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墨索里尼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五章 哀叹与责难
    意军败阵惨凄凄 希腊抗战全球誉

    哀叹责难不绝耳 只拿败将来出气

    话说墨索里尼本想旗开得胜,一举攻下希腊,借以提高身价,从而可以和希特勒平起平坐,不料希腊人的勇猛顽强、不屈不挠的抵抗,震撼了整个世界。相反,意大利侵略军却招致了无脸见人的败北,此种不吉利的战局给这个意大利独裁者带来了严重的忧虑和不安。

    12月4日,心情烦躁的墨索里尼把齐亚诺召进威尼斯宫,沮丧地说:“别无他途,看来我们不得不通过希特勒要求停战了。”

    “这是不可能的。希腊将以要求元首亲自担保他们不再受到侵犯为先决条件。”这个驸马外长气呼呼地说:“我宁愿让子弹打穿脑袋,也不愿给里宾特洛甫打电话!”

    齐亚诺力主打下去。他说:“严峻的逻辑告诉我,尚未全面崩溃之前,仍有可能在发罗拉设置桥头堡,并以新的兵力在斯库姆维尼河岸建立一道安全防线。现在,要紧的是顶住,坚守阿尔巴尼亚。时间会带来胜利,如果我们放弃,那就一切都完了。”墨索里尼听了这个驸马爷的劝告,忽然又打起了精神,决定继续增派军力,调整前线指挥人员,重新发起进攻。但是,所有这些措施,仍未给他带来令人鼓舞的消息。

    希特勒越想到墨索里尼对希腊的“轻举妄动”,心里就越气,认为这是一次不可挽回的大失败。他在给墨索里尼的信里,严厉指责了意大利的失败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由于阁下的此举,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法国的贝当政府,越不想加入轴心国的阵营作战了:然而,却引起了苏联对巴尔干的关心。如此,势必在东方产生一种新的威胁。”希特勒进一步指出:“由于贵国进攻希腊,使梅塔克萨斯将军更加死心塌地地倾向于同盟国的阵营,英国也得以在希腊设置了海、空军基地,对罗马尼亚及意大利南部实施破坏轰炸。”

    希特勒最后说:“这次行动对在埃及即将进行的沙漠作战也产生了严重影响。看形势,这场攻势必得延长到来年举行了。虽然我们很不愿意,但到了来年,势必得派遣军队到希腊帮你收拾残局。”

    墨索里尼在反复读过希特勒的书信之后,对齐亚诺痛苦地说:“希特勒又在责怪我们了,简直把我搞得不知所措了。”然而,他却把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卸给他无能的部下以及意大利士兵身上。事后,前法西斯党书记斯达拉杰将军也对领袖帮腔说:“意大利军队只要稍动一下干戈就一败涂地了。”

    由于前线接连失利,这一阵子墨索里尼的情绪很坏。他时常发牢骚说:“我的时运多么不济啊,使唤的人尽是一些没有价值的窝囊废;大凡每一个人,一生都有一次致命的失败,我是由于过度信赖维斯孔蒂·普拉斯卡将军,以致弄到这种狼狈的境地。”

    墨索里尼决意非难陆军参谋总长巴多格里奥元帅,骂他是“背叛者”、“政权之敌”,借此把他搞掉。这是由于文化部长帕沃利尼的一次谈话引起的。这个部长把他与巴多格里奥交谈的内容,忠实地一五一十地报告给了墨索里尼。巴多格里奥如此说:“雅科莫尼和维斯孔蒂,固然要负起希腊问题的大部分责任。不过,必须被非难的另有其人。那就是墨索里尼的统帅。墨索里尼不曾掌握过指挥权。既然他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给我们,我们却无法使他如意,在这种情形之下,他只好处罚担当责任的人了。”

    听了这些话之后,墨索里尼勃然大怒,驱逐“叛逆者”的心益切,终于接受了巴多格里奥的“辞呈”。这个法西斯独裁者在起草的急件上说:“巴多格里奥因健康和年龄提出辞职。”齐亚诺说,这与巴多格里奥的情况不合,但墨索里尼坚持己见,他想用这种防患于未然的办法取消“那个无赖的老疯子德·邦诺将军”的候选资格。巴多格里奥退休后,不是住在他自己的寓所里,而是住在米兰附近他朋友内基的别墅里。

