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旭澜
潘旭澜(1932~2006),福建南安人,学者、作家。著有学术论著《中国作家艺术散论》,散文集《小小的篝火》、《咀嚼世味》等。
说遥也不很遥,只一百多年。那“天京”就是现在的南京,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
洪秀全、杨秀清攻占南京之后,在这里“定都”。他们一向宣传的“天下一家,同享太平”,人人平等;土地平分,“无处不均匀,无人不温饱”,诸如此类一些有吸引力口号、纲领,此时事实证明,无非是为了造反的需要。他们真正实行的,是全然不同的一套制度、办法,很有些发明创造的。
举几件事,看看他们是怎样革命的。
大量清除“妖”人。清朝官员、满族百姓、僧尼道土、缙绅、商人、知识者,皆被视为“妖”,掳掠屠杀不在话下。“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掌心红润,十指无重茧者,恒指为妖,或一见即杀,或问答后杀之,或不胜刑掠,自承为妖杀,或竟捶楚以死。”弄得杨秀清患眼病,悬赏银子一万两求医,结果竟没有人应召。因为医生不是被杀就是外逃了,极少数留在南京的也不愿或不敢应征。对于“满洲鞑子”,更加骇人听闻。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杀光。许多汉人满人,不甘受辱而被杀,就全家或数口一同自尽。整个南京,在极其恐怖与血腥之中,建立了洪、杨等极少数人的“天国”。
分男行女行。这是当时的说法,实际上是男女分开,夫妻分居。有个叫卢贤拔的,镇国侯,第九号人物。他巡视女营,看到妻子,带回府中,团聚两天。有家丁挟私怨告发,卢贤拔便被革爵治罪。这还是由于杨秀清力保而从宽处理。冬官又正承相陈宗扬,因夫妻同宿,又要拉知情者下水,双双被斩首。有的将领给儿子写家信,头条是效忠“天国”,第二条便是注意男女分开。可见此事之重要,也说明很容易犯错误。普遍、长期的男女隔离,造成了军官老兵争着与长得文秀的新兵结对子。同性关系远非个别现象。然而,诸王尤其是洪、杨却妻妾成群。这大约只能用反对平均主义的理论,才能解释了。在严禁之下,“天京”有多少分居在男营女营的怨女旷夫?他们过不上合乎基本人性的生活,而洪、杨则妻妾成群,极度纵欲,形成强烈对比。虽然,在1855年3月停止男女隔离制度,准许夫妻团聚,但这种悖反人性的强迫命令,毕竟实行了两年之久。在世界史上,不知有哪个政权,对百姓实行男女隔离?
一切归于圣库。造反之初就提出:天下一切财富,“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当时南京水西门灯笼巷设天朝圣库,民间一切金银财宝得统统缴交。粮食则屯于圣粮馆,分丰备仓、复成仓、贡院三处。百姓分别编入诸匠营、百工营、女营、绣锦营、牌尾馆(或称老民残废馆)。统统编入军事化的组织中,一律实行不同等级的供给制。他们所生产的物资财富,除了自身的衣食消耗之外,剩余价值用来做什么呢?一是洪、杨等少数人尽情享受,建造和维持极其富丽的天王府,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洪秀全造反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获得所能想像到的最大享受。这下子他就享受得连政事都无暇过问了。岂止“从此君王不早朝”,连杨秀清有事要见,都要事先请旨安排时间,待他从温柔富贵之中抽出点空呢。其他什么金银财宝,也多多益善,天王府是高级圣库。不然,萧孚泗就用不着大肆掠夺之后,为了消灭证据,以抵塞必然的追查,纵火烧掉天王府。杨秀清的享受排场虽然不如洪秀全,作为大权在握的九千岁,相去自然不远,仅仅从他出门仪仗队千余人,如迎神赛会,就可明白。可见,圣库制和军事化的劳动生产,主要目的之一是,极少数人为了自己的需要,而占有老百姓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历史积累下来的社会财富。然而,却用了“天父”的名义。识破了的人也没有办法,它有律令和刀剑保证实行呢。
废止商业。既然一切归圣库,实行供给制,不得有私人财产,那么废止商业便顺理成章。商业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进步,我们今天还在积极发展市场经济。可是,一百多年前洪、杨,对欧洲诸国大力发展工商业的潮流即使稍知一二,也绝不会理会。这哪里是什么“向西方探求真理”?分明是倒退到奴隶社会了。百姓成了奴隶,他们极少数人是奴隶主。于是,外国使者到南京时,“既未看到商店,也无任何物品陈列求售,更不可能得到出租的船只、肩舆或马匹”。这在南京建城的漫长岁月里,谅必是空前的。后来坚持不下去,尤其是准许夫妻同居之后,老百姓总归要一点什么商品,才准许在城外设些商业摊点、场所。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