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诸臣死节者无多,在南诸臣讨贼者复少:此千古之耻也。”
我们现在看了这番话,该作何感想?现在是民主国,以国民代君,以公仆代臣,则史公所说的话还有那一句不切中时弊呢?
公元1645年4月15清兵进攻扬州,史公孤军血战十日,多铎五次致书劝降,都不启封,城破自杀未遂,被清兵执去,多铎相待如宾,口呼先生,说:“今忠义既成,先生为我收拾江南,当不惜重任也。”史公怒说:“头可断,身不可屈!”
这是史督师自己实践的最后一句话,也就是他对中华民族亿万年不朽之遗嘱。我们可忘记没有?
“明史”称史公“短小精干、面黑、目灿烂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末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我们看了这段话便知道史公之忠义报国,不是偶然的了。
明朝之亡,原因很多,主要的是主庸臣贪;史可法太少,而魏忠贤,吴三桂辈太多;魏忠贤,吴三桂辈起得太早,而史可法起得太迟。中华民国之史可法有几位?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才出来呀?
小孤山
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乘船经过江西之小孤山,口吟两绝,向它表示我的敬意。
谁说孤山小?
脚根立住了。
号令长江水:
“东流两边绕!”
谁说孤山小?
年纪忘记了。
东西往来舟,
浮沉知多少。
农夫之歌
四年前,听仲香唱保定“农夫歌”。声调悲壮,令人奋发,可惜原著之词不能宣达歌中精神。我早想依调另制一词为现代农人一鸣不平。去年适有友人从中原与西北考察回来。对该地农人生活和我说得很详细。据这位朋友说,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省自耕农不愿自己有田地。何以呢?因为在天灾中,有田不易耕种,还须纳粮。钱粮不但是一个子不能少,而且是寅年要纳卯年粮,不,寅年要纳午年粮。有的地方拿田契送人也没有人要;没有人要,只好驼重利,卖儿女去纳粮。虽然自己有田还是代较富的地主耕种。这又是什么道理?因为代人耕种,每日尚可得工钱糊口。若是自耕,则必等到秋收,始有米吃。人早已化为白骨了,所以不得不弄掉自己的田去耕别人的田。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啊!我听了这番话便依保定“农夫歌”调为我们的不幸的同胞写一幅小影:
“穿的破布衣;
吃的草根面;
背上背着没卖掉的孩儿,
饿煞喊爹爹。
牵着牛大哥,
去耕别人田。
太阳晒在光头,
心里如滚油煎。
九折三分
驼利纳粮钱。
良民变成匪,
问在何处伸冤?
人间蝗虫飞满天!
飞满天,
无有农夫谁能活天地间?”
“未”之命运
听说日攻马占山,
日军未入山海关,
山海关内还有关,
关外不如关内欢。
听说日军将入关。
日军未上紫金山。
紫金山下满江水;
船夫袖手看船翻!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