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斯大林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十八章 最高统帅都
    运筹决策有神功,全神贯注巧用兵;力挽狂澜战局变,举世瞩目众英雄。

    斯大林在卫国战争期间,一身兼任五职。除最高统帅外,他还保留着联共(布)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同时他又是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和国防人民委员。在同法西斯斗争的日日夜夜,他全神贯注于局势的发展。

    整个战争期间,斯大林和他的最高统帅部一直在莫斯科,这对苏联人民在艰难的条件下坚持反侵略斗争,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7 月初,鉴于敌人空袭的威胁,最高统帅部自克里姆林宫转移到基洛夫街区一家不大的院子里。那里有安全的工作场所和通信联络设施。一个月之后,作为最高统帅部工作机构的总参谋部的作战指挥人员,也迁到了离这个院子不远的地铁基洛夫车站站台工作。

    1941 年6 月30 日,根据联共(布)中央政治局的决定,按照外国武装干涉和内战时期列宁工农国防委员会的形式,建立了以斯大林为首的国防委员会这一非常机关。国防委员会成了集中全部权力的有权威的国防领导机关。各人民团体、党的组织和苏维埃组织都必须执行它的一切决定和命令。

    为了检查决定和命令的执行情况,在各边区、各州、各军事工业人民委员部以及各主要企业和基建工程单位,国防委员会都派有代表。

    国防委员会的最高统帅部会议,通常是在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的办公室或他的别墅里召开的,会上讨论并决定各种最重要的问题。每次军事行动的战役计划均由党中央政治局和国防委员会共同审议,开会时并邀请负责战役保障的人民委员参加。这样就能在重大的军事行动上集中巨大的物质力量,在战略领导上执行统一的方针,同时通过有组织的后方支援,把军队的战斗活动同全国的力量结合在一起。

    苏联和苏联政府清醒地分析了1941 年6 月22 日以来战争失利的原因,斯大林依靠社会主义社会和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出色地动员全国的力量奋起抗击敌寇。由于人民忘我的支援,苏联最高统帅部找到了最适合于当时情况的斗争方式和方法,终于从敌人的手中夺取了主动权。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苏军各级指挥机构,直到最高统帅部,在领导军事行动方面达到了高度完善的地步。希特勒统帅部,由于丧失了主动权,无法克服在组织和实施战役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这就大大加速了他们的彻底失败。这也是法西斯德国总崩溃的开端。

    在战争过程中,苏联党中央和苏联政府十分重视领导武装力量的问题。

    战争期间,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党中央组织部和书记处共召开了200 多次会议。会议通过的关于外交政策、组织和战略问题的决定,分别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苏联人民委员会或最高统帅部负责贯彻执行。

    总参谋部,作为最高统帅部的日常工作机关;它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战役和战略问题上,集中在全面深入地研究情况,集中在具体实现最高统帅部所定下的决心,并从组织上保证其贯彻执行。

    为了改进对各个方面军的指挥,1941 年7 月10 日,国防委员会建立了3 个方向总指挥部,即:西北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为伏罗希洛夫元帅,军事委员为日丹诺夫,参谋长为扎哈罗夫;西方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为铁木辛哥元帅,军事委员布尔加宁,参谋长为马兰金;西南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为布琼尼元帅,军事委员为赫鲁晓夫,参谋长为波克罗夫斯基。

    国防委员会原打算通过建立方向总指挥部,来协助最高统帅部更好地指挥部队,更好地组织备方面军以及空、海军之间的协同动作。原先设想,方向军事委员会应比方面军首长更善于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来支援武装斗争。

    可是,方向总指挥部建立以后不到几个月,就表明它起不了这种作用。最高统帅部仍像过去一样直接领导各个方面军。在当时的实际情况下,方向总司令并不掌握用于影响军事行动进程的预备兵力和物质器材。没有最高统帅部的同意,他们就不能做出任何重大决定。这样,方向总指挥部便成了一级单纯的转达机构,终于在1942 年撤销了。

