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登陆行动刚开始不久,麦克阿瑟即命令马上派一艘汽艇来送他上岸。但负责作战的海军将领认为当时滩头正处于敌人的炮火之下,因此未按预定时间派汽艇来。麦克阿瑟让手下人告诉这位将军:"立刻派汽艇来!"5分钟后,汽艇果然来了。上岸后,他在一个离日军阵地不到200码的高地上驻足,与战地指挥官一起查看地图。这时,日军一挺机枪向他们射来,溅起一片尘土。其他人都卧倒在地,唯有麦克阿瑟仍站在那里若无其事、一动不动地还在看地图。末了,他把地图交还给那位军官,并指着附近的另一个高地说:"我们去那里看看。"当他们从高地上下来时,那挺机枪又扫射过来,打落了他们身旁树上的树叶。麦克阿瑟转身对那位指挥官说:"顺便提一下,我想最好派几个人干掉那挺机枪,免得它伤了什么人。"过后,美国的一家报纸以《卧倒,将军,卧倒!》为题,强烈呼吁麦克阿瑟"下次再发生这样的情况,听到卧倒的命令后,可别再站着不动了",以免带来毫无意义的牺牲。该文还讽刺说:"您真以为危险是那么甜滋滋的,她的脸蛋是那么白哲,使您沉迷不能自拔吗?常识断定应该卧倒,您就要卧倒。您不必使您的士兵信服您是一位勇士。您不必使我们这些纳税人和战争债券的购买者信服。 "
7月5 日,麦克阿瑟返回马尼拉。在前一天,他已宣布菲律宾战役正式结束。实际上,克鲁格在吕宋的清剿作战还远未结束,他只消灭了10万余日军,还有6万多躲在吕宋北部山区,他们直到战争结束才投降。但这股几近弹尽粮绝、疲惫不堪的残敌,此时已构不成什么威胁。在菲律宾战役(包括莱特、吕宋和南部诸岛作战)中,日军共被击毙40余万人,而美军则只伤亡6.2万人(其中亡1.4万)。与日军的损失相比,美军的伤亡是微不足道的:每阵亡1人,就有30名日军被打死。
在婆罗洲战役接近尾声时,麦克阿瑟还拟制了爪哇登陆计划,以夺取荷属东印度群岛,恢复荷兰人的殖民统治。但参谋长联席会议考虑到进攻爪哇在战略上没有什么意义,且盟军要全力用来准备对日本本土发动进攻,故未批准该计划。对此,麦克阿瑟认为这是一个严重错误,是政治在干涉军事。
为彻底摧毁日本的战争潜力和日军的抵抗意志,创造进攻日本本土的有利条件,美军从3月份开始还加强了对日本的空中轰炸和海上封锁。3月9日夜,美军第20航空队在柯蒂斯·李梅将军指挥下,从关岛出动334架b一29轰炸机对东京实施第一次低空大规模"火攻",共投燃烧弹1667吨。东京顿时成为一片火海,1/4以上的市区被烧毁,8万多人被炸死或烧死,100万人无家可归。以后10天,李梅又出动轰炸机1595架次,对东京、大阪、名古屋和神户投燃烧弹9373吨,被称之为"火攻闪击战"。这种要命的"火攻",其规模越来越大,并扩大到其他城市。到7月份,肯尼的飞机和哈尔西的舰载机也加入到这一轰炸行列。肯尼说,他几乎每天都以冲绳为基地出动600架以上的飞机对日本进行袭击。哈尔西自7月1日率第3舰队自莱特湾再次出海后,三次袭击东京、两次袭击北海道、三次袭击獭户内海。大轰炸使日本98座城市遭到程度不同的毁坏,轻者被毁一半,重者全部成为废墟;大轰炸给日本平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数十万人被炸死,上千万人流离失所;大轰炸几乎使日本工业陷于瘫痪状态,飞机、电力和炼油工业分别下降65%、70%和80%,其他军工生产下降30%以上;大轰炸给日本的海、空军也带来极大的破坏,大量机场被摧毁,日本海军残部被基本消灭。这些连续不断而肆无忌惮的轰炸,几乎未引来任何报复性行动。日军大本营已把飞机(其中大部分是"神风"特攻机)隐蔽起来,一心准备在本土与美军决战。
与此同时,美军从3月份起开始对日本本土实施大规模海上封锁,以切断其海上运输线,使日本列岛成为孤岛。美军除组织潜艇、航空兵和水面舰只袭击日本商船,实施破交作战外,还重点对日本本土实施了代号为"饥饿战役"的布雷封锁。布雷兵力主要由第20航空队的b一29轰炸机担任,由战术航空兵和潜艇协同。从3月27日起到战争结束的4个半月时间里,第20航空队共出动飞机1500余架次,向下关海峡、獭户内海以及各大海港投布水雷1.2万余枚,毁伤日本船只670艘,总吨位近140万吨,使日本本土与其西南诸岛、中国和朝鲜之间的海上交通基本被切断。结果,在轰炸和封锁的共同打击下,日本经济陷于崩溃,许多工厂关闭,物资补给中断,军需生产停顿,油料枯竭,飞机和舰船停航;全国陷于混乱、恐慌和饥饿之中。
