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罗斯福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十二章 孤立主义(2/2)
    在奈伊委员会报告的刺激希特勒重整军备的威胁下,国会孤立派急于制定束缚罗斯福手脚的立法,规定欧洲发生战争时总统所能采取行动的限度。在这个背景下,国会制定了对交战国实行武器禁运的1935年中立法,参议院通过该法案时仅仅花了25分钟。这个法律期满之后,又制定了禁止向交战国贷款的1936年中立法。1937年中立法则规定,不准美船航行到交战区,不准武装美国商船,对交战国实行非军火贸易的现购自运原则。为了抚慰孤立派,罗斯福在1935年10月的一次演说中,郑重其事地宣布:“不管海外的各个大陆发生什么事情,美国仍将而且必须不卷入其中,保持行动自由,这是很久以前我们的国父所祈愿我们保持的。”

    一条条的中立法,像一道道的绳索,捆住了总统的手足。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不但不能采取反对中立法的行动,而且还表明自己与普遍的情绪是一致的。1935年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1936年希特勒进军莱茵河,罗斯福说只能对局势“警惕地等着瞧”。这反映出罗斯福在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前,对欧洲局势发展难以采取坚定行动的境况。1936年8月,他在纽约肖特夸夏季讲学中心,发表了一通博得喝彩声的《我憎恨战争》的演说。他向人民保证他弹精竭智地“思考和计划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免于战争”。可是,当他听说张伯伦打算以承认墨索里尼对埃塞俄比亚的征服来换取一项友好条约的交易时,则认为张伯伦是在进行一次极大的投机。他打比喻说:“如果一个警察局长同匪帮谈条件,谈的结果是匪帮不再作案,这位局长就成了个英雄;可是如果匪帮食言,这个局长就要进监狱!”

    1937年,新的世界大战的阴影已经投射在地球上。在东方,日本法西斯大举侵华;在西方,德意法西斯则在欧洲和非洲进行侵略。20年前使美国卷入欧洲战争的过程和教训,像梦魔一样压在美国人心头。在新的一代美国人中,和平主义情绪尤其强烈。这就是本世纪30年代在制定美国外交政策上举足轻重的国会孤立派的群众基础。30年代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纲领,概括起来就是反对与欧洲结盟,反对干预其他大陆的战争。孤立主义在各地都有强大势力,尤其是在中西部、西北部和落基山地区更为强大,而芝加哥则是孤立派的中心。这些地区选出来的国会议员,不少人在不同程度上支持罗斯福的国内政策。例如有死硬孤立派之称的共和党参议员海拉姆·约翰逊,从1917年进入参议院直到他1945年死去,一直是威尔逊和罗斯福外交政策的坚决反对者,可是这位参议员却是罗斯福新政的支持者。被称为“孤立主义之狮”的威廉·波拉在内政上也是支持罗斯福的,这就更增加了罗斯福的困境。当广大群众没有作好精神准备,没有从传统观念中懈脱出来,没有正确权衡与自己攸关的利害时,而去采取某种重大的行动,那么这在政治上是危险的。罗斯福从威尔逊1919年的失败中看到了这一点。18年后他又亲身体验了一次。罗斯福决定要谨慎地处理这一问题。

    为了用事实教育群众, 逐步克服孤立主义思想,1937年10月5日,罗斯福在孤立主义的大本营芝加哥发表了一次著名的演说。他指出:

    “世界的政治情势近来发展得越来越恶劣,引起了那些希望同其他国家和民族和平友好相处的一切民族和国家的严重关切和焦虑。

    “大约15年前,人类对于持久国际和平的希望十分强烈,当时60多个国家庄严保证在促进其国家目标和政策时不使用武力。在凯洛格-白里安非战公约中所表达的高超抱负以及由此引起的和平希望,最近已为一种对灾难的习惯性恐惧所替代。几年以前开始了恐怖盛行和国际上无法无天的情况。

    “它开始于对别国内部事务的非法干预或者违反条约规定去侵入外国领土;现在它已达到严重威胁文明社会本身的基础的地步。标志着文明社会走向正义、法律和秩序的各个里程碑和传统,正在被完全抛弃。

    “未经宣战,没有预警或任何正当理由,包括大批妇女和儿童在内的平民正在空袭中遭到残酷的屠杀。在所谓和平的状况下,船只无缘无故和未经预先通知就遭到潜艇攻击并被击沉。有的国家在从未危害过它们的国家中煽动内战,并在内战中支持一方……

    “无辜的人们、无辜的国家,正在因为一种对势力范围和霸权的贪婪而被残忍地当作牺牲品,这种贪婪是缺乏任何正义感和人道主义的考虑的。

    “如果这些事发生在世界的其他部分,不要设想美洲将会逃脱,美洲可能幸免,西半球将不会遭受攻击,并将继续安宁地、和平地维持文明社会的道德和学术。”罗斯福进一步指出:“如果那样的时代到来,武装将提供不了安全,权威将提供不了助力,科学将提供不了答案。狂飙猛扫,混沌重现,一切文化花朵尽遭蹂躏,全体人类均皆夷灭。”

    罗斯福强调说:“要使那样的时代不致发生——为了获得一个可以自由呼吸、友好相处、无所畏惧的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必须作出一致的努力去维护法律和原则。只有如此,和平才能得到保证。爱好和平的国家必须作出一致的努力去反对违反条约和无视人性的行为,这种行为今天正在产生一种国际间的无政府主义和不稳定状态,仅仅依靠孤立主义或中立主义是逃脱不掉的。”

