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学习军事,延长了服役期:陆空军的初级指挥人员由两年改为3 年,空军士兵、边防部队士兵和初级指挥人员延长到4 年,海军部队和舰艇人员延长到5 年。到1941 年1 月1 日,陆军、空军、海军和防空军较1939年增加了1.8 倍,总数发展到420 万人以上。与此同时,还对国民进行普遍的军事训练。公民,首先是青年,在入伍前接受保卫祖国的训练,这个传统在人民中间受到普遍的欢迎。从事群众性国防活动的是苏联支援国防和航空化学建设协会。到1941 年1 月1 月,这个协会的成员达1300 万人以上。每年有好几万飞行爱好者、跳伞员、射手和航空机械员,在300 所以上的航空和汽车摩托俱乐部、航空学校和滑翔俱乐部学习专业知识。青年人伍前学到的这些技能,后来在民兵和游击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在各级指挥人员的专业训练方面,有200 所以上的军事学校,19 所学院,10 个附设在普通大学的军事系,7 所高等海军学校,几十万人在这些院校中受过良好的教育。通过这些训练,大大提高了红军指战员的军事素质,为反法西斯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国防工业的发展,陆海空军的装备也大大加强。仅就空军来说,1940年底航空工业比1939 年增长了70%以上。在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转归航空工业的企业里,同时兴建新的航空发动机厂和航空仪器厂。根据准确的档案材料,从1939 年1 月1 日到1941 年6 月22 日,工业部门为红军提供了17745 架作战飞机,其中有3719 架新式飞机。
1940 年春夏两季,德国部队对西方的闪电式进攻更加剧了苏联战备的紧迫性。希特勒继占领挪威和丹麦之后,又于5 月侵入荷兰和比利时。英队从敦刻尔克撤退。但是,使苏联人感到最震惊的还是法国的一败涂地。德军于6 月14 日占领了巴黎。斯大林原以为法队有马奇诺防线做掩护是安全的,拥有绰绰有余的力量顶住德国人。现在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丘吉尔领导下的英国身上了。苏联人的心情是复杂的,除了赞赏英国单枪匹马地反对德、意的立场外,普遍担心英国会同德国媾和,使希特勒得以腾出手来攻打东方。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斯大林决定组建新机械化军、坦克师和摩托化师以及反坦克部队。按照计划,要装备齐这些新建的机械化部队,仅新式坦克就需要16600 辆,总共需要坦克3.2 万辆左右。一年之内要生产这么多坦克实际是办不到的。为此,斯大林号召加紧生产,延长工作时间。他说:“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大约就在这时,斯大林要副国防人民委员沙波什尼科夫,就德国入侵可能采用什么计划,起草一份全面的参谋报告。在1940 年9 月政治局会议上,斯大林否定了这份报告。沙波什尼科夫认为,德国的主攻方向将在波罗的海和普里皮亚特沼泽地之间,针对着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斯大林仔细听取了这一汇报,并几次走到地图前,然后不以为然他说:“我不明白总参谋部为什么拟订了把兵力集中到西部方向的方针。有一种说法认为,希特勒将沿最短的路线对莫斯科实施主要打击。但是,我认为,对德国人来说特别重要的是乌克兰的粮食和顿巴斯的煤。没有这些最重要的资源,德国法西斯就不可能进行长期的大规模战争。希特勒已在巴尔干站稳了脚根,看来他将准备对西南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当时斯大林在苏联全党全军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没有人想到去怀疑斯大林的意见和他对形势的分析。但是,斯大林在判断敌人的主要突击方向上犯了错误。由于这一错误,不得不在战争的前些日子里,把早先集中在乌克兰和后来调往那里的第十九集团军全部和第十六集团军的许多部队和兵团,大约一百个师转移到西南方向,对战争初期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1941 年春天修订作战计划时,对于现代战争初期的作战特点也缺乏充分考虑。当时苏联国防人民委员和总参谋部认为,像德国和苏联这样的大国之间的战争,应该还像以前那样开始:先在边境交战几天以后,双方主力才进入交战。对希特勒的“闪电突击”和雄厚的人力、物力估计不足。并认为敌人兵力在集中和展开的时间方面,也会像苏方一样。事实上,无论是兵力还是条件都相差悬殊。
战争前夕,德国同被它占领的国家一起,生产钢3180 万吨,煤6.964 亿吨。苏联钢产量为1830 万吨,煤产量1.659 亿吨。德国的弱点在石油开采方面,但由于从罗马尼亚输入石油,依靠已建立的储备和合成油料的生产,而得到某种程度的弥补。
