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百年经典散文·闲情谐趣卷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随笔与闲话(2/2)

    西方绅士有沙龙,中国文人有雅集,都很讲究谈话艺术。晋人好清淡,一部《世说新语》,就记录了多少锦心绣口,隽思妙谛,“有味有情,咽之愈多,嚼之不见。”世有所谓“清淡误国”的说法,王羲之就反驳过谢安:“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施耐庵在《水浒传》序文里说到:“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友人常来常往,树荫下,几席间,清茶淡酒,倾谈为乐。只在风雨阻客之日,灯人散之时,才写他的小说。因为经营于心,酝酿既久,对写作又抱着“成之无名,不成无损”的态度,心闲着笔,舒卷自如,而终于完成了传世的杰作。有人怀疑这篇序文是托名拟作,不管真假,说得如此自在动听,谈何容易!苏东坡被贬黄州,因为获罪,不再舞文弄墨,自持甚严。但官俸乍绝,生活大难,只好实行计划经济:每到月底,凑集四千五百大钱,分成三十串,在屋梁上高高挂起。每天拿画叉挑下一串,就把画叉藏好,痛自节约,节余存在竹筒里,备用款客。黄州肉贱,馋嘴的诗人还有肉吃,东坡肉就是彼时彼地发明的,传说东坡还有一首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日常的消遣是和人闲聊,还喜欢听鬼故事,别人谈不出,就请“姑妄言之”。蒲松龄落拓乡居,常在村边路畔设一茶案,路人经过,就请他小憩解渴,谈狐说鬼,《聊斋志异》的素材多由此生发。王渔洋题《聊斋》诗:“姑妄言之妄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引用的就是苏、蒲故事。据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在这一点上,孔老夫子似不免拘泥。狐鬼神怪非不可谈,只看你如何谈法。

    随笔一体,天机活泼,文质浑成,古今中外,名作如林。中国的笔记、琐谈之类,历朝历代,绵延不绝。柏拉图的哲学著作,用的是亲切自由的对话体,达·芬奇有笔记流传,蒙田、培根、歌德、尼采等等,都有随笔集、谈话录行世。“五四”诸家,鲁迅、周作人、梁遇春、丰子恺等人的散文杂文中,不少可以归入随笔—类。三十年代前期,更如春潮澎湃,盛极一时,后来才在战火硝烟中趋于消沉。随着改革开放,近年竟有了复苏气象,野火春风,方兴未艾,可算是一个好消息。

    董桥散文集《这一代的事》,序文短俏,连标点符号,不满一百五十字,其中还夹着个洋人姓名的蟹行文字,要言不烦,阐明散文须学、须识、须情,合之乃得“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我掠美借用,并续貂画蛇,为随笔追加两句:喧闹如山野之闲花,明净如寒潭之秋水。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