    罗斯福最后用他惯用的比喻辞令向听众指出:“世界上无法无天的瘟疫正在蔓延,看来这是不幸的事实。每当一场侵害人身健康的瘟疫初起时,社会上都会赞同并实行隔离病人,以资保障居民的健康,防止疾病蔓延。”这就是被称为有重要意义的“防疫演说”。这是罗斯福在经历了四年多的迎合孤立主义者、和平主义者的要求之后放出的一个试探气球,想探探舆论的新风向。

    在这次广播讲话中,罗斯福还暗示美国不能排除卷入战争的可能。他说:“我们决心置身战争之外,可是我们不能保证美国不受战争的灾难性的影响和免于卷入战争的危险。我们正采取使我们卷入的危险减至最小限度的一些措施,但是在一个信任和安全巳经遭到破坏的骚乱的世界里,我们不能得到完全的保障。”演说一发表,国会中孤立派大为恼火,竟以提出弹劾相威胁。罗斯福发现美国人民还不愿接受以集体行动来反对侵略者的概念,也就不再提“隔离”主张了。后来他对一位朋友说:“真难啊,你一心想带领人们前进,可是回头一看,没有一个人跟着你,这真可怕!”

    虽然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行动步步加紧,但是孤立主义者似乎并没有什么觉悟,反而在“魔鬼”面前更加畏首畏尾了。1937年12月12日,日军向南京发动了进攻,吃水不深的美国炮舰“帕亲”号停泊在长江位于南京西南大约27英里的地方。一些美国商人、外交官和新闻记者正在炮舰上避难。“帕奈”号的天篷上刚涂好两幅巨大的美国国旗,在它附近美国公司的三艘油轮上也都飘扬着星条旗。下午一点半刚过,一群日本轰炸机从空中俯冲下来,对“帕奈”号进行了轮番轰炸。当乘客和船员们坐木筏和小船上岸的时候,日本飞机又来扫射。两名美国水兵和一名意大利记者中弹身亡,还有40人受伤。三艘油轮也受到轰炸和扫射,在下沉之前冲到了浅滩,油轮上的中国船员逃到岸上,同一天在长江上的几艘英国船也受到了袭击。

    罗斯福和国务卿赫尔对日本法西斯军队肆意击沉“帕奈”号的行为义愤填膺。他们向东京发了一个愤怒的电报,要求对击沉这艘炮舰并造成美国人伤亡的事件进行道歉和赔偿。然而,这一事件却助长了孤立主义情绪,他们深恐此事将导致美日对抗。当一项被搁置很久的决议案又拿到众议院投票表决时,孤立主义者们进行了种种抵制。这项决议案要求修改宪法,规定在总统宣战之前进行公民投票。而使这项决议案不能通过的唯一障碍是总统的那封措词强烈的抗议电报。罗斯福说,这项决议案使他“不能”施行对外政策。即使这样,表决结果仍然是209票对188票,这显然表明了孤立主义的实力。

    鉴于国内的情况, 罗斯福没有就此事大作文章。但在1938年1月召开国会时,他向国会提交了一份要求增加国防开支的特别咨文。“作为陆军和海军的总司令,”罗斯福说,“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责任,我应该向国会报告,鉴于其他国家的武装力量日益强大,我们的国防力量不足以达到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因此需要加强。”总统要求国会拨款10.4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加强海军力量,山为海军被视为美国的第一道防线。提出美国必须准备两洋作战,要建立两洋标准的海军,即建立等于德意日三国海军力量总和的两洋舰队。当时日本海军已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68200吨的“大和”号和“武藏”号,它们配备的火炮口径是18.1英寸,而美国海军按照条约规定的限制配备的火炮口径是16英寸。

    罗斯福的提案,遭到孤立派的强烈反对,他们怀疑罗斯福要与英国联合起来玩弄“欧洲强权政治”把戏。国会要求总统表明,不使用美国海军来保护在作战区域做生意的美国人,也不用来“巡弋世界各地”和“强迫实施国际法和国际秩序”,反对与英国取得任何谅解和协议, 并要求美国从远东撤出军队和商务代表、 承认“满洲国”,主张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经过长期激烈的辩论,才通过罗斯福扩大海军装备的法案。

    1938年8月, 英法屈从希特勒的压力,听任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在当时的条件下,罗斯福难以对慕尼黑悲剧作出强烈反应,但是他对局势的发展感到震惊。展现在他面前的是这样的一幅世界图景:奥地利被希特勒兼并了,捷克斯洛伐克被希特勒肢解了,柏林——罗马轴心更加肆无忌惮,中欧和东欧实际上已经成了法西斯德国的势力范围,日本正进行着侵略中国的大规模战争,并在太平洋上蠢蠢欲动,同西方的德国、意大利遥相呼应。美国在东西方的利益都受到严重挑战。在此情况下罗斯福向国会提出了取消中立法案的禁运条款。他认为中立法不利于受害者,实际上是帮助了侵略者。在此后的300天中,罗斯福为修改中立法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参议员们在会见时对罗斯福施加压力说,全体共和党议员和25%的民主党议员都反对废除武器禁运条款。在这次不愉快的会晤后不到两个月,欧洲战争爆发了。可是孤立派不服输,组织了一次广播运动,大造舆论反对修改中立法。其中,著名孤立派代表人物林白上校做了令人发呕的表演。他在世界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光彩的形象。正是:总统修改中立法,右派狂吠来挡驾。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