德国建立了强大的军事经济潜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300 个以上的大军事工厂,军事生产1940 年比1939 年增加了2/3 ,比1932 年增加21 倍。
1941 年德国工业生产了1.1 万多架飞机,5200 辆坦克和装甲车,7000 多门75 毫米以上口径的大炮,170 多万支步枪和自动枪。此外还有掠夺来的大量武器,以及仆从国和被占领国的生产能力。
截止1941 年6 月,德队比1940 年增加了355 万人,总数达到850 万人,即214 个师。而苏联到6 月份,连同征召的补充兵员在内,共有500 多万人。希特勒认为,进攻苏联的有利时刻来到了。
1941 年3 月底,苏联政府已经获悉,日本外务大臣松冈洋右在柏林与法西斯德国的里宾特洛甫和军界首脑进行了极为秘密的谈判。他们谈判的内容,莫斯科是不难猜到的。希特勒试图建立德日联盟,形成对苏联的军事包围。这实际上意味着苏联必须进行两线作战。
因此,保卫苏联的远东安全就成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为了延缓战争爆发的时间,争取避免两面作战,在松冈途经莫斯科时,经过多次谈判,苏日双方签订了“中立条约”。在庆祝签字的宴会上,松冈向斯大林敬酒时,故弄玄虚,说了一些其他外交官不可能说的话。“条约已经签订了,”他脱口而出,“我不说谎,如果我说谎,我把脑袋给你。如果你说谎,那我一定会来取你的脑袋。”斯大林冷冷地反驳说:“对我国来说,我的头是重要的。
你的脑袋对你们的国家也是重要的。所以,我们都小心地让脑袋长在肩膀上吧!”这番话弄得松冈很尴尬。
为了教训一下这个狂妄的日本人,斯大林特地给朱可夫这位哈勒欣河战役的司令官打电话说:“日本外务大臣松冈洋右访问德国回国途经这里,你要亲切地接待他。”“亲切”这两个字说得特别重。
“有什么指示?”“松冈只想同你认识认识。”显然,松冈洋右对哈勒欣河事件记忆犹新。过了几天,国防人民委员部外事处主任陪着松冈前来拜访。一进门他就向主人深深地一鞠躬。朱可夫按着斯大林的指示,“亲切”地欢迎他,问候他的健康,旅途是否劳累。他含糊地回答说:“我喜欢长途旅行。我是第一次到欧洲。你去过欧洲各国吗?”朱可夫回答说:“很遗憾,没有去过。在方便的时候,一定设法去。我读了很多有关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的书,但是,即使一本最好的书也不能使人了解一个国家的全貌。只有亲身访问和接触一个国家,才能更好地了解它,了解它的人民、风俗和习惯。”谈话一直在这种“友好”气氛中进行。从始至终未涉及尖锐的政治问题。
松冈给朱可夫的印象是狡猾诡诈,不愿开诚布公地交谈。可以看出,他宁愿多听,而不愿多说。会见后,朱可夫立即打电话向斯大林报告了会见的情况和对松冈洋右的印象。斯大林对这次会见很满意,最后他说:“日本政府同意签订中立条约了。”苏旧中立条约于1941 年4 月13 日签订。条约为期5 年。条约规定:“双方应维持两国问的和平友好关系,并且相互尊重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条约指出,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或第三国家集团的军事行动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应守中立。苏联政府知道,苏日中立条约能减少日本进攻苏联并迫使它两线作战的危险,但不能完全保证法西斯德国的盟国——日本军国主义遵守所签订的条约。因此,在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不得不在远东保持大量的兵力。
由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这个条约使苏联赢得了一些喘息时间。
虽然在1941 年的头几个月里,苏德在形式上还保持着正常关系,但却日益紧张起来。3 月,保加利亚加入了轴心国,南斯拉夫也同意加入。然而,3 月27 日,在南斯拉夫爆发了反对亲德政策的暴动,结果成立了以西莫维奇将军为首的新政府。斯大林不失时机地同南斯拉夫的新政权签订了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可是当德队侵入南斯拉夫、无情轰炸贝尔格莱德的时候,斯大林却无能为力。
面对日益紧张的局势,5 月5 日,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向几百名刚从军事学院毕业的年轻军官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他强调了红军建设中实现现代化和更新装备的重要性。他提醒他们说,局势很严重,不能排除德国在不久的将来发动进攻的可能性。他坦率地告诉他们,红军还不够强大,还不能轻而易举地粉碎德军,红军仍然缺少现代化的坦克、飞机和其他装备,红军的官兵们仍在训练的过程中。苏联政府正努力通过外交和其他办法把德国人拖到秋季,冬天的到来会把德国人的进攻推迟到1942 年。如果苏联的策略获得成功,那么同纳粹德国的战争几乎必然会在1942 年发生,但这就会赢得几个月的宝贵时间。“从现在起到8 月份”是最危险的一段时间。
