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百年经典散文·励志修身卷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寿诞答辞
    叶景葵

    叶景葵(1874~1949),浙江杭州人,近代有影响的实业家和藏书家,1930年起致力于浙江兴业银行40余年。

    今天因为我六十岁,承诸君设此盛大欢宴。又蒙新六先生,代表诸君面致祝辞。我领此盛情,又感谢,又惭愧,又欣幸!

    古人分上寿,中寿,下寿。第一说:八十岁为下寿,一百岁为中寿,一百廿岁为上寿。第二说:六十岁为下寿,八十岁为中寿,一百岁为上寿。仔细想来,以第一说为古。因古人秉赋深厚,又少断丧,一百岁的人不算稀奇,故以八十岁为下,一百廿岁为上。后来寿元渐短,八十岁的人,已算稀奇了。大约世俗要抢先做生日,故附会“六十岁为下寿”之说。由此观之,六十岁不得称为寿。

    我的死友李一琴君常说,凡人八岁入小学,廿几岁大学毕业,再至各专门机关实习,再入研究院,研究毕后,再到外国肄业。实习研究,总须到五十岁,知识方能完备,方能致用。五十一岁,可以问世了。天下事,无论大小新旧,总有困难,总有波折,不做不晓得,总须经过多少次困难波折,方能成功。无论甚么事,如果一手办理,一气办五十年,必有大效。故定五十一岁至一百岁,为办事时期。

    如此,人生未免太劳碌了。应定一百零一岁起,为休养时期,至少休养五十年,以慰一生求学办事之劳苦,并为后人未雨绸缪,方为美满。到一百五十岁,寿终正寝。

    如此说来,应改正古人之说,一百岁为下寿,一百廿五岁为中寿,一百五十岁为上寿。

    我以为在座诸君,都有此希望。惟我一人,不敢存此奢望。因我少年时,不懂卫生,自己贻误,生病的日子最多。朋友糟蹋我,说我是“五劳七伤”。但亦因生病较多,对于养病的经验,亦晓得些。今天吃了许多好菜,无以为报,把我生平养病的经验,毫无欺饰的说给诸君听听,以博诸君一笑。

    我幼时秉赋薄弱,中医说“先天不足”,凡小儿常有的病,如惊风,儿,痢疾,我都生过。赖我的母亲,辛苦调护,幸未夭折。至九岁,忽患眼疾,黑睛生白点,白睛生白翳,眼眶红肿,白翳由白睛延至黑睛,又由右眼延至左眼。当时只有眼药,并无洗眼药水。我的父亲,请了世伯黄先生医治,说是“阴亏火旺”,所开方剂,是生地,元参,黄柏,知母之类。吃到十岁秋季,渐渐见愈。又因误服了一帖附子肉桂(是我祖母所吃的调理药),从新翻了。又吃原方,吃到十一岁冬季,方告全愈。但身体极弱,大家说我是“骨瘦如柴,面白如纸”。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