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百年经典散文·精神家园卷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漫谈皇帝
    季羡林

    季羡林(1911~),山东清平人,学者、翻译家、散文家。著有学术论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印度简史》,译作《沙恭达罗》,散文集《天竺心影》等。

    在历史上,中国有很多朝代,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些皇帝。对于这些“天子”们写史者和读史者都不能避开不写不读。其中有一些被称为“圣君”、“英主”,他们的文治武功彪炳史册。有一些则被称为“昏君”、“暴君”,他们的暴虐糜烂的行为则遗臭万年。这都是我们所熟悉的。

    但是,对“皇帝”这玩意儿的本质,却没有人敢说出来的。我颇认为这是一件憾事。我虽不敏,窃愿为之补苴罅漏。

    首先必须标明我的“理论基础”。若干年前我读过一本辛亥革命前后出版的书,叫做《厚黑学》。我颇同意他的意见。我只觉得“厚”“黑”二字还不够,我加上了一个“大”字,总结起来就是“脸皮厚,心黑,胆子大”也。

    现在就拿我这个“理论”来分析历代的皇帝们。我觉得,皇帝可分三类:开国之君、守业之君、亡国之君。

    开国之君可以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马上皇帝为代表: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两人都是地痞、流氓出身。起义时,身边有一批同样是地痞、流氓的哥儿们。最初当然都是平起平坐。在战争过程中,逐渐有一个人凸现出来,成了头子,哥儿们当然就服从他的调遣、指挥。一旦起义胜利,这个头子就登上了宝座,被尊为皇帝。最初,在金銮殿上,流氓习气还不能全改掉。必须有叔孙通一类的“帮忙”或“帮闲”者(鲁迅语)出来订朝代。原来的哥儿们现在经过“整风”,必须规规矩矩,三跪九叩,山呼万岁,不许乱说乱动。这个流氓头子屁股坐稳了以后,一定要用种种莫须有的借口,杀戮其他流氓,给子孙除掉障碍。再大兴文字狱,杀害一批知识分子,以达到同样的目的;然后才能安心“龙御宾天”,成为什么“祖”。

    他们之所以能成功靠的是什么呢?厚、黑、大也。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