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失地志不移,启用奇人哈尔西;
尼氏用人大手笔,蛮牛显威众将奇。
秋天的暖日,透过薄薄的云层,犹如碎银般倾洒下来。努美阿港宽阔的洋面上,平静如镜,微波不兴。
10月18日下午2时,一架“科罗纳多”号水上飞机犹如一支矫健的山鹰悄然降落在努美阿港弧形的港湾里。
飞机尚未停稳,号称“公牛”的哈尔西已从客舱的窗口探出头来。他依然戴着那顶征战时常用的棒球帽。他脸庞黝黑、前额开阔、双目炯炯有神,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
在瓜岛争夺处于白热化、登陆美军岌岌可危的时刻,尼米兹起用这种敢打敢拼、勇于进取的将领,很可能收到扭转战局的奇效。
哈尔西的骁勇善战早已众人皆知。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太平洋战局曾一度危急如焚,哈尔西奉命去威克岛运送飞机。舰艇出发后,他立即发出“第一号作战命令”,要求全体官兵严阵以待,若遇敌舰,立即开火。当时。美日还处于外交谈判阶段,没有正式宣战。哈尔西的参谋长提醒他说:“你知道你的这项命令意味着将进行战争吗?”哈尔西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如果发现敌人过来,就先发制人。有什么争论以后再说。”从这件小事中。反映出哈尔西敢作敢为的倔强个性。
当珍珠港惨遭重创,举国震惊、士气低落的时候,又是哈尔西率领仅有的一支航空母舰编队成功地进行了对日海空反击战,使美国人从阴霾的云层中看到了一线曙光。
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1942年4月18日,他亲自指挥舰队,运送杜立特尔上校的b-25机群,长途奔袭,直捣东京。
尼米兹任命哈尔西出任南太平洋海区司令的决定是深得人心的。海军部长诺克斯在写给尼米兹的信中肯定了尼米兹的作法。他说:“我对你英明果断地任命哈尔西接替戈姆利的命令感到满意。”
任命哈尔西的消息像春风一般吹遍了整个滩头阵地,激起了深陷战争泥淖中的官兵新的斗志。一位在瓜岛历经过磨难的美军军官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当时的情景,那时,我们因患疟疾,四肢软弱无力,似乎连散兵坑都爬不出来了。可是,当我们听到哈尔西赴任的消息后,突然高兴得像小羚羊那样蹦跳起来。”
一艘救生艇像箭一般驶向水上飞机,然后载着从飞机上下来的哈尔西向“亚尔古尼”号旗舰奔去。哈尔西是在这救生艇上才看到尼米兹的任命电报的。由于任命来得突然,他有些惊讶。他情不自禁地说:“这可真是上帝交给我的最烫手的马铃薯了!”
戈姆利将军站在甲板上迎接哈尔西。两人都显得有些不自然。
戈姆利对哈尔西说:“这是他们交给你的一项艰巨任务。”
“我完全知道。”哈尔西回答,“希望你能给予协助。”
但是哈尔西失望地发现无论是戈姆利,还是他的参谋人员,对瓜岛局势的第一手情况都所知甚少。因此,哈尔西立即召集范德格里夫特将军来努美阿会晤。
会议在“亚尔古尼”号战舰上召开。出席会议的人员除范德格里夫特之外,还有海军陆战队司令汤姆斯·霍尔库姆中将,以及帕奇、哈蒙和特纳三位将军。
范德格里夫特在回顾了瓜岛的作战经过之后,强调指出,他刻不容缓地急需补充航空兵和地面部队。刚刚进行过实地考察的哈蒙将军和霍尔库姆将军完全支持他的看法。
哈尔西问范德格里夫特:“你打算确保瓜岛吗?”
