部和民用航空的招牌,建立一支小规模的空军,然后在1935 年至1938 年,迅速将其扩展为大规模的空军部队。

    戈林的计划得到了希特勒的赞同,并且从希特勒那里得到了全权处理有关建立德国空军的一切事务的权力。戈林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开始大把大把地投入资金,以至每当戈林出现在财政部的时候,财政部长都感到头痛。国防部长布隆贝馅由于空军方面的花费太大,而向戈林抱怨,戈林却很强硬地对他说:“没花你的钱,是吧?”1933 年3 月,在戈林的力主下,秘密空军部成立,戈林推荐他的密友米尔希担任了这一机构的负责人。4 月,戈林与米尔希一起向德国国防部提出,德国空军应独立于陆军和海军之外,国防部长布隆贝格将军同意了他们的要求。5 月,米尔希与德国国防部签订了生产1000架军用飞机的合同。戈林在合同签订后,与米尔希商谈时说:“我现在不要求飞机的质量有多高,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训练出一大批熟练的飞机制造工人。”这番话,戈林是针对与英法相比还很落后的德国航空工业基础而言的,此时德国只有3500 名飞机制造工人,最大的容克飞机制造厂,年产量仅为18 架容克18 型运输机。为了牢牢地控制未来的空军,戈林任命他在一战时的战友勒歇泽为空军飞行专员,在业余飞行俱乐部专事飞行员的训练工作。

    另外,戈林还从陆军调来几名精明强干的军官,瓦尔特·韦弗上校担任事实上的空军参谋长,阿尔贝特·凯塞林上校负责秘密空军的行政管理工作,汉斯·施通普夫上校为负责秘密空军的人事工作的参谋长。这一切都在极为秘密也极为迅速地进行着。

    施通普夫上任后,立即从陆军和海军航空兵中调入了一批飞行员,专门对他们进行训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训练出1000 名飞行员,当他把这一成绩报告给戈林时,戈林兴奋异常,对施通普夫大声说:“那你就再训练1000 名。”

    戈林在组建空军的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件头痛的事,那就是航空界实力派人物米尔希与他的关系越来越不好。这倒不是戈林想把米尔希怎样,而是米尔希对戈林越来越大的名气感到莫名其妙的气愤和嫉妒,常常与戈林过不去。米尔希与戈林一样,也是一个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的人。早年,他在戈林落魄之时,曾对戈林有过帮助。在纳粹党刚刚兴起之时,米尔希就感到纳粹党奇货可居,与戈林过从甚密,并向他表示要加入纳粹党。当时,希特勒考虑到米尔希在航空界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让他暂时留在纳粹党外,以党外人士的身份为纳粹效力,而将秘密申请书交给了戈林。直到纳粹党上台后,米尔希才正式加入纳粹党。

    如果公正地说,纳粹德国空军的真正的设计者应该是米尔希。在接受了戈林分派的任务后,他为纳粹空军的建设绞尽了脑汁。与戈林的浮夸自大和粗枝大叶的作风不同,他是一个讲求实际效果,同时也非常严谨的人。在纳粹空军的组建中,他运用自己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将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有条不紊地安排好,尽量做得尽善尽美。比如,对建立航空实验室、气象站、飞行学校等工作,他都脚踏实地地进行了规划。可是,米尔希的想法常常与戈林的要求有极大的冲突,尤其是在花费时间的长短方面。当米尔希将他费尽心血制订出的计划交给戈林看时,戈林却每每捧腹大笑,说:“你想在5 年里才将这一切准备停当?老兄,告诉你,你只有半年的时间。”米尔希对戈林的颐指气使极为不满,他认为,戈林对于空军的建设,除了指手划脚,说一些外行话之外,根本就没有真正做过一件实事。在几次内阁会议上,担任国务秘书的米尔希嘟嘟囔囔地说,真正的空军部长应该是他。特别使戈林不能忍受的是,米尔希又怀疑他在注射吗啡,并向他发出了警告。戈林对此很恼火,但他深知米尔希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材,又是自己多年的好友,所以还不愿意一下子撕破脸。米尔希对戈林的一番苦心却没有任何表示,更不想领他的情。有几次戈林与米尔希通电话,都被米尔希挂断了。

    一件意外的事情让米尔希在戈林面前低下了头。米尔希的政敌——巴伐利亚冲锋队的头目克罗奈斯,偶然发现米尔希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犹太人。为了搞垮米尔希,他逢人便讲,很快使这件事不胫而走,在纳粹党内风传开来。戈林得知这件事后,立即觉得逼米尔希就范的一个绝好的机会来了。