这次会议之后,苏联有意做出“亲善”的外交姿态,继续煞费昔心地设法防止任何像是挑衅的行动。1941 年6 月14 日,苏联塔斯社授权发表了一项只能是麻痹自己的声明,进一步强调了同德国的“友好关系”,说德国“和苏联一样坚定不移地格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条款”,并且否认从伦敦散布出来“两国在近期会爆发战争的谣言”。柏林方面对这些姿态置若罔闻。希特勒已经下定决心实施他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在入侵苏联的前一天晚上,希特勒给墨索里尼写了一封《关于消灭俄罗斯的计划》的密信。他在信中写道:“当我作出了这一决定后,内心感到我又获得了自由。”在这些日子里,克里姆林宫的空气异常紧张,斯大林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他清楚地知道,同法西斯德国这样一个有经验的强大敌人作战,将给苏联人民带来多么深重的灾难,所以他竭尽全力争取时间,加强战备,尽量防止战争在1941 年爆发。但是能否获得成功,他没有把握。这时,各种各样的相互矛盾的情报和谣传送到他面前。德国的参谋长于1941 年2 月15 日发布了一项“用假情报迷惑敌人的特别训令”,以掩盖“巴巴罗萨”作战计划。传出的假情报说,“德队在东线的调动,原属于历史上最大的迷惑演习,旨在分散人们对入侵英国的最后准备工作的注意。”毫无疑问,斯大林也受到了这种假情报的影响。他不相信希特勒会孤注一掷,背离惮斯麦的东方政策的传统,即“要求德国在西方进行战事时,应该避免对俄国的战争”。
1941 年4 月初,丘吉尔给斯大林发来一份亲启电报,提醒他注意德队的调动和德国即将向苏联发动进攻。此后,英国方面于6 月18 日向苏联驻伦敦大使发出紧急警报。苏联驻柏林大使馆的报告以及苏联在日本的杰出的情报人员理查德·佐尔格的报告,都提到了德国入侵苏联的确切日期。斯大林对这些报告均持怀疑态度。他仍然极不信任英国。他既不信任张伯伦,也不相信丘吉尔。在外国武装干涉期间,丘吉尔对苏联的所作所为,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斯大林认为,英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政府正竭尽全力怂恿德国对苏联作战,认为他们正处在严重军事形势之下,为了避免本身覆灭,非常希望德国进攻苏联。尤其是希特勒的副手鲁道夫·赫斯于1941 年5 月11 日飞往苏格兰,这更加剧了斯大林对英国秘密外交活动的怀疑。
1941 年春天,西方国家盛传苏联对德国进行大规模军事准备的挑拨性消息。德国报刊大肆渲染这类消息,并且抱怨说,这些消息使苏德关系受到损害。“你看,”斯大林说,“用德国人吓唬我们,用苏联吓唬德国人,有人就唆使我们敌对,以收渔翁之利。”斯大林对希特勒过分小心谨慎,总希望推迟战争爆发,最后导致了适得其反。对德国无数次破坏已签署的协议未作应有的反应,纵容了一天天变得蛮横无礼的希特勒,使他相信苏联软弱。甚至到了最后时刻,即德事机器的弹簧缩到准备对苏联实施致命打击的时候,斯大林还希望能防止发生可怕的冲突。但是,柏林已作出了决定:使用外交语言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6 月21 日夜间,朱可夫从基辅打来的电话里获悉,一名德军司务长越过了防线对苏联指挥员说,德队将在次日凌晨发动进攻。朱可夫立即向斯大林和铁木辛哥作了报告。“也许这是德国将领们把这个逃兵送来,是为了挑起冲突吧!”这是斯大林的第一个反应。“不,我们认为逃兵说的是实话。”总参谋长坚持说。随后政治局委员们都来了,经过审慎的讨论和研究,斯大林才最后同意发出这样一项命令:命令列宁格勒、波罗的海、西部、基辅和敖德萨各军区的前线部队,立即作好战备,准备抗击德国可能发动的突然袭击,但时间已经晚了。
斯大林做了这样的处理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刚好要在卧室的沙发上休息一下,突然有人敲门。门声刺痛了他的心:任何时候都不曾有人这样唤醒他,也许发生了最坏的事情,难道战争爆发了?斯大林勒紧睡衣走了出来,卫士长向他报告说,朱可夫有急事打来电话了。随后,总参谋长在电话上向他报告了德军空袭基辅、明斯克等城市的情况。这一切表明,他最不愿发生的事情——战争终于爆发了。时间是1941 年6 月22 日凌晨4 时。只见他拿着听筒沉沉地叹了口气,然后粗声粗气地骂道:“希特勒这个大流氓!”他终于明白了,事实证明他对战争的判断错了,而这一错误的代价却是巨大的。正是:一厢情愿,力图缓战;闪电袭来,仓猝应变。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