范德格里夫特回答:“如果条件允许,我打算血战到底。”
“你指的条件是什么?”哈尔西问。
“强大的火力支援和不间断的运输补给。”范德格里夫特回答。
特纳则表示,海军已竭尽全力了,因为没有足够的战舰保护,他损失的运输舰只已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哈尔西打断特纳的叙述,明确地告知陆战第1师师长范德格里夫特:“你回去后,我保证尽我所能支持你。”
尼米兹十分清楚瓜岛的不利局面,他曾用比较客观的语言概括当时的形势:“由于美军没有在瓜岛地区取得制海权,因此对岛上美军的补给,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当哈尔西走马上任之后,尼米兹下令向南太平洋增调大量的兵力,其中有战列舰“印第安纳”号、潜艇24艘、战斗机50架、轰炸机24架,以及陆军第25师。被击伤的“企业”号航空母舰修复后,也返回南太平洋参加战斗,并同位于埃斯比里图岛以东的“大黄蜂”号航母编队取得了联系。
当范德格里夫特将军从努美阿返回瓜岛的时候,日军已向机场发起了新的攻击。日军攻击亨德森机场的意图在于,引诱美军舰队出现于所罗门群岛东北海区,然后通过日联合舰队将其歼灭。
哈尔西命令包括“企业”号和“大黄蜂”号编队在内的主力舰只在圣克鲁斯群岛以北地区进行巡逻,以便从侧翼打击从北面和西北面逼近瓜岛的敌军。
哈尔西面临的对手是参加过中途岛作战的南云编队。南云舰队中包括“翔鹤”号、“瑞鹤”号航空母舰及“瑞凤”号轻型航空母舰。日前哨部队是“隼鹰”号航空母舰舰队。哈尔西是一个胆大心细之人,他深知自己的编队在力量上处于劣势,胜利关键在于抢先发现敌人,然后向日军发起突袭。
26日凌晨,美侦察机发现日军舰队。此时,金凯德率领的两个航空母舰编队已抵达圣克鲁斯岛海域。哈尔西即刻命令海上部队向日军发起猛烈进攻。与此同时,尼米兹也将日军发现美舰的情报转给了金凯德。不久以后,尼米兹从日军的明语电报中获悉,圣克鲁斯群岛海域发生了航空母舰激战。
日机于6时30分升空待命,但未发现“企业”号。6时50分,美机命中日“瑞凤”号飞行甲板。9时10分,日机在离“企业”号10海里处发现“大黄蜂”号,“大黄蜂”号暴露于晴朗海面易受攻击的位置。日机集中火力向其发动攻击,5颗炸弹命中甲板,2条鱼雷击中机舱,海水浸入锅炉舱,“大黄蜂”号开始倾斜,失去了航行能力。与此同时,从“大黄蜂”号起飞的轰炸机群也突破日军的空中防御,重创日航空母舰“翔鹤”号。
10时2分,热带雨云消散,“企业”号被日军发现,飞行甲板被3枚炸弹击中。为“企业”号护航的“南达科他”号战列舰和“圣胡安”号巡洋舰各中一弹。“企业”号编队在日机连续攻击下,带伤向东南方向撤退。
没有飞机掩护的“大黄蜂”号由一艘巡洋舰拖着,以3节的航速缓慢而行。下午15时15分,6架日军鱼雷机向“大黄蜂”号再次发起攻击。一只鱼雷命中该舰,舰体右倾14度。舰长命令弃舰。美军驱逐舰被迫将曾在中途岛之战中声名显赫的“大黄蜂”号用鱼雷击沉。
日近藤编队袭击“大黄蜂”号之后,向北撤退。原计划次日南下再战,但由于遭到了从圣埃斯皮里图起飞的美水上飞机的连续攻击,遂于27日下午退出战斗,驶回特鲁克岛。
金凯德指挥的美舰队在南撤途中遭到日潜艇发射的鱼雷攻击。哈尔西令其鸣金收兵。
至此,圣克鲁斯海空大战宣告结束,这是日美双方继珊瑚海大战、中途岛海战、东所罗门海战之后,第四次航空母舰之间大规模的海空厮杀。从战术角度讲,双方两败俱伤;从战略角度看,美军却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首先,粉碎了日陆海军联合攻占瓜岛的企图;其次,使山本海军大将用一次舰队决战而歼灭美军舰队的梦想化为了泡影。
在亨德森机场争夺战中,瓜岛美陆军士兵和海军陆战队员们显示出了空前的团结和协作精神,一次次打败了日军的进攻,将机场牢牢地掌握在美军手中,并使日军伤亡人数10倍于美军。为此,尼米兹给范德格里夫特发去一份热情洋溢的嘉奖电:“你们在岛上的战斗捷报,令所有人欢欣鼓舞。谨向前线的陆战队员及固守阵地并反攻夺回防线的陆军部队,致以衷心的感谢。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团结一致,打败敌人。”
10月中旬的一天,尼米兹忙里偷闲,出席了夏威夷总督举行的晚宴。尼米兹历来重视公关社交活动,但这次却几乎全无心思,他的脑海中装满了所罗门群岛的战事。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的宴会气氛似乎与他格格不入了。晚宴结束后,他立刻回到司令部,翻阅新到的电报,一直到深夜才上床就寝。
此时,世界各地反法西斯战争正在蓬勃展开。盟军的三支远征军正计划渡海进攻北非,大西洋的战事已推向,大量的人员和物资纷纷运往这一地区。相比之下,南太平洋地区在一定程度上被人忽略。好在罗斯福总统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干预。他担心在1942年国会选举前夕,如果瓜岛守军的支援线被切断,舆论将对他不利。于是,他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一份备忘录,要求“确保可能运入该地区的一切武器全部运进去,以固守瓜达尔卡纳尔岛”。
这样,在进攻北非的前夕,一批弹药、火炮、飞机运到了这个被围困的孤岛上。这也使得哈尔西得以再次派遣6000多名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士兵上岛。特纳派水面舰艇对其进行护送。
哈尔西接到尼米兹传来的总统指令后,不敢怠慢,立即奔赴瓜岛作了一次短期视察。他需要熟悉那里的防御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亲临前线,向那些疲病交加仍勇敢地坚守阵地的士兵们灌输力量和热情,激起他们新的希望。在岛上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他宣布:“夺取战争胜利的秘诀就是不断地消灭日本佬。”他视察瓜岛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南太平洋海区,官兵们一致认为,同前任司令相比,哈尔西是一位关心全局的将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