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还有竞争力吗?: 日本经济困境之谜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第四章 如何解释日本的竞争力(3)(2/2)

    在其他有利的微观经济条件存在的情况下,更基础的要素投入上的一些不利条件,像工资增加、当地原材料短缺和资源损耗,能够引发创新并引起生产力增长的连续波动。例如,20世纪80年代汽车业的劳力争夺导致了厂家将全时工人的雇用数目减到最小。通过引进新的生产设备和诸如全面质量管理和多技能之类的管理技术,日本公司得以前进,并提高了生产率。60年代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和70年代的出口增长,使得日本公司提高工人生产率的努力更加有效。

    在资本领域,来自主要银行的长期低成本的资本和多角化经营的公司的内部融资促成了半导体、碳素纤维、vcr和传真业的大规模投资和快速扩张。然而,日本风险资本的缺乏阻碍了软件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这些行业的风险很高,而且缺乏实物资产做抵押,这使得它们不适合于向传统银行融资。

    国内集群资源的可得性和竞争力:供应商、相关产业和支撑机构

    如果无法有效得到成熟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机器、服务和信息等方面的支持的话,想要不断提高生产率并实现更高级的战略是不可能的。虽然这些要素中的一些是由政府、大学和其他机构提供的,但是它们中的大部分由公司生产。虽然可以进行国际性采购,但是向有能力的国内供应商进行采购更为可取,因为这样做可以提高生产率,并提高创新能力和生产率的增加速度。利用国内相关行业的资源—那些分享技术、销售网络或者顾客的行业—能够得到类似的好处。集群资源(clusters)在行业中产生了效率和其他的优势—经济学家称之为外部效应。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