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你是否依然买我: 市场行销理论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传统行销的末日(2)
    广告=市场行销

    中国的广告投放效果一度非常高。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对老百姓有影响力的电视台和报纸屈指可数;中央电视台收视率远远超过地方电视台,尽管他们制作的节目并不好看,但却是惟一可以覆盖全国的频道,观众没有其他选择。资讯通路有限的情况下,任何品牌,只要孤注一掷地掏出大笔钱来,在中央台的黄金时段投放广告,似乎就一定会大红大紫大赚其钱。巨人集团的发家史,就源自1992年,创始人史玉柱掏出身上最后的4 000元钱,在报纸上为自己开发的软件做了一则广告。随后滚滚而来的生意令他在几年内成了亿万富翁。对许多民营企业家而言,广告实在太过神奇,行销的绝招理所当然就是尽最大能力祭起广告法宝。

    时移事异,如今的消费者早已拥有无数资讯来源:因特网、卫星电视、数不清的报纸和杂志。一家媒体能够抢夺到的视线越来越少,被商业规则教育了20年的消费者也不再对广告信息照单全收。中国的市场在呈跳跃式的增长,而广告的效益也在呈跳跃式的下降。但是,许多企业并不研究消费者接受行为的转变,仍然把所有的宣传经费投放在广告上,或许也是因为他们缺乏整合考虑市场行销策略的缘故。时事生活杂志《新周刊》三年前曾刊登过一篇文章《广告旺起来的品牌》,其中历数的八个品牌包括太阳神、爱多、泰奇八宝粥、丰韵丹等,如今已经全部退出消费者的视野了。尽管如此,一厢情愿依赖广告的现象却没有在短期内改变的迹象。

    知名度=品牌

    我所接触过的国内知名企业,时常自豪地说:“我们的品牌很有名”。对知名度光芒的渴望,使他们往往忽略了对美誉度和忠诚度的建设。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