面临绝境,日本统治集团一面企图垂死挣扎,准备本土决战,一面进行和平试探,寻求体面投降。从3月份开始,日本即试图通过瑞士和瑞典某些中间人向美国进行这种和平试探,但由于其内部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严重对抗,使执政者举棋不定,毫无结果。4月上旬,铃木贯太郎上台,起用主和派东乡茂德任外相,向盟国摆出和平姿态。德国投降后,日本统治者不得不正视败局已定的现实,开始真正考虑和平问题。在5月12月举行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上,海军大臣米内光政提议由苏联出面调停,以保留帝国国体为条件,与盟国达成不丢面子的和平。这项建议受到铃木首相的认同,但却遭到东乡外相的反对。东乡认为,苏联人不会帮助日本,它的要价会很高,要使它不参战都难办到。按他的意见,"最好还是与美国直接进行停火谈判"。最后,会议还是决定求助于苏联,并请前首相广田弘毅出面与苏联大使接触。广田在与苏联驻日大使马立克接触时,并未直接挑明来意,而只是希望苏联继续保持中立。马立克对广田的建议态度冷淡,不置可否。
当时日本政府定下的方针是,最好与盟国达成体面和平,起码应保留天皇制度,若盟国坚持要求无条件投降,那么日本将血战到底。因此,在进行和平试探的同时,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于6月6日通过把战争进行到底的决议。虽然天皇在两天后的御前会议上批准了该决议,但他内心却有一种不祥之兆。在宫内大臣木户的鼓动下,他于6月22日即冲绳岛被宣布占领的当天,召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成员开会,亲自过问和谈事宜,希望立即采取行动,派使者赴苏联交涉。与此同时,广田和马立克仍在进行接触,他以让出在中国东北的特权为条件,要求苏联再次作出中立保证。但数日过去,苏方仍不予理会。日本人哪里知道,他们给的这点好处,斯大林早在2月份的雅尔塔会议期间就已从罗斯福那里得到了,甚至比日本答应的还要多。不明真相的天皇终于按捺不住了,于7月7日召见铃木首相,指示他"切勿错过探寻苏联真正意图的时机",立即派特使到苏联去直接交涉。7月12日,前首相近卫文末磨被召到东京,天皇亲自向他下达了出使苏联的命令。同时,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接到政府来电,指示他就近卫访苏事宜同苏方磋商。佐藤对此不抱希望,认为"通过谈判缔结和约得不到苏联的支持",除接受无条件投降外,别无他途。
此时,在美国国内,决策者们正设法寻求使日本无条件投降而又不必进行计划中的进攻日本本土的途径。为夺取小小的冲绳岛而付出的可伯代价,使预计中的进攻日本本土的伤亡数字加码到100万大关了。常规轰炸和海上封锁看来不足以使日本尽快接受无条件投降,唯一的办法是使用即将研制成功的原子弹。6月1日,杜鲁门总统收到由陆军部长史汀生领导的临时委员会的报告,建议尽快使用原子弹,加速结束太平洋战争。在6月18日总统召集的一次会议上,杜鲁门接受了进攻九州的计划,并初次讨论到使用原子弹的可能性。史汀生和马歇尔都主张使用原子弹,轰炸一个能明确显示其威力的目标。陆军助理部长麦克洛伊则强调,在使用原子弹前,应给日本人以适当的警告和投降的机会。当7月16日杜鲁门抵达柏林参加代号为"终点站"的波茨坦会议时,他接到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喜讯,这使他信心倍增,"简直要指挥整个会议"。丘吉尔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也感到无比兴奋,认为进攻日本已没有必要。在会议的前两天,斯大林向杜鲁门透露了日本人曾请他出面调停,但他未作肯定答复,并问杜鲁门是不是应该置之不理。实际上,杜鲁门从军方所截收的莫斯科与东京之间的电报中,已知道了这一情况,但由于他此时手中已有原子弹这张王牌,不想接受日本人的任何投降条件,因此让斯大林自行其是。于是,驻莫斯科的佐藤大使便被告知,由于天皇的建议含糊不清,苏联无法作出答复。
7月24日,杜鲁门把美国已经拥有能使战争结束的威力巨大的炸弹一事透露给斯大林,其用意一方面在于炫耀,另一方面在于暗示苏联已无必要参战。但斯大林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希望美国会好好地用它来对付日本,而苏联则仍将于8月份对日宣战。同一天,杜鲁门批准了向战略空军司令卡尔·斯帕茨将军下的命令,该命令称:"1945年8月3日后,一俟天气条件允许目视轰炸,第20航空队第509混合大队即对下列目标之一投掷第一颗特种炸弹:广岛、小仓、新泻和长崎。"
作为对日本的最后警告,两天后,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宣布其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该公告既未提到原子弹也未提到天皇,只警告说若不立即投降,将遭彻底毁灭,并保证一俟建立起"爱好和平的负责政府",占领军就将撤走。东乡外相在听到这个公告后认为"这不是无条件投降的命令",建议要慎重对待,不予评价,但军方却要求公开拒绝。作为妥协,铃木首相于7月28日在记者招待会上称:"我认为,《波茨坦公告》只不过是《开罗宣言》的翻版,因此政府不予重视。我们对之'默杀'(不予评论之意)。"但美国人把"默杀"一词理解为"置之不理"、"拒绝接受"。杜鲁门在听到铃木的讲话后只说了一句话:"现在没有选择余地了。"