    墨索里尼任命古佐尼当作战部长兼副总参谋长。这一段时间,阿尔巴尼亚前线仍然吃紧,希腊的压力继续增加,最要紧的是意军的抵抗日益无力。若希腊人有足够力量突破意军防线,前景更加险恶。意大利军民人心惶惶,对前方战局十分担心。为了稳定民心,墨索里尼特意召开内阁紧急会议,详细介绍形势。会上,“领袖”宣读了一些文件。他本人对政治决定承担了责任,并就军事行动狠狠地批评了巴多格里奥。

    这个独裁者的论点是:当初巴多格里奥不仅表示同意,而且简直是热情过分。面对今天的败局,墨索里尼主张立即向市撤退,而且希军仍在波格拉德茨地区继续进攻。“局势严重,”墨索里尼说,“甚至可能成为悲剧性的。”在部长会上,当会议主席提到德·韦基的名字、并宣读他催促攻打希腊的电文时,会上发出了一片强烈反对德·韦基的声音。

    会后,墨索里尼即召见卡瓦莱罗将军,这表明了他的意图。卡瓦莱罗是个“乐天派”。他不相信在阿尔巴尼亚会遭到失败,并对意大利有能力再举进攻信心十足。墨索里尼对他的观点很欣赏,当即任命他为总参谋长,代替巴多格里奥。

    12月上旬,希腊军再度突入意军阵地的消息,经前线指挥部传到罗马。墨索里尼甚为惊恐。齐亚诺说,他从未看见过他如此落魄的样子。当时,恰好回到罗马的意驻德大使阿尔菲耶里也确认了这一事实,并补充说:“我未曾看到过他那种颓丧的样子。他的面孔呈青白色,不断地痉挛,表现得很悲哀,但却又故意装出一副沉着的样子。他几乎是神经质地用右手抚摩他的下巴,同时好像求人支持他的想法,老是把脸朝向我和齐亚诺。”

    不久之后,他又认为事态尚可挽救。于是把卡瓦莱罗遣往前线,命令他及时向“领袖”汇报战况。索杜将军接连不断地把一些令人伤脑筋的电报打来,但卡瓦莱罗基于他“乐天派”的性格,认为事态“仍很平静”。墨索里尼听取这种报喜不报忧的战报后,认为只有卡瓦莱罗才能扭转战局,遂令这个新任的参谋总长直接掌握指挥之权。

    不过,第二天更替的总指挥官依然如故,对于事态已经恶化了的驻阿尔巴尼亚的意大利军仍然“爱莫能助”。面对着节节败退的战局,墨索里尼恼羞成怒。他命令卡瓦莱罗,一定要拼死顽抗,严守阵地。他说:“这是祖国的命令!”他不时地对身边一些心腹们发牢骚说:“如今我手下的一些将领都是饭桶!不是窝囊废,就是江湖骗子,没有一个人能为我扭转战局,这怎能让我相信他们?!”

    对于“领袖”当时的懊丧情绪,齐亚诺的日记做了如实地记载:“12月23日这一天,没有任何令人高兴的情况。只是发现领袖对于星期六的撤退很气愤,这次的撤退与卡瓦莱罗的期望相反。对发罗拉的压力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大了。领袖再也不相信卡瓦莱罗的话了。墨索里尼说:‘这些将军似乎成了乡下的客栈老板。他们在墙上画一只雄鸡,下面写着:房客要赊帐,等这雄鸡唱。我也是这样,要我信赖军人,也要他们以实际行动证实局势已经改变了。’在谈到我军的表现时,领袖又说:‘我必须承认,1914年的意大利军队比现在强得多。这并不是夸奖当时的制度,情况确实如此。’”

