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百年经典散文·闲情谐趣卷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读书与生活(2/2)

    我说生活的经验也可以增加读书的理解和欣赏,让我也来举一点小小的例子。记得有一回,和在坐的台静农先生谈到中国诗的意境,我说很欢喜柳永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他问我,前一句“今宵酒醒何处”如何?我摇摇头,因为我不善喝酒。他却觉得酒醒后那境界更好。这有点不好商量。不过他继续说,有一次回故乡的途中,却亲身经历过这境界。我只有甘拜下风,承认他的欣赏更真切。在我,“杨柳岸”和“晓风残月”从没有合成过一张和谐的图画。

    我在北平,教学生读过一点诗,有一位坦然承认念不出甚么味道。多半是情诗,他正在厌恶女性,难怪的。暑假后,他见我第一句话便说他喜欢那些诗了。我笑了笑,他也心会我知道他不是在厌恶中过日子了。

    对于名著的欣赏,有许多地方很受自己的经验限制,所以脍炙人口的名著,有时读不出甚么好,也不必扫兴的。怎样的名著也往往有不精彩的地方,不一定就是自己的了解力过差。就是最精彩的地方,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同样领略。有人说,一年读一次莎士比亚,每次都可以有新发现。真正的名著,大体都很耐咀嚼,咀嚼一回,总可以得到些真味。不要只相信别人的说法,虽然明达的批评可以帮助我们的欣赏,可惜这样的批评并不多。我们和十个人相交,未必有两三位可以成为朋友;从书中所得的友谊温情,比例却比较高。有时我们自己的经验没有成熟,不能了解欣赏一部作品;有时同一作品,因为读的时间不同,给我们很不同的印象,可以证明自己的经验往往在读书上有绝大的决定作用。所以我们要想深入到书里去,非同时将生活经验尽力扩大不可。有批评家说,少年人读西万提斯(gervantes)的《吉珂德先生》(don

    quixote)会发笑,中年人读了会思想,老年人读了却要哭,也就正是这个道理。

    所以生活同读书是分不开来的。一方面不要作书呆子,将脑袋里装满着死书;一方面也不要空着脑袋过生活。读书应当是生活的一种享乐,不是令人头疼的工作。生活应当用书籍来陶冶,使它美化并充实。读书,我们可以接近古今中外的良师益友;生活,我们才可以接受它们给予的恩惠。这样将生活和读书熔为一炉,我想英国诗人勃莱克所说:

    “……a

    rain of sand,

    and

    a heav enina wild flower……”

    (一粒沙里一个世界,

    一朵花里一个天国,)

    这境界我们有时候可以领略到。

    谢谢诸位的耐心,费不少时间来听这几句很平常的话。

    1944年1月

    选自《中学生》,1946年12月1日第182期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