此时此刻,日本政府仍指望苏联出面,作出某种有利于日本的和平创议。东乡电令佐藤:"请再作努力,务使苏联对派特使去一事产生热情。……关于此事,一日之差可能铸成千年悔恨。"但苏联此时已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即将对日作战,因此对日本的呼吁继续装聋作哑。
美国此时则已不耐其烦,急于赶在苏联参战前结束这场战争。8月6日凌晨,蒂贝茨上校驾驶"伊诺拉·盖伊"号b一29轰炸机在两架护卫机的护航下从提尼安岛起飞,机上携带着取名"小男孩"的原子弹。8时15分,"伊诺拉·盖伊"号在日本广岛l万米上空投下"小男孩"。43秒后,这颗当量为2万吨梯恩梯的原子弹在距地面666米处爆炸,顷刻问,广岛大部分市区化为一片焦土,10万人被炸死。16小时后,白宫发表声明,宣布对日本使用了原子弹,并称《波茨坦公告》的目的在于使日本人民免遭彻底毁灭,但日本领导人却拒绝了它。"如果他们现在仍不接受我们的条件,那么一系列毁灭性打击将如雨点般从天而降。这种毁灭在地球上还从未有过。"
东京对这一警告仍不予答复,只是电令佐藤在莫斯科加紧活动。8月8日下午,莫洛托夫终于召见佐藤。佐藤欣然前往,但他等来的不是帮助,而是宣战。当晚,强大的苏军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中国东北同日本关东军作战。
9日上午,斯威尼少校驾驶b一29轰炸机"博克的小汽车",携带取名为"胖汉"的第二颗原子弹来到小仓上空。但由于小仓上空云层较厚,无法找到瞄准点而改飞长崎。11时零1分,"博克的小汽车"在长崎上空投下"胖汉"。由于长崎周围都是山,影响了原子弹的轰炸威力,因此破坏程度不及广岛,但仍造成10万人的伤亡,其中亡4万。麦克阿瑟对美国使用原子弹事先并不知晓。在得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他认为,从军事角度讲,这完全没有必要。
在"胖汉"轰炸长崎的同一天,铃木首相召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成员开会,讨论投降事宜。会上形成三对三的局面,即铃木、东乡和米内主张立即投降,阿南、梅津、丰田主张继续抵抗。午夜时分,天皇召集御前会议,会上仍是争论得不可开交。铃木最后只好把矛盾上交给天皇,让天皇定夺,尽管宪法规定,天皇只有批准而没有提出政策的权力,但他决意要破这个例。天皇痛苦地站起来说道:"朕已认真考虑了国内外局势,并得出结论认为,继续战争意味着民族的毁灭,延长人类的流血和暴行。我不忍目睹无辜国民再受苦受难。恢复世界和平、解除国家之可怕苦难的唯一办法就是结束战争。"他承认《波茨坦公告》的条件不能容忍,"但现在是我们忍不住也得忍的时候了。"接着召开的内阁会议,决定在保留天皇地位的前提下接受《波茨坦公告》。这个决定被很快通过瑞士和瑞典的外交渠道转送给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
在接到日本的上述决定后,美国在征得中、苏、英三国同意后于11日通过无线电向日本作了答复,其中在涉及天皇的地位问题上规定:从投降之时起,天皇及日本政府的权力必须隶属于盟军最高统帅;日本政府的最终形式将根据日本国民自由表明的意志来决定。与此同时,为保持军事压力,美军继续出动轰炸机对日本进行轰炸。哈尔西的第3舰队于8月13日出动飞机1000架次,再次对东京进行袭击,使对日本的空袭达到最。
在是否接受盟国的答复问题上,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又经过两天的激烈争吵,还是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最后不得不再次请天皇出面定夺。8月14日上午,天皇在御前会议上指示接受盟国的答复,希望内阁立即起草投降诏书,并说要亲自发表广播讲话。午夜时分,天皇在宫内省开始录制接受无条件投降的诏书。午夜过后,几名少壮派军官发动了一次小规模兵变,他们杀死了天皇的近卫师长,冲进皇宫,搜寻天皇的讲话录音,并放火焚烧了铃木首相的官邸。但他们的兵变很快就因得不到支持而瓦解了。曾极力主张战斗到底的阿南陆相也于凌晨剖腹自杀。8月15日上午,美方出动800多架轰炸机对东京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空袭。中午12点,天皇的讲话录音按时播了出去。几乎所有的日本人在听了讲话后都流下了痛苦而怀疑的眼泪,但其中大部分人内心也不免有一种解脱之感。同一天,杜鲁门总统宣布停止敌对行动。这一天,太平洋地区的所有盟军和被侵略国家,都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