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岛归来执教鞭,一门学问一重天;
夫妻恩爱儿女壮,讲坛体坛开新篇。
话说1912年1月,史迪威从菲律宾回到美国。1906年他第一次从菲律宾归来时无所牵挂,这次不同了,叫他牵肠挂肚的,不仅有妻子威妮,还有即将出世的孩子。船一靠岸,他就迫不及待地想见到威妮。
他和威妮相识,完全出于偶然。1904年,史迪威在西点军校舞会上的舞伴一直是他刚刚13岁的妹妹玛丽。史迪威第一次从菲律宾回来后,玛丽邀请他去参加她们中学的6月舞会,并要他带着他的朋友霍尼何特少尉作威妮的舞伴。
威妮当时是个17岁的漂亮姑娘,有一双活泼的眼睛和一头卷曲的秀发。她是玛丽的同班同学,家在锡拉丘兹市。
为了参加舞会,霍尼柯特少尉特意穿了一身很讲究的、带有红臂章的蓝色野战炮兵军服。但是,威妮却看中了身穿笔挺的白色夏装的史迪威。这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对史迪威一见钟情,她觉得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小伙子,也从未见过这么迷人的深褐色的眼睛。他们在一起感到很愉快,两颗心好像贴在了一起,再也分不开了。临别时,他问她是否可以给她写信,他相信自己用火一样的心,一定能够赢得她纯真的爱情。
一年之后,也即1909年,史迪威26岁了,他邀请威妮参加西点军校的军官舞会。但是,威妮的母亲不信任军人,不允许她到西点军校去。史迪威没有介意。当威妮中学毕业开舞会时,他急急火火赶到了扬克斯,参加了这个盛大舞会。
威妮的母亲被打动了。在母亲的陪同下,威妮终于去了西点军校,并会见了史迪威一家人。她看得出,本杰明·史迪威博士这一家人,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史迪威非常高兴。在一封信中他竟称威妮为“甜桃”,这个称呼使威妮很不高兴。其实,这是史迪威的习惯用语,他总是把自己所喜欢的极好的东西称为:“桃子”、“桃子似的”,正像他把自己所厌恶的小人、坏的东西称为“花生米”一样。威妮的不快,经他一解释,转眼便烟消雾散了。
1910年春天,威妮参加了西点军校的舞会之后,他们订了婚,并在当年10月结了婚。威妮和史迪威都是诚实而有责任心的人。他们都尊重自己的长辈,热爱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史迪威到国外执行任务,先征得父母的同意才把威妮的照片带在身边。父母认为这“有助于使他的行为端正”。威妮怀孕从菲律宾回来后一直住在母亲家,直到1912年3月孩子出世,都得到母亲的照料。
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取名小乔。史迪威从菲律宾回来6个星期后,母子二人才由锡拉丘兹到了史迪威在加利福尼亚避暑的村子。
这一年的夏天,史迪威携妻儿来到蒙特雷南面一点的西海岸小村子——卡梅尔。当时这个村落还是个未开发的、原始的地方。他们到海滨野餐,在太平洋海水拍打着的岩石上迎风漫步。他们迷上了这个地方,决定日后要居住在这里,退休后也要在这里定居。
史迪威再度从菲律宾回到美国后,又到第12步兵团干了一年。这时他仍是一名中尉。团队驻守在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市。
中国人习惯把30岁称为“而立之年”,也就是事业有成的年龄。而史迪威在30岁以后的几年里(1913年至1917年)却过得极为平淡。这对一个年富力强、学业有成的年轻军官来说是令人烦恼的。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