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
舒婷(1952~),福建厦门人,女诗人。著有诗集《双栀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结》、《硬骨凌霄》等。
民间故事及寓言里,悭吝鬼都是清一色男人。自古以来,小气的男人虽不必遭道德方面的谴责,却被挖苦得体无完肤。在中国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教育下,要在社会生活中混得体面的男人往往是豪爽慷慨的,尤以武侠小说中的男主角为甚。女人因为经济来源于他人谋生是否得法,操持一家柴米油盐又责无旁贷,未雨绸缪正是传统女人节俭的美德。
生长在厦门这样一个港口码头,对厦门人的江湖气深有体会。我老爸七十年代因右派释放回乡,沦落火车站附近扛包。年关,见一圈人,围一中年教师。那教师丢了钱包,脱一件厚绒衣,说换九元钱买一张火车票回家。那绒衣全新,值九元钱,还要12尺布票。老爸塞十元在那人手心,抖开绒衣披在原主儿身上,说:“我这也是做苦力挣的。给你地址,到家后给我邮钱来。”不久果然收到汇款,还有一小包红菇。熬汤,鲜美无比。
豪爽的厦门人对福州人有极深偏见,编出许多小气的福州男人轶闻,告诫自家女儿别上贼船。
姑娘a和福州小伙子b一起上街。男女恋爱故事即便在八十年代也因为居室的拥挤而大多发生在街上。
他们一起去看电影。a娉娉婷婷在影院门口消闲,只听见b在售票处大喊:“我已买好我的票,你快来接着买,这样我们可以连座。”
从影院出来,经一家热气腾腾小吃店。a建议:“天冷,进去要碗馄饨吧?”b慨然应诺:“行,你进去吧。我不饿,我在外头等。”
我虽土生土长厦门,却因为工作单位的原因,入籍福州也有10多个年头,谨小慎微的福州人确实不少,真正像上面故事中那般出类拔萃的“福州人”尚没有见到,特此平反。
几年前常到北京开会,顾城夫妇到宾馆看我,必骑自行车。话题正酣时,突然惊觉,开窗探头,检视自行车是否原位。其实从他家到宾馆,乘地铁既方便又便宜,只要一毛钱。谢烨说:“舒婷,正是为了这一毛钱,我们才骑车的。”顾城的稿费几乎都是三元五元地来,有次竟来了笔巨款五十元。两人欢天喜地步行穿过公园到一家储蓄所去存款。次晨想起需买面粉和大白菜,便携手去领十元钱出来。下午又想到还得换自行车轮胎,又去领十元。储蓄所出纳忍无可忍,说:“你们可以不可以把明天上午和明天下午的钱一起取走?”
旁听者无不捧腹。顾城还沮丧地说,就因为来回地走路,鞋底又磨穿了一个大洞,遂又取款买鞋。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