    1940年的圣诞节,对法西斯匪徒们来说,是个难熬的圣诞节。外面大雪纷飞,墨索里尼从窗口打量着广场,嗫嚅着说:“这场大雪下得最适时不过了,如此刺骨的寒意,正好催醒窝囊废的二流民族,意大利人可望因此而获得改良了。”

    为了考察意大利“领袖”在圣诞节后那几天的忧郁心情,现将齐亚诺有关的日记摘录如下:

    “1940年12月25日。圣诞节。领袖心情忧郁,并又谈到阿尔巴尼亚局势。他显得比平常更疲乏,我很难过。此时此刻,领袖的精力是我们最大的富源。他再也不相信卡瓦莱罗了。他说,卡瓦莱罗的乐观主义是那种在黑暗中吹口哨为自己壮胆的乐观主义。他从地拉那送来的报告说:‘危机高峰已经过去,部队的情绪完全改观。’”

    “1940年12月27日。阿尔巴尼亚情况照旧,使领袖很不愉快。他是对的。尽管卡瓦莱罗说得天花乱坠,但人们还是无法看清形势。他答应要进攻斯基乌斯基扎河流域,但并未动手。如果希腊人再次抢先进攻,我们是不会感到吃惊的。”

    “1940年12月30日。当我不在的期间,领袖将武装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了卡瓦莱罗,不让索杜指挥。领袖近来对索杜情绪变化不定感到不满。他今天喜笑颜开,明天又愁眉苦脸。当领袖得知,索社在阿尔巴尼亚把晚上的时间用于为电影作曲时,终于给了他最后一击。”

    “1940年12月31日。卡瓦莱罗转来一封给领袖的函件。他在信中要求领袖准许他在沿海大举进攻。这犹如请野兔赛跑。无止境的防御日复一日地使领袖吞服苦丸,所以谁也不像他那样多次紧咬嘴唇。”

    “1941年1月4日。部长会议。领袖长篇大论,阐述阿尔巴尼亚和利比亚的军事形势。阿尔巴尼亚形势相当暗淡,利比亚形势还算乐观。英国进攻巴迪亚实际上已获全胜,因为战斗开始后仅仅两小时,贝尔贡佐利就认为据点非常危险。领袖看了所有的文件,包括格拉齐亚尼‘在精神错乱,至少在失去理性时’发来的电报。领袖对所有的元帅都非常严厉,只有佩科里·季拉尔迪除外。领袖很尊重他。领袖只点了德·邦诺的名,但又立即补充说:‘我要你们注意,对他我没有说过什么。’总的来说,领袖似乎是毫不动摇的,并对解决问题的办法抱有希望。在此之后,最可怕的第三次浪潮即将到来,这次浪潮将冲垮常规习俗,将使在此时此刻表现出真实品性的人心烦意乱。”

    “1941年1月10日。领袖接见德国大使。我也参加了。大使刚从希特勒处来此商洽两位首脑的会晤日期。日期定于19日,星期日,在贝希特斯加登会晤。墨索里尼情绪又高涨起来,因为现在在西西里海峡进行的海空战役打得很好。一艘英国航空母舰和两艘驱逐舰受创起火。这还不是结束。领袖说:‘月色终于变了,出来了好月亮。’他谈到必须经常把真情告诉民众,这样做首先是为了提高士气,其次是为了取得民众的信赖。‘民众必须知道生活是件严肃的事情,战争则是生活中最严肃的事情。’”

    墨索里尼认为时来运转,一时心血来潮,又要发动新的进攻了。他急急忙忙跑到总参谋部,要与卡瓦莱罗讨论反击计划,但一涉及计划的细节时,又感到颓然万分了。几经周折,好不容易才决定再派两个师开往希腊,展开新的攻势。虽则如此,连号称乐天派的卡瓦莱罗也没有信心能够扭转战局。

    一连几天,又是失败、退却,墨索里尼所盼望的好消息迟迟没有到来,他的情绪又低落了。他以悲凄的语调说:“从政治方面来说,希腊可以说是我们阻上的一块肉,可以为所欲为。我们在使希腊孤立方面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他们只好挺而走险,孤身战斗。只是意大利军队使我们泄气万分,他们完全辜负了我对他们的期待。”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