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嘉也给零售商以优厚的条件,而这些零售商也急于找一家公司替代任天堂。世嘉保证了零售存货的充足性,并利用零售商对任天堂的反感,培养与零售商的密切关系。世嘉还大力进行广告宣传,制定挑战性的价格。1991年6月,它提出口号“genesis做到了任天堂所没有做到的”。 世嘉还以其他方式努力工作,以成为一个“酷”公司,这一形象会得到十几岁孩子的认同。然而,世嘉在推出它的32位游戏机时没有成功地把它的理念灌输给零售商。零售商不满是satu业绩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个重要厂家索尼也拥有独特的战略。索尼对视频游戏市场进行了多年的跟踪,却直到1995年晚期才进入,当时市场开始转向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索尼以一个名为playstation的32位cd-rom游戏机进入视频游戏市场。任天堂注重“可玩性”,世嘉注重图形质量,索尼则注重以低价格提供高质量产品,尤其是在软件上。索尼发现,通过确立一个成本领先的地位,它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例如,任天堂依靠出色的游戏性能保持了费钱的插入式游戏系统。索尼因生产大量其他民用电子产品和部件而拥有优势。
索尼生产了大量的游戏。与任天堂和世嘉不同,索尼并不自己开发软件,而是以低许可费吸引第三方开发商。由于许多开发商具有为世嘉开发cd-rom软件的经验,索尼从中获利不少。索尼也把软件直接卖给它自己所建立的零售商网络,其销量的80%都未经过批发商,而其他公司则常通过批发商销售软件。
由于三家公司具有不同的战略定位,同时拥有一个世嘉 genesis、一个高级的任天堂娱乐系统、一个索尼的游戏平台以及一个任天堂现在的n64的游戏迷并不少见。这种总和为正的竞争推动了150亿美元视频游戏市场的繁荣,尽管一些分析家把它全部归因于家庭pc机的日益流行。三家公司都获得了巨大的盈利。从1986年到1996年,任天堂的平均roe为25%,同一时期世嘉的roe为15%,虽然它最近由于世嘉 satu的失败而遭受了一些挫折。任天堂和世嘉的平均roe都远远高于日本的平均水平。1997年,索尼创造的总经营利润中41%来自游戏平台,估计索尼游戏业务的税后ros是9.6%。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