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百年经典散文·吾国吾民卷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北平与上海(2/2)
    海派教授对话必用洋语,高等华人不成文法上如此说。低等华人讲洋泾浜,高等华人则讲洋语;沪东某大学开校务会议,自提案讨论交谈以至撤尿揩屁股都是洋语;茶房叫“仆欧”,女士叫“密司”,未婚妻叫“飞洋伞”,现代叫“摩登”,起码上海人所以自别于阿木林者亦在此。俗话云:“靠天吃饭”,洋人就是我们的天,天可不尊乎?京派教授虽不穿西装,其靠天吃饭则一也,故西装可不穿,而洋话不能不讲。

    海派教授,怕人家说他“怕死”。他住在租界,决不是怕死!华界的马路太糟,自来水味咸,电灯又暗,又没有抽水马桶,自然非住租界不可。他或者说“怕死”也不要紧,革命的发祥地在环龙路,舆论中心点在望平街,改组派要借大世界做选举场,文武名公的私邸都在租界,租界能保障生命,与穿西装说洋话的原则并无不合。“并非怕死”与“怕死也不要紧”这两层理由,保持了海派教授尊严。可是近年来情势稍有不同,洋人似乎并不保障安全,先后出了什么绑案,暗杀案,许多名教授相惊伯有,搬来搬去。于是“并非怕死”这条理由取消,只留一条“怕死也不要紧”的理由。不过住租界穿西装说洋话,比住华界穿长衫说华话好得多,那又是天经地义,海派教授可以自豪者仍在。

    京派教授不怕死乎?那又不然。海派教授以西装,洋话,租界作掩护。京派教授则以学问作掩护。京派教授素来是学富五车的。一字训诂,可以说他三五点钟。五四运动的风气所播,大家曾抛开书本从社会问题的实际讨答案,那京派教授不仅要从尊严的宝座上倒下,且面对着统治阶级,有杀头的危险。京派教授的领导者梁启超胡适赶忙开国学书目,叫青年转向古书堆中去。近来以新考证学、新考古学驰名的大教授已成京派重心了。京派教授对统治阶级说:“听你们做去罢,我们只管我们的学问。”京派教授的另一途,由教授而得名,办一个什么评论之类,有建议,有批评,有注解,时价相合,可以成交。是则统治阶级方爱护之不暇。所以海派教授不必谈学问,京派教授非谈学问不可。因兄所论,引申一点,还有余意,且听下回分解。

    选自《笔端》,1935年初版,上海天马书店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