    一天,戈林约米尔希去上萨尔斯堡参观他选定的别墅的地点。在路上,戈林装作漫不经心地对米尔希说,有人揭发他的父亲是一个犹太人。米尔希大吃一惊,当场就语无伦次地对戈林说,他将对自己的血统做一次调查。戈林则安慰他说,自己会帮助他的。两个月后,米尔希给戈林带来了一封米尔希母亲的信,信中说,他不是他父亲的亲生儿子,他的生身父亲是米尔希父亲的叔叔,米尔希是一桩家庭事件的产物。尽管将这种丑恶的家庭关系告诉别人,米尔希很感尴尬,但这总归可以说明米尔希只有一半犹太血统,一半总比全部要好。失宠事大,面子事小,孰轻孰重,米尔希看得很清楚,事到如今,他实在顾不了那么多了。戈林乘机拉拢米尔希说,不要为此事担忧,他要亲自妥善地处理这件事。不久,克罗奈斯就被戈林撤职,直到被法庭以诽谤罪起诉,克罗奈斯这个十足的可怜虫不明白自己已成为戈林的政治阴谋的牺牲品。事过之后,米尔希果然对戈林感激涕零。戈林着实为米尔希的降眼高兴了一阵子。米尔希再也不为他是否是“真正的空军部长”而计较了,再也不对居于戈林之下而耿耿于怀了,从此他便心甘情愿地为戈林卖力,为他人作嫁衣。

    在米尔希的主持下,纳粹德国的空中力量很快便发展起来。8 月25 日,第一架新型轰炸机的样机生产出来,米尔希将它伪装成容克Ⅲ型客机。德国各地的飞机制造工厂陆续投入生产,其规模也有明显的扩大,仅容克飞机制造厂的工人人数就已达13500 名。在德国各地,大约还有200 万人在为未来的空军兴建机场、营房等各种设施。8 月31 日,为了表彰戈林在建设德国空军中的“卓越贡献”,兴登堡任命他为德国空军上将。作为回报,戈林将东普鲁士的一个庄园送给了老总统。

    10 月,按照戈林的指示,容克飞机制造公司被收归国有,作为轰炸机和战斗机的主要生产基地,科彭贝格受委任管理这些工厂。戈林深感天地确实变了,如果他一直在空军中的话,从上尉到上将,在正常的情况下,即使一帆风顺,也得付出一生的精力。

    戈林如今真应该满足了,他几乎什么都有了。头上顶着一大堆头衔,什么德国国会议长、德国内阁成员、普鲁士总理、德国空军上将等等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职务,都加在了他的身上。但是,戈林并没有感到满足,一有机会,他就想再捞取一点权力,哪怕是与他没有任何关系的职位,他也会趋之若鹜。当他得知文化部长鲁斯特没同他商量,就任命了“帝国主教”时,马上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在给鲁斯特的信中,戈林除了发泄自己的不满之外,居然厚颜无耻地提出,帝国主教应该由他来担任。在信中,戈林写道:

    我很惊讶地发现,任命已经成为事实。但是,我仍然认为,在没有帝国教会只有地区性教会的情况下,不应该任命帝国主教。革命以前(指1918 年的11 月革命〕,普鲁士国王是普鲁士教会的大主教。我认为,现在这种权力应该移交给普鲁士政府,即普鲁士总理……

    戈林对这件事并没有就此罢休。不久,由于德国各教会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希特勒试图予以调节,却未能成功。为此,希特勒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教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一新的教派被命名为“日尔曼基督教”。全德29 个教会以民主的办法推举柯尼希斯贝格的路德维希·穆勒担任帝国主教。戈林听说这一消息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过,他也知道,他不便直接向希特勒要求担任这一职务,虽然心有不甘,却又一时拿不出太好的计策。

    与此同时,一位叫马丁·尼莫勒的教士组织了一个名为“教区紧急牧师联盟”

    的组织,用以同穆勒相对抗。戈林起初对此事抱着隔岸观火的态度,漠然地注视着这场同他已无太大利害关系的争端。但是不久,戈林便发现自己即使当不上帝国的主教,也可以利用这一矛盾达到控制教会的目的。他首先找到穆勒,说他可以帮助穆勒击败尼莫勒组织的反对活动。穆勒见戈林居然肯为他出头,感激万分,因为他知道这位总理此时在德国几乎没有办不成的事。

    戈林如果出面帮助他,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戈林没有对帝国主教提出任何条件。对于他来说,帝国主教的诚惶诚恐之态和阿谀奉承之词,甚至要比当上帝国的主教还要令人快慰。以后就是戈林想通过教会为他做点事情,穆勒能不鞍前马后地为他效力吗?

