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归途终到站,迫不及待把家还;
巴丹科岛两雪耻,亦悲亦喜各掺半。
话说到1944年年底,在欧洲战场,苏军和盟军已从东西两面进逼德国边境。在东线,苏军通过"十次打击",消灭德军160万人,取得对德作战的决定性胜利。除拉脱维亚的一小部分外,苏军已解放全部国土,并协同东欧一些国家的反法西斯力量,解放了他们的国家。在西线,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于7月下旬挥师东进,8月25日解放巴黎。与此同时,盟军还在法国南部登陆,攻占马赛和土伦后向北推进,于9月11日同巴顿将军的部队会师,从而把西欧战场连成一片,并将德军击退到其境内的齐格菲防线。法西斯德国的末日已指日可待。
在太平洋战场,还在莱特战役处于时,麦克阿瑟就开始了进攻吕宋岛的准备工作。由于受日军的空中优势、不断增援和恶劣天气的影响而使莱特战役向后拖延,他不得不把原定于12月5日和20日分别进攻民都洛和吕宋的时间,向后推迟到12月15日和次年1月9日。这样一来,尼米兹夺取硫黄岛和冲绳岛的时间也不得不推迟到2月19日和4月1日,因为哈尔西的航空母舰不能同时支援这些行动。
民都洛岛是麦克阿瑟进攻吕宋的最后一块踏板,它位于吕宋岛的南面,夺取它就会为下一步在吕宋西海岸林加延湾实施登陆提供有效的空中掩护。但在夺取民都洛之前,麦克阿瑟还必须求助于哈尔西的航空母舰,因为肯尼在莱特岛上的飞机不多,而且难以越过整个菲律宾中部前往260英里之遥的民都洛执行掩护任务。
12月12日,麦克阿瑟进攻民都洛的两栖登陆部队3万人在6艘轻型航母、3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的护航下,分乘100多艘舰船从莱特湾和帕劳出发,经苏里高海峡、保和海和苏禄海,驶向民都洛。次日,这支舰队被日军发现,立即遭到"神风特攻队"的猛烈攻击。旗舰"纳什维尔"号和一艘驱逐舰遭重创,被迫返回莱特湾。突击部队于12月15日未遇多大抵抗就登上了民都洛岛的海滩。但在登陆部队上岸后,留在滩外的舰船却再次遭到"神风队"的攻击,有两艘登陆舰被击沉。陆上的行动则异常地顺利,美军当天就占领了岛上的两个机场。由于这里处于季风降雨地带以外,所以土质坚硬,与莱特岛的情况完全不同。五天以后,两个机场便投入使用,接待了肯尼的战斗机。
此时,哈尔西率领第3舰队已返回菲律宾海域,并从14日开始连续三天空袭吕宋岛,击毁日机200余架,同时在吕宋各机场上空实施空中封锁,粉碎了日军从吕宋向民都洛派出飞机或"神风队"的企图。哈尔西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为补给燃料而于12月17日撤离战场。次日晨,一场未预测到的台风袭击了他的舰队。小山似的大浪立即吞没了3艘驱逐舰,并使另外7艘军舰遭受严重损伤,186架飞机被摧毁,800名官兵丧生。这场自然灾难所造成的损失不下于一场大海战。4天后,哈尔西返回乌利西基地。
麦克阿瑟之占领民都洛,打开了通往吕宋的南大门,对此,日军不能不有所反应。但自从在莱特湾遭到惨败后,它的舰队主力已不敢贸然出动,生怕把最后的老本也赔进去。21日,"神风特攻队"突袭了美军运送军需补给的运输队,击沉两艘登陆舰。圣诞节前夜,一支由2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即莱特湾大海战中逃走的志摩舰队),从法属印度支那的金兰湾出发,经南中国海驶往民都洛,在距该岛还有200海里时,被美巡逻机发现。当时金凯德为准备吕宋登陆而撤走了支援舰队,在民都洛海域只留下一些鱼雷艇,几乎使之失去保护。26日深夜,日舰队驶抵民都洛附近海域,对岛上机场进行了短时间的炮击。但肯尼的飞机已经升空,同鱼雷艇一起赶走了这支舰队,并击沉了一艘驱逐舰。
