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墨索里尼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章 狼狈为奸
    同盟罪滔天 洒在人间都是怨

    狼狈为奸行侵略 绥靖政策招祸端

    话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之后,更加肆无忌惮放手进行侵略了。在西方,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狼狈为奸,在扑灭西班牙民主政权后,就在寻找下一个猎获物了。

    希特勒之渴望并吞奥地利共和国,除了在《我的奋斗》中明白说过他决心把所有条顿种族纳入帝国这个理由之外,还有两个理由。如果奥地利归德国所有,就是既打开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门户,也获得通往西南欧的更为广阔的道路。自从1934年7月陶尔斐斯总理被奥地利纳粹党暗杀以来,用金钱、阴谋、暴力来对独立的奥地利政府进行颠覆的活动,始终没有停止。奥地利境内的纳粹运动,随着希特勒在别处取得的成功,也日益壮大起来。但它必须逐步前进。在名义上,希特勒还要和奥地利政府维持“最友好的关系”,促使奥政府正式承认奥地利纳粹党为合法团体。

    在那个时候,墨索里尼的态度对于希特勒尚有约束的作用。因为他也在想方设法染指奥地利。陶尔斐斯遇害后,意大利这个独裁者,曾乘飞机到威尼斯,接见和抚慰在那里政治避难的奥总理遗孀,那时意大利的大军在奥地利南部边界集中,曾对希特勒的侵略造成严重的障碍。但现在到了1938年初,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德意两个法西斯国家已结成同盟;在对方侵略扩张方面,双方已经达成了默契,要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如今这两个法西斯头子已把西方列强看透了,只要暴力行为没有直接攻击到他们本身,他们就“恪守中立”。因此希特勒在奥地利问题上更加有恃无恐了。

    1938年2月12日,纳粹元首传唤奥地利总理许施尼格到贝希特斯加登去。奥总理服从命令,同他的外交部长施米特一起去了。根据许施尼格《奥地利安魂弥撒》一书的记载,双方进行了如下一段对话:

    希特勒:“我只要下一道命令,一夜之间你们边界上所有那些可笑的虚张声势的东西都将完蛋。你当真以为你能挡住我半个小时以上吗?谁知道——也许我将像一场春天的风暴似的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在维也纳,那时你就会真正体验到点什么了。我非常愿意使奥地利不要遭到这种命运,因为这样一来,就会有许多人丧命。军队之后,褐衫队和‘奥地利兵团’也要跟着来的!谁也不能阻止他们报仇,甚至连我自己都不能。你要把奥地利变为第二个西班牙吗?所有这些,如果可能,我是愿意避免的。”

    许施尼格:“我将取得必需的情报和停止在德国边界建筑防御工事。当然,我知道你是可以长驱直入奥地利的;但是总理先生,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如你这样做就会引起流血。我们在世界上不是单独存在的。这种行动可能意味着战争。”

    希特勒:“在这个时候,我们坐在安乐椅上自然很容易高谈阔论喽。但在这背后,有许多痛苦和流血的事实存在。许施尼格先生,你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吗?你不要相信世界上有什么人能阻止我的决定!意大利吗?我和墨索里尼说得明明白白:我和意大利保持最亲密的关系。英国吗?英国不会为奥地利动一个手指头……法国吗?算了吧,两年以前,我们以少数部队开入莱茵区——那时我冒了很大的险。如果那时法队开入莱茵区,我们或者早已被迫撤退了……但到现在,对法国来说,这样做已经太迟了。”

    稍后,希特勒再次接见奥地利总理。“我再对你说一遍,这是最后的机会!”纳粹元首声嘶力竭地说,“我希望在三天之内实施这个协定。”在德国约德尔将军的日记中作了如下的记载:“许施尼格和施米特再一次受到了最严重的政治和军事的压力。到晚上11点,奥总理被迫签订了这个‘协定草案’。”于是德国大使巴本陪同许施尼格一起坐着雪橇经过白雪皑皑的公路回到萨尔茨堡。在路上,巴本向他解释说:“是的,元首会是什么样子,现在你已经亲自体验过了,但你在下次来的时候就会舒服得多。元首是真正惹人喜欢的。”