    与穆勒见面后,戈林开始让他的研究所日夜监听尼莫勒的电话,同时,让手下的人搜集尼莫勒的“教区紧急牧师联盟”的各种档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有了。1934 年1 月25 日,在希特勒将接见尼莫勒等反对派牧师代表时,戈林的研究所终于窃听到尼莫勒对希特勒不利的谈话。当接见正在进行的时候,戈林手持一个红色的卷宗急火火地走了进来,他向希特勒扬了扬手中的卷宗说:“我的元首,作为普鲁土的总理,我请求您允许我向您读一份刚刚收到的——”他故意地停了一下,指着尼莫勒说:“这位紧急牧师联盟主席的一份电话记录。”瘦小精悍的尼莫勒不解地看着戈林,不知道戈林要说些什么。希特勒知道,这位无孔不入的普鲁士总理肯定得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读吧。”希特勒说。在场的人也都怔怔地望着戈林。戈林慢条斯理地从红色卷宗中抽出几份棕色文件,拿出其中的一份念道:“我们已经装好了‘炸药’,我们已经将备忘录呈交给总统,我们已经使他下定了决心。今天的教会事务会议召开之前,总统要拘捕总理,让他得到应有的惩罚。”尼莫勒这时才恍然大悟,他的电话被戈林派人窃听了。他听着这似是而非的“电话记录”,脑中一片空白,记不清自己在电话中究竟都说了些什么。他看到希特勒的眼中射出阴冷的光,狠狠地盯着他说:

    “你真以为用这种见不得人的伎俩就能在我和总统之间埋下你的‘炸药’吗?

    就能威胁到帝国生存的基础吗?”尼莫勒明白,他现在就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了。他张口结舌,半天才嗫嚅着说:“总理先生,我的动机只是为了教会,为了耶稣基督,为了第三帝国,为了您的日尔曼人民着想。”希特勒厉声打断了他的话,对他说:“请把为第二帝国着想的事留给我吧!”尼莫勒沮丧地低下了头。戈林见状,知道尼莫勒大势已去,现在只剩下趁热打铁,再施以最后致命的一击了。戈林对着尼莫勒继续念道:“我们给他(指兴登堡)

    浇灌了许多的圣油,他决定把这个混蛋赶出去。”念到这里,尼莫勒站起来,大声地分辩说:“这不是我的话。”

    希特勒一句话都不说,只是冷冷地看着他。戈林暗暗高兴:尼莫勒这下子彻底完蛋了。他见目的已达到,就不再说话,坐在沙发上幸灾乐祸地看着痛苦的尼莫勒走出门外。当天,戈林派警察搜查了尼莫勒的住所,但没有找到任何尼莫勒将要谋反的证据。两天后,尼莫勒被解除了一切职务。

    纳粹德国倒台后,人们在戈林的总理府的档案室中找到了尼莫勒电话的真实记录。原文是这样的:

    事由:宗教纠纷尼莫勒与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人通话。尼莫勒告诉他说:总统在中午12 时在更衣室召见了希特勒。这是最后的一个步骤!总统会见他时,手中拿的是我们的报告。在内政部交涉的结果也很好(没解释如何交涉的)。

    “我太高兴了,我已经很好地控制了迈塞纳(注:兴登堡的国务秘书)。如果出现意外——这是我不希望的。我们已经为自由教会带来了一个好的开端。下午晚些时候再给我一个电话。那时我想会有更多的消息的。”

    监听时间:1934 年1 月25 日上午10 时15 分这就是戈林研究所监听到的尼莫勒的电话的真实记录。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戈林瞒天过海的本领有多么高超。这也是戈林利用他的研究所为其击败对手服务的一个小小的例子。