在莱特,麦克阿瑟正加紧准备他的最后一次也是最大一次登陆战役。登陆行动将由克鲁格的第6集团军实施,下辖第1军和第14军,共20万人,其中作战部队13万。另有一支8万人的预备队,准备在晚些时候登陆。这样,其地面兵力将达到28万人,参战的舰船将达1000艘以上,堪称太平洋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根据计划(该计划与三年前日军攻占吕宋的计划极为相似),第6集团军的两个军将在加延湾并肩登陆,第1军在左,第14军在右,上岸后即沿宽阔的平原向马尼拉推进。少量部队在苏比克湾西北海岸和马尼拉湾南面的纳苏格布登陆,以封锁巴丹半岛和科雷希多岛,并准备从北面或南面奇袭马尼拉。为支援登陆,肯尼的陆基航空兵和金凯德的护航航母舰载机将负责掩护并压制吕宋南部的日军机场;哈尔西的第3舰队则执行压制台湾和吕宋北部日军机场的任务。
山下奉文早已料到将要发生的这场决战。他清楚,靠他现有的兵力和装备难以进行全岛防御。他虽然拥有28万余人,但这些部队缺乏训练、斗志松懈(精锐部队已在莱特被消灭)。他们缺少飞机、大炮以及粮食和弹药。因此,他放弃了滩头决战的打算,转而采取"保存自己,各自为战,长期抗战"的方针以牵制美军,拖延其对日本的进攻。为此,他把他的部队分成三个集团,实施纵深防御:尚武集团15.2万人部署在吕宋北部,由山下亲自指挥;振武集团10万人部署在吕宋东部,由横山静雄指挥;建武集团3万人部署在克拉克西部以保卫机场,由冢田理喜智指挥。
1945年1月2日,奥尔登多夫率领一支由164艘军舰组成的强大支援舰队从莱特湾出发,前往林加延湾进行预先火力准备和扫雷工作。他们刚驶入苏里高海峡就被棉兰老岛上的日军发现,次日便在保和海遭到"神风队"的攻击。1月4日,当这支舰队经过班乃岛以西海域时,再次遭到"神风队"的袭击,结果一艘轻型航母和一艘驱逐舰被击沉。以后几天,奥尔登多夫的舰队又多次遭到这样的攻击,致使3艘巡洋舰、2艘战列舰及数艘驱逐舰受重创,300多人阵亡。这是自1942年所罗门群岛海战以来美国海军所遭受的最大损失。尽管如此,这支舰队仍按计划驶抵林加延湾,对登陆海滩进行了三天炮击,并为登陆部队扫清了水路。
若不是哈尔西的第3舰队及时赶来压制吕宋和台湾机场的话,日军对奥尔登多夫的舰队定会更加猛烈地进行攻击。1月4、5日,哈尔西对台湾机场进行了袭击,使其不能对吕宋实施增援。6日原计划空袭吕宋,但这天天气不好,飞机不能起飞。就在这一天,奥尔登多夫的舰队又遭到猛烈攻击。7日,应金凯德的要求,哈尔西把原定空袭台湾的计划改为空袭吕宋。这一天,哈尔西、金凯德和肯尼的飞机联合出动,几乎使吕宋岛上的日军机场处于瘫痪状态,致使日军不得不把能撤出的飞机全部撤走。从此,麦克阿瑟的部队再未遇到有组织的空袭。
1月4日,麦克阿瑟开始率大舰队北上。这支庞大的舰队在无线电静默中前进,只有发动机的跳动声和海浪的拍打声。此时此刻,麦克阿瑟手握烟斗,站在旗舰"博伊西"号轻巡洋舰甲板上思绪万千。他回想起自己在三年前的那个夜晚,乘坐一艘鱼雷艇,怀着一定要回来的决心,颠簸在这同一海面上。第二天下午,几艘日军小型潜艇攻击了舰队,它们直奔"博伊西"号而来,似乎知道麦克阿瑟在这艘船上。它们发射的鱼雷有一枚险些击中"博伊西"号。1月7日,当舰队经过马尼拉外海时,麦克阿瑟独自凭栏,凝视远处那熟悉的景物,不禁"感到一种无法形容的调怅、悲伤、孤独和庄严的献身精神"。当天,舰队遭到几架神风特攻机的袭击,一艘登陆舰被击伤。第二天,舰队又遭到攻击,两艘护航航母被击中,一艘运输舰被击沉。
1月9日拂晓,进攻部队来到林加延湾海滩外。几分钟后,飞来3架特攻机,击中一艘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登陆行动并未因此而受影响,部队换乘几百艘登陆艇于9时30分向岸上冲去。登陆部队除受到北侧高地上敌追击炮兵的抗击外,几乎未遇抵抗就上了海滩。"看到我军终于占了优势,我感到无限欣慰",麦克阿瑟这样写道。到日落前,上岸部队已达5万多人,并建立了纵深4英里的滩头堡。那天下午,麦克阿瑟率萨瑟兰等要员乘登陆艇前往海滩。他拒绝使用海军修建大队为他赶修的一条伸向海里的长堤,而仍像在莱特时那样涉水上岸。他在回忆录中说这是他的一种习惯,但有人却不这样看,认为这是一种炫耀,是故意作给人特别是摄影记者们看的,以引起全世界的注意。
