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百年经典散文·精神家园卷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谈一件历史公案(2/2)

    “赵官儿”怎么办呢?他有许多要考虑:江南的封建地主的要求,他不能不考虑,如果钟相一流的农民怒潮把封建地主冲掉,那岂不是大宋皇帝的宝座发生了动摇?流亡的封建贵族的要求,他亦不能不考虑,因为这些失却了巨大“庄园”和农奴的贵族们虽然在经济上已无足重轻,但在一部分的文臣武将中间还有势力。敌人金国方面的态度呢,也值得注意,因为这给他一个可以苟安半壁的暗示。只有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农奴的要求,不值得高宗皇帝一顾,因为他们的要求和他宝座的利益两不相容。但是还有一个暗影使得高宗坐卧不宁,这就是主战派的代表岳飞的威望和实力一天天增大,颇有成为武臣中巨头的可能,(岳飞当时为三个宣抚使之一,地位实力与韩世忠张俊相埒)。而这是祖宗深切垂教必须防杜的一件事。

    秦桧自金逃回,当时即有人疑其在金首唱和议,故金人纵之使归;秦桧是否承受了金人意旨,归作和议活动,暂不置论。但秦桧对于时局的看法,当与高宗所焦虑者正相合拍,加以他又知金人暂无南下之意,更可使高宗放心。所以奏对以后,高宗即信任之,称其“忠朴过人”。

    问题非常明白:如果为“民族利益”着想,或者,把皇朝利益和民众利益统一起来着想,则对外必须主战,对内必须改善人民生活,裁制豪强,并使每年八千万贯的军费由拥有无数“庄园”与农奴的封建地主负担其大部分;但这样伟大的气魄,英明的果断,非所望于高宗!于是退一步,专从保守“祖宗基业”,巩固宝座着想罢,那么,一、既不愿裁制豪族,损及封建地主,二,就不能解决甚至缓和农民的骚动,因而三、兵力如用以对外,即无以防内,况且四、即使能够收复汴京,在“祖宗基业”上所加益者不过一个残破的旧都,而势将产生一个兵权太重的武臣(岳飞),则对于宝座的威胁实在太大了。

    把这些利害轻重仔细考虑以后,当然和议是“上策”。而岳飞也不能不杀。所以我说宋高宗并不是庸碌糊涂的人,倒是颇为精明!

    但是主战派的流亡贵族的反响也得预防,所以又假装糊涂,由秦桧出面去干,以便反响来时有一退步。所以我又说,这一件公案实在是高宗和秦桧串通了干的。说高宗全不知情,而只是秦桧矫诏,或说高宗受了包围,这都是皮相之论。

    南渡以后的“国策”就这么决定:对外纳款求和,对内加紧剥削,以剥削所得,每年化八千万贯养兵,专门镇压民众。

    历史上,在特定的时机,封建皇朝的利益,可能与民众利益相一致;宋朝南渡之际就是这样一个时机。可惜南渡的君臣虽尚精明却远不够英明,而气魄之小,又如田舍翁,因此只配北面称侄,以小朝廷自娱!

    封建皇朝的君主,也有能将皇朝利益和民众利益合成一致,有大作为,而为本民族争光的,唐太宗差为近之;这样的封建君主也就是民族英雄。所以唐太宗毕竟可敬,而宋高宗则可鄙;所可叹者,世间还是宋高宗居多!

    8月13日

    选自《笔谈》第3期,1941年10月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