    戈林在这段时间旱,又开始注射吗啡。许多人都已经注意到这一事实,只是没有胆量说出来。在吗啡的刺激下,戈林无限膨胀的虚荣心促使他做出了一系列不顾廉耻的事情。他对巨额财富的追求和对令人肉麻的奉承的渴求,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整个德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要定期向他进贡,社会各阶层的各色人等投其所好,将各种各样的礼物源源不断地送进戈林府邸。索取贿赂、接受礼物,成为戈林总理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他手下的工作人员很快便使这项工作系统化和制度化了。

    戈林在金碧辉煌的总理府住腻了,他计划建造一座庄园式的别墅,并将庄园命名为“卡琳庄园”。巴伐利亚邦政府以“赔偿在1923 年戈林先生所遭受的损失”为名,送给他一块上萨尔斯山区最好的地皮。这里位于四周环绕着森林与湖泊的山顶平原,既可以欣赏到一望无际的茫茫林海和美不胜收的湖光山色,又可以随时到森林中猎取各种野兽。戈林让建筑师将他第一次与卡琳相遇的地方——他一直无法忘怀的罗克尔斯塔特城堡中的一个木制猎屋绘成图样,作为卡琳庄园的第一期工程。不久,这个木质的小猎屋建成了。

    戈林带着随从来到这里,他忽发奇想,让他的随从罗伯特给他套上带着金马刺的俄罗斯式长统马靴,披上一件拿破仑式拖地披风,外套一件丝织的宽松罩衫,手持长矛,耀武扬威地穿行于丛林之中,小丑一般滑稽可笑,大概他是想扮成中世纪的条顿骑士的模样。兴奋之余,他又万分伤感地想起了卡琳,想到如果她能活到今天,看到如今的戈林的一切,一定会赞赏不已、甚觉欣慰的。回到柏林不久,戈林就派人通知卡琳山庄的工人,让他们在山庄下面的湖畔为卡琳建造一座陵墓。他准备日后将卡琳迁葬此处。

    戈林雇用两名普鲁士的宫庭建筑师为他设计卡琳庄园的图纸,他不断地对每一个细节吹毛求疵,连门把手的式样都要由他最后敲定。建筑师只好按照戈林的意见反复修改图纸,直到戈林满意。

    10 个月后,一座宫殿式的建筑落成。这座建筑的外表百般雕琢,极尽浮华之能事,内部装修则足以同普鲁士王宫相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屋顶装有枝形水晶吊灯,墙上挂着佛兰德尔的挂毯、文艺复兴时代画家的名作,以及其他难以计数的从各地搜罗来的珍贵的装饰品。与戈林的卡琳山庄相比,希特勒距此不远的别墅就显得寒酸了一些。建造这座建筑花费的1500万马克巨资,全部划归空军部和普鲁士政府的经费预算,由这两个机构支付。

    戈林为了显示他作为纳粹德国二号人物的显赫地位,在希特勒访问意大利回国后,便邀请希特勒参加卡琳的迁葬仪式,希特勒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希特勒之所以这样做,大概除了不能不给戈林面子外,还因为他对这位瑞典女伯爵一直抱有好感。在希特勒入狱期间,是卡琳一次次地出入德国与意大利,为戈林带去他的指示。同时,这位女伯爵也是纳粹运动的狂热支持者,戈林参加纳粹运动,并能历尽坎坷,坚持下来,没有卡琳的帮助是不能想象的。1934 年6 月20 日,卡琳的迁葬仪式举行。这个隆重的仪式不仅轰动一时,其规模就是在现代德国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一辆专列将卡琳的石棺从斯德哥尔摩经北普鲁士运至距卡琳庄园最近的上萨尔斯火车站,在专列经过的所有的城镇,人们都要遵照戈林的命令佩戴黑纱;在沿途车站,希特勒青年团的团员们列队肃立,迎接专列进站;少女联合会的会员则在列车经过的大桥旁撒满鲜花;铁路两侧,成千上万的妇女向早已作古的总理夫人致哀。戈林与希特勒两人在车站脱帽肃立,等待专列的到来。

    在卡琳山庄,戈林邀请了数百名来宾参加隆重的迁葬仪式,其中有各国的外交官和政治家,以及卡琳的一些亲属。在苍凉的猎号声中,十几名虎背熊腰的大汉吃力地抬着沉重的石棺走了过来,然后缓缓地将石棺放入花岗岩陵墓中。

    戈林终于了却了一桩心事,通过此举,他既寄托了自己对亡妻的深情厚意和无尽哀思,也向世人表明,他戈林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以换取人们对他的好感,树立他在人们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正是:弹精竭虑握权柄,贪荣慕利欺世人。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