    为了加强对方面军的领导,最高统帅部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战略领导制度,即向最重要的地段派出最高统帅部代表的制度。担任最高统帅部代表的都是最有军事素养的军事首长。他们对情况了如指掌,而且通常都直接参与制定当前战役的重大计划。最高统帅部始终要求自己的代表对战役实施领导,要求他们对战役的实施情况负起全部责任,并且为此授给他们以全权。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充当统帅部的代表呢?首先是最高统帅部的成员,其中包括伏罗希洛夫、朱可夫和铁木辛哥。最高统帅部在部队的常驻代表则是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

    除了负责直接在现场贯彻最高统帅部某个战役的决心的全权代表之外,最高统帅部还派出过军兵种代表。他们到部队去的任务,是帮助部队领导人和最高统帅部主要代表组织不同兵种作战。

    战争期间,朱可夫曾以最高统帅部代表的身份去作战部队工作不下于15次。哪里有困难,斯大林就派朱可夫到那里去。他成了解决问题的能手。这除了他的卓越的指挥才能外,还由于他具有副最高统帅的地位。他能够开诚布公地和斯大林交换意见,斯大林也非常尊重他的才能。朱可夫不仅善于解决战场上的问题,而且还善于说服最高统帅改变他在暴怒之下所做出的不适当的决定。

    1941 年7 月16 日,斯摩棱斯克几乎全部被敌军占领。第十六和第二十集团军在城市的北部陷入合围,但是他们没有缴械,仍继续抵抗10 天之久,从而阻止了德军在莫斯科方向的进攻。在斯摩棱斯克会战过程中,红军部队、城市及其郊区的居民,表现了无与伦比的英勇顽强。每一所房屋,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居民点,都经过残酷的争夺战。敌人在斯摩棱斯克地区的进攻被制止了,由于这一胜利,苏军赢得了准备战略预备队和莫斯科方向采取防御措施所需的时间。1941 年7 月14 日在这里的奥尔沙战斗中,弗廖罗夫大尉指挥的炮兵连第一次使用了“喀秋莎”火箭炮。

    西方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元帅,在战争最初那几个月的艰难日子里,做了大量工作,坚定地领导着部队,动员所有力量防御并抗击敌人进攻。希特勒的军事指挥机关和军队本身,对于苏军士兵的英勇无畏和集体英雄主义都感到信服。现在他们懂得:战争愈向苏联腹地推进,他们的困难就愈大。

    据德国将军承认,德军在斯摩棱斯克会战中,损失官兵25 万人。

    然而,国防委员会,特别是斯大林本人,以沉重的心情得知斯摩棱斯克的丧失。他怒不可遏。他把怒气都发泄在前方指挥员身上。7 月底,他命令铁木辛哥立即回莫斯科见他。当这位前线司令员走进他的办公室的时候,几乎全部政治局委员都坐在那里。斯大林穿着一件旧上衣,站在屋子中央,手里拿着已经熄灭的烟斗,这是他心情不好的可靠征候。

    “是这样的,”斯大林说,“政治局讨论了铁木辛哥担任西方方面军司令员的工作,决定解除他的职务。有人提议由朱可夫担任这一职务。你们有什么意见?”斯大林朝向朱可夫和铁木辛哥询问。铁木辛哥默不作声。

    “斯大林同志,”朱可夫说,“我认为更换方面军司令员会严重影响到战役的进程。司令员还没有来得及熟悉情况,就不得不指挥困难的战役。铁木辛哥元帅指挥方面军还不到4 个星期。在斯摩棱斯克会战过程中他熟悉了部队,了解他们的能力。他做了处在他的地位所能做的一切,使敌人被阻止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将近1 个月。我想,任何别人也无法做更多的事。部队信任铁木辛哥,而这是主要的一条。我认为,现在解除他的方面军指挥职务是不公正的,也是不适当的。”加里宁插话说:“是的,朱可夫说得对呀。”斯大林缓慢地吸着烟斗,看了看其他的政治局委员,然后说:“也许,我们可以同意朱可夫的意见。”就这样,斯大林改变了原来的决定,又把铁木辛哥派回西方战线。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