    正当希特勒对奥地利施加压力时,墨索里尼作为奥地利的朋友和“保护人”,派人给许施尼格传了个口讯,说他认为奥地利在贝希特斯加登的态度是正确而又巧妙的。他保证意大利对奥地利问题的态度绝不会改变,明确表示他个人的友谊。2月24日,奥地利总理自己向议会致词,欢迎同德国解决纠纷,但又相当尖锐地强调,如要有越出协定具体规定的情形,奥地利决不接受。3月3日,他经奥地利驻罗马的武官交给墨索里尼一封密函,通知意大利领袖,说他打算举行公民投票,以加强奥政府在国内的政治地位,并希望得到意大利领袖的支持。

    24小时后,墨索里尼就公民投票问题,向奥总理提出警告说:“这是一个错误,如果投票有满意的结果,人们会说是伪造的。如果结果不好,政府的地位就受不了;如果结果是没有决定性的,则投票毫无用处。”在关键时刻,这个奥地利的“朋友”撒手不管了。

    即使这样,希特勒在下令德国武装部队对奥地利进行军事占领前还是不放心,特派黑森亲王菲立普前去罗马进一步摸墨索里尼的底。在战后纽伦堡战犯审判中,希特勒和他派到意大利领袖那里的特使的谈话记录,曾被用作这两个法西斯头子狼狈为奸进行侵略扩张的罪证。据《纽伦堡文件》记载,这段对话是很有意思的——

    菲立普:“我刚从威尼斯宫回来。领袖以非常友好的态度对待整个事情。他向您问候。他已从奥地利方面获悉了,因为许施尼格把消息告诉了他。领袖对我说过,意大利出兵干涉是完全不可能的事;这可能只是一种恐吓;这种事是做不得的。因此告诉他(许施尼格)事势既已达到这个不幸地步,也就无法改变了。然后墨索里尼接着说,奥地利对他是无关轻重的。”

    希特勒:“请你转告墨索里尼,在这件事情上,我决不会忘记他。”

    菲立普:“是的。”

    希特勒:“不管发生什么事,我永远、永远、永远不会忘记。我现在仍然准备同他订立一个完全不同性质的协定。”

    菲立普:“是,这一点我已告诉他了。”

    希特勒:“一俟奥地利问题解决,我甘愿和他同甘苦、共患难,不论发生任何情况。”

    菲立普:“是,我的元首。”

    希特勒:“听着,我愿意和他订任何协议——万一我们卷入战争,我不再害怕在军事上出现可怕的形势了。你可以告诉他,我的确是非常感谢他,我永远不会,永远不会忘记这一点。”

    菲立普:“是的,我的元首。”

    希特勒:“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永远不会忘记。如果有一天他需要什么援助,或发生什么危险,他可以确信,不论发生什么情况,即使全世界和他为敌,我将坚决同他站在一起。”

    菲立普:“是的,我的元首。”

    希特勒真是大喜过望,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就这样在墨索里尼的纵容和支持下,“元首”就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这个国家。维也纳地位的重要是众人皆知的,它是组成旧日奥匈帝国的交通枢纽,也是西南欧各国的交通中心。多瑙河的一大段现已落入德国手中。纳粹德国控制了维也纳之后,就可以在公路、航运、铁路各方面对整个西南欧的交通进行军事上、经济上的控制。这对于欧洲的结构会发生什么影响呢?对于所谓国际均势,对于所谓小协约国又会有什么影响呢?这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了。

    在希特勒吞并奥地利后,大不列颠有些着慌了。英国政府根据绥靖专家张伯伦的决定,在地中海方面谋求同墨索里尼取得和解。他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样做会加强英国的地位,并且使英、法两国可以集中力量来应付中欧的事情。由于“强硬派”艾登下台,墨索里尼已得到一定的满足,他觉得自己讨价还价的地位比以前更为有利了,所以他不拒绝英国这种登门认错的表示。1938年4月16日,英意两国签订了一个协定。这个协定,实质上是英国让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和西班牙自由行动,以此来回报意大利对中欧表示难以估计的善意。文登掌管的外交部对这一项交易表示怀疑。张伯伦在给他的传记作者的一封信中,曾对此生气地写道:“你看看外交部给我的草案,这真是使北极熊也得冻死的。”

    当时在野的丘吉尔对此也表示很大的怀疑,他在1938年4月18日致艾登的信中写道:“意大利协定当然是墨索里尼的彻底胜利。他在地中海设防来对付我们,他征服阿比西尼亚,他在西班牙横行霸道,现在却获得我们的真诚接受。条约中规定我们非经‘事前磋商’不得在塞浦路斯设防,这一点是极其有害的。至于其余部分,在我看来,也只不过是拼凑几句补白罢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