那天晚上,哈尔西为防止日军舰队南下袭击登陆部队,率第3舰队大胆地通过巴林塘海峡,进入南中国海。他没有遇到日本海军主力,但袭击了印度支那沿岸、台湾和香港等地,击沉日军44艘舰船,击毁其100架飞机。其间,日军利用哈尔西北上之机,于1月10~13日出动"神风队"对林加延湾的盟军舰船进行撞击,共击伤14艘,其中重创10艘。这样,从1月3-13日这10天时间里,麦克阿瑟的海军共被击伤43艘舰船(其中18艘这重创),击沉4艘,738人阵亡,1400人受伤。
1月13日,麦克阿瑟离开"博伊西"号,在岸上设立了司令部。他乘坐他的带五星标志的敞篷吉普车到处巡视,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官兵和菲律宾群众的欢呼。他显然对克鲁格的推进速度感到不满意。在几乎没有抵抗的情况下,部队在4天时间里只前进了10英里。照这样的速度要两个月才能到达马尼拉,而他曾向参谋长联席会议保证在登陆后两周内解放马尼拉。另外,在战役前,尼米兹曾要求借给金凯德的舰只要在2月上旬送还给他,他要用它们来加强第5舰队(1月下旬第3舰队将重归斯普鲁恩斯指挥,恢复第5舰队番号),以发动对硫黄岛和冲绳岛的战役。麦克阿瑟和金凯德因担心日本海军攻击滩头阵地,认为在夺取克拉克机场、陆基飞机能够提供有效的支援之前,他们需要这些舰艇保护滩头阵地和通往林加延的交通线,因此不想把它们还给尼米兹。尼米兹多次与麦克阿瑟和金凯德交涉,认为日本海军没有足够的兵力一方面威胁菲律宾,另一方面又照顾硫黄和冲绳,并威胁说,若不还回舰只,他的行动就只好向后推迟了。麦克阿瑟当然不愿承担这一责任,因此对进展速度便更加关注了,他要求部队进行大胆穿插,向克拉克机场和马尼拉突进。
然而,作为战地指挥官的克鲁格却是个小心谨慎的将领。他是一位至善论者,注重细节,明了所进行的每一件事。他很少冒险,在行动之前希望把一切都处理妥当,没有十分把握不轻易出击。他的部队在中央平原,夹在占据山岭的尚武集团和建武集团的中间,这种不利态势使他更加谨小慎微。在战斗进行到第二周后,他开始遇到来自东面尚武集团的凶猛反扑,并部分突入他的战线。他最担心的是日军从侧翼和背后发动全面反攻,切断他与后方的联系。因此,他似乎在有意放慢推进速度,避免战线拉得太长,以等待后续部队到达,加强他的左翼和后方后再加速向前推进。麦克阿瑟对克鲁格这种按步就班的打法很不以为然。他一再命令克鲁格以第14军利用公路网和平原开阔地,向马尼拉方向快速突进,以第1军实施掩护,把日军牵制在东北部山区。他对克鲁格是如此的不满意,以至在萨瑟兰的建议下,曾考虑解除他的职务。在这种情况下,克鲁格于1月18日终于执行了麦克阿瑟的命令。这一下果然奏效,第14军三天内就前进了几十英里,打到距林加延50英里的打拉。与此同时,左翼第l军顽强地阻击尚武集团的进攻,在圣曼努埃尔附近与敌一个坦克旅展开激战。第l军的战线曾一度动摇,有被突破的危险。在这危急关头,麦克阿瑟把司令部转移到打拉,并亲自赶赴前线指挥作战,与战地指挥官一起稳定部队,终于挡住了敌军。由于在这次战斗中的勇敢表现,他被授予第3枚服务优异十字勋章。
这以后,麦克阿瑟在战场上经常跑前跑后,实际上等于一名战地指挥官了。一天深夜,肯尼到打拉向他汇报工作,两人共进晚餐,但麦克阿瑟几乎什么也没吃。于是肯尼问他怎么了,他回答说:"乔治,我累极了,吃不下去。"肯尼在次日黎明前离开时,请值班军官代向麦克阿瑟道别,但值班军官说:"麦克阿瑟将军两个小时前已上前线了。"
第14军在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开始向克拉克机场发动进攻。经过异常激烈的战斗,终于在1月29日拿下机场,将守卫机场的日军赶进西面的三描礼示山。同时,第14军的其他部队迅速南插,于月底进至距马尼拉只有25英里的卡隆比特。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